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右艺分子

《米芾尺牍书法艺术研究》的论著/作者不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09: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六、《淮山帖》
(一)釋文:
          (芾頓首再拜。淮山又)得話生平,惜別,三過公方處矣。我薄祿未得歸,相見何期?臨風悵然,亂道敘意。早對州相呼,不覺心目淒斷!加愛加愛。不宣。門中一一均慶。老妻致意。芾頓首。
(二)簡介:
1. 此帖疑為致賀鑄書札。
2. 「淮山」即泗州盱眙之都梁山。蓋汴水至泗州入淮,都梁在淮之南,故又名南山。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卷三五:「淮北之地平夷……唯隔淮方有南山。米元章名其山為「第一山」。有詩云:『京洛風塵千里還,船頭出沒翠屏間。莫能衡霍撞星斗,且是東南第一山。』此詩刻在南山石崖上。」帖云「淮山又得話生平」,則顯為道出泗州矣。
3. 《宋史‧賀鑄傳》誤云鑄通判泗州在元祐時,《宋史詞典》已正之云:「徽宗立,始為泗州通判。」故此帖當為元符三年離京赴真州途中所作。
4. 《寶真齋法書贊》卷十九收米芾與「方回老弟人英」札云:「十日之歡,足慰故人。遂別,心目淒斷。」與《淮山帖》同一措詞,故足證之矣。賀鑄本傳云:「是時,江淮間有米芾以魁岸奇譎知名,鑄以氣俠雄爽適相先後。二人每相遇,瞋目抵掌,論辯逢起,終日各不能屈,談者爭傳為口實。」相見如此,乃不知惜別又何其不捨也。
(三)藝術賞析:
1. 此帖比《司勳帖》好多了,頓挫顯明,粗細配合的很好,加上方中帶圓,可說是米芾中晚期的佳作。
2. 「門中一一均慶。老妻致意。」這幾個字鏗鏘有力,和《自敘帖》的風格約略相同,後人也許覺得和之前的小字不相調和,但是仔細體會,小字的書風和後面這幾個字都是給人蒼茫壯闊之感,並無不妥,只是差別在字體的大小。
3. 為什麼《淮山帖》勝於《司勳帖》呢?先看「方」字,前帖的長橫切後頓筆始,不是一橫畫過,中間稍有停頓,彎鉤的地方角度明顯,有一圓顆點,轉方向後用力鉤出,如爪痕,和後帖輕微畫過的寫法迥然不同。以「相見」二字來看,前帖和後帖的寫法不同,前帖是以行書寫的,後者用草字表現,但是我們若把焦點放在轉折角上,可看出哪一帖較挺拔,而哪一帖只是做繞圓的工作了。另外前帖中的「歸」和後帖的「婦」,「帚」字就明顯不同,前帖有較明顯的提按。前帖「道」字的「辵」字邊就比後帖的「遍」自然多了。《淮山帖》的小缺陷是「斷」字的「斤」部,寫的太過流媚,和整篇有點不相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09: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七、《長至帖》(《公議帖》)
(一)釋文:
芾頓首再拜。長至,伏願制置發運左司學士,主公議於清朝,振斯文於來世,彌縫大業,繼古名臣。芾不勝瞻頌之至。芾頓首再拜。
(二)簡介:
1. 此帖投主不知何人。
2. 長至即夏至。
3. 建中靖國元年夏至,米芾在真州,此帖或作於制置發運司管勾文字時。
(三)藝術賞析:
1. 世人形象地把米書比作是「風檣陣馬」,《長至帖》給人的正是這種感覺。
2. 《長至帖》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它那別具一格的章法,全帖分行為八,行行疏朗,首兩行與末兩行均書寫貫底,中間四行因尺牘行文的關係,二、三、五字不等;作者寫至第三行「於」時,忽然而止,調頭另取一行,再接二連三,使各行之間形成落差,總體上中間的四行字與首尾的四行自行成強烈的對比,同時在腹中留下巨大的空白,使長短不一的行文,頗似藤條下垂,參差不齊,饒有情趣。
3. 《長至帖》給人的第二印象是結體與章法的欹正交用,這是此帖的基本格調。側而反正、化險為夷是米芾結字的絕技,仔細觀賞他的字,或上側而下正(如「首」、「長」),或上正而下側,或右側而左正(如「清」、「朝」),或左側而右正,隨機應變,因勢生形,無所不在。但無論何種變化,均以平衡為終歸,達到磊砢不平的審美效果。非常巧妙而自然的是,米芾又把這一結字原則嫻熟的注入章法之中,相映成趣,耐人尋味。
4. 運筆的靈巧,又強化了結字與章法的表現形式,這也是《長至帖》給人的第三印象。有趣的是,他曾頗為自負的說:「善書者只有一筆,我獨有四面。」他依著筆勢不斷用不同的筆鋒,於俯仰向背、轉折頓挫、正側行留之中毫不保留的展示出來,人們隨著他的指向而得到沉著和痛快的感受。如果說第一行由於初落筆,還顯得稍微拘謹的話,那麼隨著筆勢的展開,行至最後一行時卻能手下生風,尤其是「芾頓首再拜」,若賽跑的衝刺,愈接近終點,速度就愈快,「拜」字的最後二筆,分明是運動員衝過終點的那一剎那,長長的枯筆,給人們的感覺是一陣風,真有目不暇給之感;故朱熹稱米書為「天馬脫銜、追風逐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09: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八、《臨沂使君帖》(《陰鬱帖》)(《致臨口史君尺牘》)
(一)釋文:
芾頓首。戎帖一、薛帖五上納。陰鬱,為況如何?芾頓首。臨沂使君麾下。
(二)簡介:
1. 此帖為致臨沂使君書札。
2. 《臨沂使君帖》,《故宮法書》作《致臨口史君尺牘》;《書法大辭典》作《陰鬱帖》。
3. 王戎及薛稷帖不見《書史》與《秘玩目》,此亦較晚之證。其字與《長至帖》相近,姑置於後。
(三)藝術賞析:
1.《臨沂使君帖》二十五字可分三部份看,第一部份到「鬱」止;第二部份為「為況」;此後為第三部份。第一部份著意取勢,每字獨立,筆斷勢連,筆鋒在迅疾的揮灑中不斷的提按相間,變換角度,峭拔中飄飄飛揚。第二部分結體以端正為綱,落筆以穩重為旨,敦樸端莊,褪去了狂放不羈的外衣。這對米芾而言,實頗為難得。而從「如何」開始,又躍上情感的峰巔,「想初槃礡落筆時,毫端已心機化」、「忽然揮掃不自知,風雲入懷天借力」,都可以是他對逼真的寫照。
2.米芾誇張了縱向的線條,似鋼筋一般富有張力的線條一氣貫下,毫無停歇。用墨也頗如人意,直至終結仍不見焦渴枯竭。人們不能不欽服米芾的高超技巧。米芾此時的心態與顏真卿《裴將軍詩》有相似之處,情感之潮時漲時落,時奔時遏,變化很大。快─慢─極快,三部集於一紙,不協調是顯而易見的,雖出於米芾這個名家之手,我們亦當不避此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09: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八、《臨沂使君帖》(《陰鬱帖》)(《致臨口史君尺牘》)
(一)釋文:
芾頓首。戎帖一、薛帖五上納。陰鬱,為況如何?芾頓首。臨沂使君麾下。
(二)簡介:
1. 此帖為致臨沂使君書札。
2. 《臨沂使君帖》,《故宮法書》作《致臨口史君尺牘》;《書法大辭典》作《陰鬱帖》。
3. 王戎及薛稷帖不見《書史》與《秘玩目》,此亦較晚之證。其字與《長至帖》相近,姑置於後。
(三)藝術賞析:
1.《臨沂使君帖》二十五字可分三部份看,第一部份到「鬱」止;第二部份為「為況」;此後為第三部份。第一部份著意取勢,每字獨立,筆斷勢連,筆鋒在迅疾的揮灑中不斷的提按相間,變換角度,峭拔中飄飄飛揚。第二部分結體以端正為綱,落筆以穩重為旨,敦樸端莊,褪去了狂放不羈的外衣。這對米芾而言,實頗為難得。而從「如何」開始,又躍上情感的峰巔,「想初槃礡落筆時,毫端已心機化」、「忽然揮掃不自知,風雲入懷天借力」,都可以是他對逼真的寫照。
2.米芾誇張了縱向的線條,似鋼筋一般富有張力的線條一氣貫下,毫無停歇。用墨也頗如人意,直至終結仍不見焦渴枯竭。人們不能不欽服米芾的高超技巧。米芾此時的心態與顏真卿《裴將軍詩》有相似之處,情感之潮時漲時落,時奔時遏,變化很大。快─慢─極快,三部集於一紙,不協調是顯而易見的,雖出於米芾這個名家之手,我們亦當不避此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09: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九、《雨應帖》
(一)釋文:
芾頓首。雨應,想佳快。彥舟桶爐遂相贈,吾友爐何不至也?思企思企。芾頓首。濟道老兄。
(二)簡介:
1. 此帖為致濟道書札。(濟道不知何人也,余查閱書籍,推知此人可能為江通[38])

江通,字濟道,福建侯官人。治平四年進士,終朝散郎知黃州。

2. 此帖中狂草與《臨沂使君帖》相似,姑次其後。
(三)藝術賞析:
此帖狂草乃指「濟道老兄」四字,和《臨沂使君帖》的「如何?芾頓首。臨沂使君麾下。」這幾個字的風格的確很像,不難想像米芾當時揮灑得意之態,速度感也是不在話下,不過「濟道老兄」四字的蒼勁手法又過於《臨沂使君帖》的末尾幾字。「如何?芾頓首。臨沂使君麾下。」這些字筆筆中鋒,線條感也極佳,筆劃的運行十分順暢;米芾寫「濟道老兄」時,筆毫有些分叉,但是米芾不刻意掩飾,順此筆毫揮灑而下,更顯出他性格中不拘小節的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09: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章侯帖》
(一)釋文:
芾啟:要惡札,是甚字?批及。芾頓首。章侯茂異。
(二)簡介:
1. 此帖為致章侯書札,「章侯」疑是章持(致平)。
2. 米芾交遊中章姓唯章岵(元豐間蘇州刺史,見《九雋老會序》)、章惇、章衡、章持及章濟(章吉老之子,見《章及老墓表》),前後二人可勿論,而惇、衡皆年長於芾,斷不能以「茂異(茂材異等)」相呼也。章持,蘇軾元祐三年知貢舉時甲榜第十名,「茂異」斯可矣。東坡建中靖國元年自海南歸,過潤州,時惇將有海康之貶[39]。致平不敢來見,奉書問候,俱載趙彥衛《雲麓漫抄》卷三。若章侯為致平,則必在建中靖國元年侍親於潤州之前。
3. 「惡札」老米習用,然此為謙稱,即問索書是何內容也。
(三)藝術賞析:
此帖「要」字結密而險,橫頓幾觸撇腳(《襄陽魏泰詩》猶平易),與《來戲》、《伯修》二帖相近。又「札」字提手一豎,盡處翻筆接挑,亦見《自敘帖》中。可見米芾寫此信札,雖是率意書之,仍不見八面出鋒本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09: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一、《新恩帖》
(一)釋文:
芾頓首再拜,新恩吏部侍郎台坐。春和,恭惟神明相佑,台候起居萬福。芾即日蒙恩。大賢還朝,以開太平,喜乃在己。芾薄留泗濱,烝然來思,豈無念哉?謹奉狀上賀,不宣。門人米芾頓首再拜。新恩吏部侍郎台坐。三月三日上。
(二)簡介:
1. 此帖為致「新恩吏部侍郎」書札,「新恩吏部侍郎」指鄧洵武,鄧曾說宋徽宗以蔡京為相。

鄧洵武(1055-1119),字子常,成都雙流人,洵仁弟。第進士,紹聖中為國史院編修官,撰神宗史,議論專右蔡卞,詆誣宣仁后尤切,史禍之作,其力居多。又為帝言階下方紹述先志,群臣無助者,乃獻愛莫助之圖,力請以蔡京為相。京既相,進中書舍人,數遷至知樞密院,位特進,拜少保,封莘國公。宣和元年卒,年六十五。贈太傅,諡文簡[40]。

2. 王偁《東都事略‧鄧綰傳》:「子洵武,徽宗即位為起居郎。時韓忠彥、曾布為相。洵武因對言:『陛下乃先帝之子,今宰相韓忠彥乃琦之子。先帝行新法以利民,其嘗論其非。今忠彥為相,將先帝之法而更張之,是忠彥為韓琦子能繼父志;陛下為先帝子,不能繼父志也。陛下必欲繼志述事,非用蔡京不可。』又進《愛莫助之之圖》,召試中書舍人,遷給事中兼侍講,進吏部侍郎。」吏部侍郎之職,見諸《長編拾補》者,徐鐸為元符三年至十月,張商英則建中元年十二月權(代理)之。故知洵武之為吏部,庶與蔡京還朝同時也。同書「崇寧元年九月」註文:「《續宋編年資治通鑑》云:『九月定選階』,案此從吏部侍郎鄧洵武請也。概可證之矣。」
3. 「大賢還朝」非蔡京而無他人,其事則崇寧元年三月蔡京自大名府召回復任翰林學士承旨兼修國史也。米芾早知京「後當為相」(是年七月元長果為右相),故自「喜乃在己」矣。時米芾猶在發運司,泗州有倉場,故云「薄留泗濱」。蔡京已貴,呼為「大賢」則已,米芾長洵七歲,反自抑為「門人」,是趨炎附勢?亦或禮貌性之客套?甚可議也。有人言米芾依違於曾、蔡二氏間,是可信耶?是不可信耶?由此帖可見端倪[41]。

元豐、元祐年間,米芾本與以呂大防為首的「舊黨」交往甚密,儘管他與「新黨」的章惇、林希等人在書畫方面有些接觸,但不知為何,他與蔡京的交往在文獻中隻字未提。直到哲宗「紹述」,黨人貶逐殆盡,元章見風轉舵,才開始和蔡京熱絡起來。只是蔡京當時尚未賢達,米芾依附的對象主要還是宰相曾布。曾布子曾紆的外孫王明清在《揮塵後錄》中敘述了米芾兩件不很光彩的事。其一云:「建中初,曾文肅(布)秉軸,與蔡元長(京字)兄弟為敵。有當時文士與文肅啟,略云:『扁舟去國,頌聲唯在曾門,策杖還朝,足跡不登蔡氏。』明年,文肅南遷,元度(京弟卞字)當國,即更其語以獻曰:『幅巾還朝,輿頌咸歸於蔡氏;扁舟去國,片言不及於曾門。』士大夫不足養如此!(自注:老親〔明清父王銍〕云:米元章)」還有一件即米芾在真州發運司時,倚蔡京之勢壓轉運史張勵的事,這件事還有待考證。而米蔡的關係在冷卻多年後重新加溫卻在真州。
徽宗登基,蔡京被御史交論其惡,從翰林學士「奪職,提舉洞霄宮,居杭州」。其實在赴杭前,蔡京是有如喪家犬,他想到故人米芾在真州,便去投靠。後來蔡京自杭州召回並當上宰相後,米蔡的關係從平淡的翰墨之交便成依附的勢利之交。吳迥《五總志》云:「米元章嘗謂蔡元長:後當為相,慎勿忘微時交。蔡既大拜,乃引舟入都。時吳安中(即吳師禮)守宿,欲留數日,米謝以詩曰:『肉眼通神四十年,侯門拖袖氣如煙。符離經過無行李,西入皇都索相錢。』至國門,乃用外方先狀抵蔡,其略云:『右芾,輒將老眼來看太平。』蔡喜之,尋除書學博士,擢南宮外郎。」看完詩,後人難免會對米芾的人品大打折扣,怎會作到無尊嚴的地步?米芾自認和蔡京的交情有四十年之久,一聽到他升為宰相,心想即使後生吳錢財也無需憂慮了[42]。
(三)藝術賞析:
看到此帖不難想像米芾心滿意足之態,精神狀態俱佳,可從一豎看出來,不論是「拜」、「神」或「郎」字,都可看出一貫而下的雄強之勢。另外,「起」字的捺筆,書至尾端再用力迴挑,也是捺的變化中不錯的運用之法。後面越寫越快,章法不若前半部,然紙與筆的摩擦效果,反以此半部為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09: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二、《具狀帖》
(一)釋文:
芾頓首再拜。知府內閣侍郎台坐。比具狀計達。久不辱書,豈所懷終未宣徹?臨風悢悢!向熱,恭惟神明相佑。台候起居萬福。芾蒙恩,未即參晤,伏惟珍衛。謹具狀,不備。芾頓首再拜。知府內閣侍郎丈台坐。
(二)簡介:
1. 此帖為致「知府內閣侍郎」書札。檢《宋史‧宰輔表三》,符合「知府內閣侍郎」者,唯李清臣。「建中靖國元年十月乙未,李清臣自右光祿大夫、門下侍郎,以資政殿學士出知大名府兼北京留守。」
2. 李清臣長米芾十九歲,自可以「丈」相稱。
3. 此帖與《新恩帖》不特措辭相近,字體亦相似。然「向熱」則又略晚矣。
4. 措詞相近,乃指「恭惟神明相佑。台候起居萬福。」按理說,李清臣此時的官是高高在上,米芾用引號中的話,不免給他想人攀權貴的感覺,再加上「芾蒙恩,未即參晤,伏惟珍衛。」就更明瞭這些都是逢迎之話,米芾的固執早已不見,取而代之的是見機行事。
(三)藝術賞析:
搨本與紙本的效果,以藝術角度來看有些不同,儘管風格再相像,也有迥異之處。如《新恩帖》和《具狀帖》,就筆法和力道看來,沒有多大的差異,但是《新恩帖》是紙本,筆跡看得較清楚,尤其是字口和連接處,另外墨色也有很大的差異,相較之下,《新恩帖》比較外放,用筆俐落灑脫;《具狀帖》因為是搨本,很多筆鋒外露的地方都被修掉了,儼然比較內斂。就「神」字而言,一豎這一筆《新恩帖》就比《具狀帖》強勁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09: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三、《久鬱帖》
(一)釋文:
芾頓首再啟。吾丈久鬱經綸,想異恩在旦夕。芾衰遲養拙,方且為人奇貨,太息不已。唐侯購意未行而已不旋腫,陰理殆不容人哉!何當面展?芾頓首再拜。
(二)簡介:
此帖恐亦致李清臣書札。
(三)藝術賞析:
此帖可為米芾行書的中上品之作。寫來不慍不火,淡然不融入太多感情,是一小缺失。但是映帶關係十分自然而連綿是足以稱許的,雖然相連接的字只有「面展」,但是每一字間的「筆斷意連」是可以觀察出的。但是此帖和前後帖(《具狀帖》、《左丞鈞席帖》)的風格不太相近,彷彿又流於二王之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09: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四、《左丞鈞席帖》
(一)釋文:
芾頓首再拜,左丞鈞席,恭審進位,慶同在己,探後上賀次。晴和,恭惟機政之暇,鈞體動止萬福。謹具狀陳情,不備。芾頓首再拜。左丞鈞席。
(二)簡介:
1. 此帖為上賀蔡京進位之狀。「左丞」即尚書左成的簡稱。
2. 拜此官者,許將在紹聖四年閏二月,陸佃在建中靖國元年十一月,蔡京乃崇寧元年五越野。此措狀詞,與《新恩帖》大同小異,一曰「慶同在己」、「動止萬福」,一曰「喜乃在己」、「起居萬福」。而相同之字結體亦如出一轍,固有此論。米芾與元長為布衣交,宜乎「慶同在己」也。
(三)藝術賞析:
此為恭賀之信札,寫來不免審慎許多,一字一畫絕無含糊之處,其「用心」可以從內容看出,此種官方文書,通常寫來呆板,但是米芾仍用藝術的筆法完成此作,唯末五行始有字字難相接之缺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书网 ( 粤ICP备16035132号-1 )

GMT+8, 2024-11-23 15:57 , Processed in 0.05831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