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右艺分子

《米芾尺牍书法艺术研究》的论著/作者不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6: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五、《清和帖》(《致竇先生尺牘》)

(一)釋文:
芾啟:久違,傾仰。夏序清和,起居何如?衰年趨召,不得久留,伏惟珍愛。米一斛,將微意,輕尟悚仄,餘惟加愛加愛。芾頓首。竇先生侍右。
(二)簡介:
1. 此帖為致竇先生書札。
2. 《清和帖》,《石渠寶笈著錄》作《清和帖》;《故宮法書》作《致竇先生尺牘》。
3. 曹寶麟云:「此帖當作於將去太常之時。」
4. 「衰年趨召」而又稱「久違」,則必首次為京官矣。
5. 「不得久留」,去期已知[9],故可斷於崇寧二年五月。
(三)藝術賞析:
1. 在米芾作品中,《清和帖》算是比較溫文爾雅的,含蓄的筆觸較多,收斂了許多尖峭之處。比起《致伯充尺牘》,《清和帖》更為端莊厚重。
2. 前半部分有一種篤悠悠、慢吞吞的勁頭,致後半部才真正迎來了橫風疾雨,筆挾墨浪的境界,而取斜勢尤其厲害,如「珍愛……」這一行,上半部疾行於左,後半部復傾於右,延伸無礙,縱筆無度,這才是米芾的心聲。
3. 留意米芾的用墨,米書的流暢總是與飽蘸深蓄濃墨相聯繫的。每蓄一次墨,都能揮灑數字,未見焦渴。由於不頻頻蘸墨,不會造成過多的中斷痕跡,也避免了心緒隨蘸墨多次而被打斷。
4. 這件作品的取勢給我們啟示,第一行都是直線,而在每一字中,都有不同的傾斜度,或左或右,自由傾斜。後世的黃道周、張瑞圖的章法似取於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6: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六、《適意帖》(《宗正帖》)(《獲右軍《王略帖》》)(《一百五十千帖》)

(一)釋文:
百五十千與宗正爭取蘇氏《王略帖》(旁注:右軍),獲之。梁、唐御府跋記完備。黃秘閣知之,可問也。人生貴適意,吾友覷一玉格,十五年不入手,一旦光照宇宙,巍峨至前,去一百碎故紙,知他真偽,且各足所好而已,幸圖之!米君若一旦先朝露,吾兒吝,萬金不肯出。芾頓首。
(二)簡介:
1.      「黃秘閣」及黃伯思也。

黃伯思(1079-1118),字長睿,別自霄賓,自號雲林子,邵武人,履孫。元符三年進士,為和書郎,縱觀冊府藏書,至忘寢食。性好古文奇字,彝器款識,悉能辨正。自六經及子史百家,無不精詣。善畫,工詩文,篆隸正行草飛白,皆妙絕。頗好道。崇和元年卒,年四十。有翼騷一卷、東觀餘論三卷、文集五十卷[10]。

2.      《適意帖》,《清鑑堂帖》稱為《宗正帖》;吳其貞《書畫記》作《一百五十千帖》;《書法大辭典》作《適意帖》;蔡舜寧〈米芾之書學思想與書法藝術研究〉作《獲右軍《王略帖》》。此帖收於《米芾尺牘卷》中。
3.      《東觀餘論‧跋逸少破羌帖後》云:「《破羌帖》,今在米淮陽家。崇寧癸未(二年)春,米在都下,以泉(通錢)十五萬得之。後有開元印記及陶穀等題字。余嘗跋之云(下略)」。伯思時為秘書郎,故稱「秘閣」。
4.      作此《適意帖》時,米芾已監洞霄宮,閑住在潤,因其中已及「玉格」事,參《丹陽帖》可知。
(三)藝術賞析:
1.      米芾最講究筆法,能八面出鋒。《適意帖》中,「百」字的鋒芒含斂,「五」字上下出鋒,「蘇」字各處鋒芒畢露,以及從其他一些字中可以看到他的腕靈筆活,沉著痛快,淋漓酣暢。
2.      米芾自己曾說過:「學書貴弄翰,謂把筆輕,自然手心虛,振迅天真,出於意外。」《適意帖》中有一些字真是「振迅天真」,越看越令人贊嘆不已!且看「正」字的用筆,先是搭鋒應接,既而向上形成小圓圈,緊接著又翻出一小圈,留下銳鋒,其間輕重、虛實、擒縱、展拓,使人體味不盡,目不暇接,不可思議。在看一「府」字的用筆,先是尖峰下行,上邊的尖峰正與「御」字的最末一筆的挑出相呼應,下邊則一頓挑出細絲,並重頓寫出一橫。繼而又出一左撇排出鋒芒,而與內部「付」字的一撇上部鋒芒卻正是內外遙接,「付」字以撇下部又向上微顯鋒芒,「府」字的最後一筆又向內排出。我們可以看到這字的鋒芒都向一個地方在湊集,這個中心便是那一橫畫的左端,全字中最粗實的地方,而整個字的中心亦佈置在那端。這實在巧妙出人意外,自然天成!
3.      此帖中的結字也頗可玩味。「貴」字是一種傾與正的平衡技巧。「貴」上半部分成一斜傾勢,而下面「貝」字以正勢來補救。上半部分較短,下半部分較長,重心下移,故不至倒跌。十分含蓄的是,「貝」字左下腳撐出,右下腳緊縮,使人一看便堅信此字更不會傾倒。米芾在「集古字」中能化出自己許多樣子來,使許多高明的書家,對他也不能不傾倒。
4.      此尺牘的行款極富藝術情趣。第一行是緊依中軸線。第二行「蘇氏」起始尚正。「王略」以下向左偏斜。第四行上正下斜。第五行正,而下半空白。因此整個佈白中間三行成下半部的三條平行斜向傾仄,好像在正巧為末一行空白的地方給予補救。邊上兩行的端正,與中間三行形成對比。中間幾行上正下斜,也形成一行之中對比。凡此種種,尺牘在佈白上也是一種米氏審美理想的表現。求變化,求跳躍,求猛厲奇偉,又求得整體平穩與和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6: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七、《臨顧帖》

(一)釋文:
芾皇恐。前辱臨顧。兩日打糧借人,謂得翌日馳造尊勝。至今不見石工持來,許借,告給付,區區面罄不宣。芾頓首。太易吾友。
(二)簡介:
1. 此帖為致太易書札。
2. 「頓首」簡略如此且長垂不曲,唯見《晉紙》、《適意》二帖。
3. 此云「打糧借人」亦當是家居事,似可繫崇寧二年秋。
(三)藝術賞析:
1. 對於「頓首」二字,《臨顧帖》、《晉紙帖》、《適意帖》的寫法一樣,但書風略異;《臨顧帖》的垂露豎似軟而無力,《適意帖》的末豎可能是因為章法佈局的關係,已經寫到底了,遂無法伸展,寫的短而平淡,《晉紙帖》的「頓首」二字則是另外寫在「芾」的旁邊,末豎向內斜進,姿態上較有變化,但是字形沒有兼顧到。
2. 若仔細觀察《臨顧帖》,會發現這是一幅佳作,雖然有些字寫得較楷化,如:人、造、太、易。其餘的字,看似小,但是一筆一畫的書寫極其用心,行氣的擺動或單字的姿態都可看出是米芾晚年之作,唯有藝術臻於成熟才能至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6: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八、《丹陽帖》(《換玉筆架書》)

(一)釋文:
丹陽米甚貴。請一航載米百斛來,換玉筆架,如何?早一報,恐他人先。芾頓首。
(二)簡介:
1. 此帖所致為米芾之友人。此友人乃《適意帖》中「覷一玉格,十五年不入手」之「吾友」。
2. 《丹陽帖》,《書法大辭典》稱為《丹陽帖》;蔡舜寧〈米芾之書學思想與書法藝術研究〉稱為《換玉筆架書》。
3. 「丹陽」乃潤州古稱。秋榖未登,青黃不接,米價必至踴貴,故此帖必作於崇寧二年夏秋之間。
4. 米芾願以玉筆架換百斛丹陽米,寥寥二十餘字,「如何」二字是商量的口氣,有點調皮;「早一報,怨他人先」,則活脫可見其幽默詼諧。從文字看來,已有《世說新語》中晉人名士風度。
(三)藝術賞析:
1. 米芾「翰牘九帖」之一,此尺牘的書法風格,正是在追求以二王為代表的晉人書札作風。米芾名其居為「寶晉齋」,十分仰慕的正是晉人風流。他研習二王甚勤,尤其《蜀素帖》,後半部全從右軍《蘭亭》中來。但他最為傾心的是「破體」的小王,故《海嶽名言》有謂:「子敬天真超越,豈父可比也。」落筆痛快,氣勢開張,英俊豪邁,更契合於米芾的性格。《丹陽帖》的寫法就和獻之筆札相近。但是,既經「重法」的唐代,提按已是普遍的筆法,兼之米芾個性強烈,字勢愈加跌宕,用筆更形起落,牽絲顯露,出鋒銳利,真是「風檣陣馬,沉著痛快」,大膽而潑辣,尺素之間亦使出了渾身解數。這與二王的散淡就有了距離。米芾畢竟還是米芾,米字到底還是米字,他能著名書史,開宗立派,不是沒有緣由的。
2. 此帖文字較少,雖是行書,但全帖完整,顯得淨潔可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6: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九、《英論帖》

(一)釋文:
芾啟。昨日少款英論,但深欽鄉(相)。辱教,審晨作沖裕。有暇過顧,幸甚幸甚!芾再拜。  太易賢友。
(二)簡介:
1. 此帖為致太易書札。
2. 此帖當與《臨顧帖》同時。
(三)藝術賞析:
1. 首行即有「啟昨日」三字成一字串,「啟昨」的連接較「昨日」自然。第二行的「深」字,造型不夠完美,上開下收使整個字往內夾,和「欽」、「鄉」的疏放不是很協調。第三行以後整幅字的間距舒服多了,「過顧」之間的連接也比「啟昨」好。關於接筆的問題,實筆相接並非筆筆都不好,而是筆的運轉是否靈活,如果接得實又直,則此接筆是失敗的,因為這樣的比畫讓下一字生硬無精神。但若「過顧」這樣的接筆,雖實接,卻有輕重提按,則是佳筆。
2. 「太易」二字寫得瀟灑有力,比起《臨顧帖》厚而無彈性的筆調,顯得十分有精神;但唯一小缺失即風格太過蒼茫,和前面的小字顯得有點不太協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6: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賀鑄帖》(《易王獻之二帖書》)(《玉格帖》)(《米芾再啟帖》)

(一)釋文:
芾再啟:賀鑄能道行樂,慰人意。玉筆格十襲收秘,何如兩足其好?人生幾何,各閼其欲。即有意,一介的可委者,同去人付子敬二帖,來授玉格,卻付一軸去,足示俗目。賀見此中本,乃云:公所收紙黑,顯偽者。此理如何?一決無惑。芾再拜。
(二)簡介:
1. 此帖為致玉筆架主人書札。
2. 《賀鑄帖》,《書法大辭典》稱為《玉格帖》;《清鑑堂帖》稱為《賀鑄帖》;吳其貞《書畫記》稱為《米芾再啟帖》;蔡舜寧〈米芾之書學思想與書法藝術研究〉稱為《易王獻之二帖書》。
3. 易法如何,雙方心照,今日中不得明矣。
4. 「賀鑄」句即謂能自度歌曲(詞章),不妨往還爾。方回元符末在泗州,翌年訪元章於真州,遂同見蔡京。若猶在通判任,則收書人亦居泗州也。要之,此帖作時當近《適意》、《丹陽》二帖。
(三)藝術賞析:
1. 從《賀鑄帖》裡,我們看不出米芾「集古」的痕跡。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卻是有別於古人,頗具心意的書作。這證明,米芾具有食古化古,善於融會貫通的學習本領。
2. 《賀鑄帖》呈逸邁奇崛之勢慨,鬱勃清健之態姿,從頭到尾,無絲毫懈殆處,其用筆雖濃飽蘸而不令溢出線外,且墨重而意蘊,極顯書者功力與個性。所謂書「本於筆而成於墨,筆不為墨所累,墨不能遊於筆外,純熟之極,然後渾然天成」(米芾自語),正是書者用筆技巧的總括。
3. 觀其筆劃,或粗細,或長短,或疏密,或繁簡,或正斜,或肥瘦無不有機和諧的化為一體,在統一中求變化,在變化中求變化,在變化中求統一。力追「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骨筋、皮肉、臘澤、風神皆全,猶如一佳士也」(米芾自語)的藝術境界。故此帖確乎為米芾行書的代表作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6: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一、《私居帖》

(一)釋文:
          芾皇恐再拜。私居杜門,以禪悅為樂。彥舟去後,不聞左右動靜,鄉(向)風永懷,不能已已。臘寒,比日官況何如?門中上下均慶!去歲之念,必少弭忘,聞其素屬疾,非小兒五日間忽然不見者,幻法有如是,不以禪悅,何以為遣?臘寒,千萬珍重!二月或所請官觀不報,即扣閤。惟珍葆珍葆。芾頓首再拜。厚之知府學士德友。
(二)簡介:
1. 此帖為致厚之知府學士書札。

張恕,字忠甫,一字厚之,應天府宋城人,方平季子。力學自奮,與蘇軾兄弟、王鞏等唱和。累官「寺丞」,崇寧元年以直秘閣知蘇州,改知齊州,進朝散大夫,管勾太極觀,尋坐元符末上書,落直秘閣監高郵軍酒務,再降官落職入黨籍。五年敘復朝奉郎,管勾靈仙觀[11]。

2. 「小兒五日間忽然不見」,即謂友知暴卒之事,事在崇寧二年任太常時。此帖當作於崇寧二年臘月,米芾在潤州。
3. 帖云:「二月或所請官觀不報,即扣閤。」則知自太常被黜,實為「白簡逐出」,後自請宮觀,乃許管勾洞霄宮也。
4. 「彥舟去後」指王渙之坐與元祐黨人交通事。《宋史‧王渙之傳》:「言者論渙之當元祐之末與陳瓘、龔夬、張庭堅遊,既棄於紹聖,而今復之,有害初政,解職知舒州,入黨籍。」但米芾作此帖時,彥舟猶在舒。入籍乃在崇寧三年四月,見《續資治通鑑長編拾補》卷二十三。

張庭堅,字才叔,廣安軍人。元祐進士,調成都觀察推官,通判漢州。徽宗時官至右正言,出判陳州。初蔡京守蜀,庭堅在幕府,與相善。乃京還朝,欲引為己用,庭堅不往。京大恨,列諸黨籍,累徙鼎州。久之復故官,卒年五十七。紹興初詔贈直徽猷閣。諡節愍[12]。

(三)藝術賞析:
余想,米芾書此《私居帖》之心情以豁達多了,在知太長和無故被貶勾洞簫官,之中憤懣之心早已平復許多,從此帖內容,知道米芾把心境寄託於「禪」,用恬淡的心境看待自己被貶,難怪《私居帖》寫來有自適其樂,不忮不求的風味。一個人到了年老若有此寬廣的心,必能包容一切,米芾用這種筆調寫小行書,雖不是其一生輝煌佳作,卻是他人生觀中的一個轉捩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6: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二、《同官帖》

(一)釋文:
芾頓首。同官作姻,古今常事,但衰緒仰攀高門為媿耳。因風數字。芾頓首再拜。季周吾友。
(二)簡介:
1. 此帖為答同僚求婚之書,或是為女作嫁。收信者「季周」,終不知姓。以晚年字,姑置於此。
2. 米芾三男三女,幼子幼女皆殤。陳鵠《耆舊續聞》:「段拂、吳激皆米元章之婿。拂字去塵。元章有潔癖,見其名字,喜曰:『既拂矣,又去塵,真吾婿也。』以子妻之。」

段拂,字去塵,金陵人。中博學宏詞科,紹興十三年權禮部侍郎兼實錄院修撰,遷中書舍人仍兼。十六年除給事中兼直學士院,次年改翰林學士,進拜參知政事[13]。

吳激,字彥高,建州人,拭子。為米芾婿,繪事得芾筆意,工詩能文,尤長於樂府。使金以知名留不遣,授翰林待制,金皇統二年,知深州卒。有東山集十卷[14]。
(三)藝術賞析:
1. 此帖寫來亦佳,不論是用筆或結構,皆堪稱一雋永小品。
2. 余探討三帖來端看「衰」字。《衰遲帖》的「衰」字,小而結構平淡,中間夾的太緊使整個字縮小了。《衰老帖》的「衰」字,用筆較厚重,體態也伸展開來,若中間能有稍細之筆會更好。《同官帖》的「衰」字,乃三帖中最佳,打趣的說,是否米芾年衰力老,寫來更為信手呢?這只是詼諧的說法,相反的,這個「衰」字寫來骨力強勁,線條如爪在紙上抓出來的雄健,這種線條在《同官帖》到處可見,如「常」、「事」、「高」、「門」、「風」等;就連「頓首再拜」四字都寫得剛毅無比,連接處的用筆也是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6: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三、《真酥帖》(《書尺牘〈五〉》)

(一)釋文:
真酥一斤,少將微意。欲置些果實去,又一兵陸行,難將都門。有幹示下。酥是胡西輔所送。芾皇恐頓首。虞老可喜,必相從歡。
(二)簡介:
1.      《真酥帖》,《故宮法書》作《書尺牘〈五〉》。
2.      黃山谷《糟薑銀杏帖》有「雍酥二斤」語,遂知「真酥」乃真州所產者也。
3.      《宋史‧徽宗紀二》:「(崇寧四年七月)辛丑,置四輔郡。以潁昌府為南府,襄邑縣為東輔,鄭州為西輔,澶州為北輔。」帖有「胡西輔」,故書於此後甚明。此人乃胡宿之子胡宗回。《宋史》本傳:「兄宗愈入黨籍,宗回亦罷郡。居亡何,錄其堅守湟、鄯之議,起知秦州。進樞密直學士,徙永興、鄭州、成德軍,復坐事去。大觀中卒。」吳廷燮《北誦經撫年表》係胡氏知成德軍於崇寧五年,則此即為《真酥》下限也。

胡宗回,字醇夫,常州晉陵人,宿從子。用蔭登地為編修,紹聖初以直龍圖閣知桂州,進寶文閣待制為熙河帥。屬羌郎阿章叛,宗回遣將討之,皆敗死。於是轉運判官秦希甫議棄湟鄯,宗回持不可。會徽宗棄鄯州,奪宗回職知蘄州,兇宗愈入黨籍,宗回亦罷郡。居亡何,錄其堅守湟鄯之議,起知秦州,進樞密直學士。大觀中卒,贈銀青光祿大夫[15]。

4.      米芾入都為書畫博士前,或居潤州,或官無為。潤州入京,唯有水路,而無為枕西江,何如直北為便。帖云「一兵陸行」,既可差役,則非無為莫屬。此帖乃得繫於崇寧四年七月至是年之末。
(三)評論:
清阮元《石渠隨筆》:「米札用硬毫作字,觔角皆露,頗不似他書。米跡之有枯筆者,僅見此。」
(四)藝術賞析:
1.      《真酥帖》的一筆一畫,是「刷」字的活靈活現。
2.      《真酥帖》的另一突出特徵是結字的極力向右上傾斜,以致有東倒西歪之感。這自然又體現著米書在字法方面的特有屬性。其所以能不拘常格、狂狷恣肆,主要當歸功於這種結體。
3.      與米芾其他書跡相比較,《真酥帖》顯得蒼健多於圓潤,而結字之傾倒程度則有所收斂,也許竟是米老夫子人書俱老之後的手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6: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四、《張都大帖》(《河事帖》)(《書尺牘》〈六〉)

(一)釋文:
聞張都大宣德,權提舉榆柳局在杞者。倘明公薦此職,為成此河事。致薄效何如?芾再拜。  南京以上曲多,未嘗淺,又以明曲則水逶迤,又自來南京以上方有水頭,以曲折乃能到。向下則無水頭。此理是否?
(二)簡介:
1. 此帖為致「明公」(疑是蔡京)書札。
2. 汴水兩岸多植榆柳,《虹縣詩》「健帆千里碧榆風」、「碧榆綠柳舊遊中」二句概可見之。然此為官樹,隋煬帝即賜汴柳以國姓,恐開鑿以降便有官司護職。
3. 「南京」即今商丘,古在汴水之陽。汴水引黃,南京以前為上游,「未嘗淺」自不言而喻矣。米芾覬覦宣德張某差差,遂與「明公」大談淺理,宜乎不能得逞也。
(三)藝術賞析:
1. 此帖風格與《烝徒帖》相同,挺拔俊朗,乃米芾本色。
2. 第一行用筆厚重,第五行用比較為纖細,米芾自云:「得筆,則細為髭髮亦圓。」觀此帖有些細筆,雖細亦渾圓,是米芾自己理論的最好印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书网 ( 粤ICP备16035132号-1 )

GMT+8, 2024-12-22 16:11 , Processed in 0.07170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