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8|回复: 5

柳公权生平及书法成就概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7 09: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注册/发帖,力挺大学生书法学习与交流,助推高校书画协会联盟与合作!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书法家,与颜真卿并称“颜柳”,其楷书以“柳骨”著称,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

生平概述
早年经历
柳公权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年),出身官宦世家,自幼聪颖好学,12岁能作辞赋,通经史。

仕途生涯
唐宪宗元和初年(806年)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
历任侍书学士、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
虽居高位,但性情淡泊,以书法闻名,为皇室和朝臣书写碑文、诏书。

书法成就
楷书宗师:柳公权楷书结构严谨,笔力遒劲,融合欧阳询的险峻与颜真卿的浑厚,自成“柳体”,与颜真卿并称“颜筋柳骨”。
代表作:《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经碑》等,被后世奉为楷书范本。
书论思想:提出“心正则笔正”的书法理念,既强调技法,更注重人品修养。

晚年与影响
晚年仍受皇室器重,唐宣宗命其御前书写,甚至外族使者皆求其墨宝。
卒于唐懿宗咸通六年(865年),享年88岁。
柳体书法影响宋元明清诸代,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轶事典故
“笔谏”佳话:唐穆宗问其用笔之法,柳公权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借书法劝谏帝王修身治国。
一字千金:其书法备受推崇,时人云“柳字一字值千金”,甚至以收藏柳书为荣。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14: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柳公权书法艺术特点

柳公权是唐代楷书集大成者,其书法以“骨力遒劲、结构严谨”著称,与颜真卿并称“颜筋柳骨”。柳体书法的整体艺术特色:

笔法特点:
方圆并用:横画方起圆收,竖画二次折锋,棱角外露;捺画圆起方收,刚柔相济27。
瘦硬匀衡:笔画均匀硬瘦,长横细劲,短横粗壮,撇轻捺重,对比鲜明14。

结体特点:
内紧外拓:中宫收紧,笔画向四周舒展,严谨中见疏朗25。
参差变化:注重横画长短对比,部分结构宽窄错落,避免呆板27。

艺术渊源:
初学王羲之,后融合颜真卿的雄浑与欧阳询的险峻,并吸收魏碑的“斩钉截铁”之势,自成一家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14: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楷书代表作

《玄秘塔碑》(841年)
特点:
结构精密紧凑,笔画瘦硬刚健,棱角分明,横画方起圆收,竖画顿挫有力,撇捺锐利舒展。
被誉为楷书经典范本,后世学楷书多以此碑入门,影响深远。
背景:碑文记载大达法师事迹,现存西安碑林,是柳公权64岁成熟期作品。

《神策军碑》(843年)
特点:
结体平稳匀整,左紧右舒,笔画较《玄秘塔碑》更显雍容雄浑,骨力与丰润兼具。
因立于皇宫禁地,椎拓极少,传世拓本珍贵。
背景:记述唐武宗巡幸左神策军之事,为柳公权晚年巅峰之作。

《金刚经刻石》(824年)
特点:
融合钟繇、王羲之、欧阳询等诸家之长,笔画爽利挺秀,兼具魏晋风骨与唐代法度。
现存敦煌唐拓孤本,藏于法国巴黎博物院,一字未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14: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书与草书代表作

《蒙诏帖》(又称《翰林帖》,821年)
特点:
行书气势雄健,用笔迅疾流畅,方笔圆转结合,体现“心正则笔正”的刚直风骨。
仅七行文字,却成为中唐书风代表,被誉为“行书杰构”。

《兰亭诗》
特点:
行书作品,骨力清劲,虽丰腴却无俗气,展现柳体行书的独特韵味。

《伏审帖》、《十六日帖》
特点:
草书飘逸奔放,笔画自由流畅,兼具韵律感与力量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14: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重要碑刻

《李晟碑》、《冯宿碑》、《高元裕碑》
均为楷书碑刻,结构严谨,笔画瘦硬,体现柳体“中宫收紧、四肢开展”的典型风格。

《魏公先庙碑》、《苏夫人墓志》
细节精妙,结字疏密有致,兼具法度与灵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14: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影响与评价

柳体楷书被列为“楷书四大家”之一,与颜体并称“颜柳”,成为后世书法入门的经典范本。
唐代即有“柳字一字值千金”之说,皇室、外夷皆以收藏其墨宝为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书网 ( 粤ICP备16035132号-1 )

GMT+8, 2025-4-19 15:05 , Processed in 0.06635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