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5|回复: 0

陈永军行草书书法作品 │自作诗《乡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27 14: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注册/发帖,力挺大学生书法学习与交流,助推高校书画协会联盟与合作!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640.jpg

作者姓名:陈永军

作品名称:自作诗《乡愁》

作品书体:行草书

作品尺寸:250cm x 100cm

创作时间:2023年12月

作品释文:溪水潺潺順谷流,後山放牧樂悠悠。三簇翠竹掩村尾,一路香花山盡頭。野草叢中蟬唱曲,晚霞背上鳥戲牛。摸魚採果歸來晚,誰把夕陽揣進兜?

作品钤印:永军私玺、道居、偶得

作者简介:陈永军,字道居,号朝阳阁,1974年生于浙江临海,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委会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第四届全国优秀基层书法家,中国书坛青年百强榜百强,华南农业大学、广东交通学院客座教授。



陈永军书法创作感悟: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其中,总书记分别在2013年12月12日、2015年12月20日、2016年4月25日、2019年2月1日等四次谈到“人间真情”之乡愁。

“乡愁是什么,乡愁就是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会想念这个地方。”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乡愁”这个话题。乡愁能唤起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悟与认同。“记得住乡愁”就是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

习总书记的乡愁,在梁家河、在贵阳、在洱海边,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里。中国共产党的乡愁,在井冈山、在延安、在西柏坡,在党的成长历程里。中华民族的乡愁,在西安、在南京、在北京,在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

而我,也有属于自己的乡愁。2023年12月20日上午,家乡人浙江省文旅厅同仁来电,说浙江省厅正在部署开展全省乡村博物馆建设工作,委约我为浙江宁波一家示范性乡村博物馆创作一件书法作品,内容要求是以歌颂乡村美好生活的诗文,提倡自撰,文体不限。书法作品尺寸为4-8尺,竖式。要求12月底前创作完成。

时过两日恰逢冬至,晚上我和妻子在小区散步时提及委约创作一事,她嘱咐我一定要认真完成好这件作品,让它成为我们记住乡愁的最佳寄托。散步结束后,回到书法空间,我确定了此次书写内容为2016年6月自作诗《乡愁》,书作尺寸长250厘米、宽100厘米,由竖式两条屏组成,纸张为浙江富阳杏黄色元书纸,书体为行草书。在研墨时,妻子看我一言不发,不禁问道:刚才看你双眉紧锁,是不是想到了什么?此时,或许是我正深度思考中。她看到我没有接话,便默默铺开了纸,给我泡了一杯淡淡的半山陈绿茶,双手托腮微笑的看着我研调墨,静静地陪着我。

在妻子的凝视中,我奋笔疾书,很快就创作完成了作品。不知为何,我总感觉手心攥着一股劲,当书写完时,才发现手汗把笔杆都润湿了。

细观这件作品,于无意中形成了几个差别较大的块面造型布局:如“溪水”两字的线连紧密,与“順谷流”三字的笔连疏朗,形成上下反差;“樂悠悠”三字用笔轻灵柔和,与左行“香花山盡”四字的稳健厚重,形成左右反差;“翠竹”两字散淡随性,与“野草叢”三字温润拙朴,形成行间反差;“蟬唱曲”三字形小独立,与“晚霞背上”四字姿势线连,形成结体反差。又如“潺潺”二字笔法不同写法各异,起收笔都露锋,笔势相连,相互变化,字右旁三个“子”字方圆并重、宜转宜折,转中愚折、折中有转,同画求变、姿态各异,点画有其如溪水流动的声音之本意。而“簇”字与“翠”字尾首笔连,布白天然,“翠”字多处绞转,笔画又无处不曲,主笔竖画提振明显,下部三个转折驾驭自如,墨淡锋破,尤其是最后一折,出人意料,反手书成,右尖横向上出锋,略显微妙之处,并非有意经营,而为自然天成。这些明显的反差关系增强了书法作品内涵形式的丰富性和艺术性。

书写时比较注重点画的表现,尽力让作品点画线条能唤起观众内心力感,这也是一种线条美的重要情感因素。如“村尾”二字锋芒毕露,用笔斩截,“村”字首笔俯横由左下切笔入纸,左“木”部左倾,右“寸”部右斜,呈梯形,末点圆收,绞转弧线运行同“尾”字首横线连,干脆利落;“尾”字首横挺括,用三个30度折笔反向驾驭,“尾”字“毛”部方圆兼施,方笔回左上反转,逆入圆转,右尖横出锋收笔,反转提按之际见飞动,在娓婉和圆润中增添张力。“晚霞背上”四字线连,“晚”字收笔出锋连贯“霞”字首笔,四字类同,牵丝连线用点画内敛的力量向外张扬,四字尾首相连、上下映带、相互呼应,这种连、带、应笔法运用是笔力抒发、情感凝聚的表现,使四字连体外向力和整体内聚力的统一。书写时的笔力大小,速度快慢,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促使笔力和笔势的相互协调和统一。

其实力和势是有机统一的,主要体现在作品章法、结构、节奏、情感等方面。东汉刘桢云:“文之体势,实有强弱,使其辞已尽而势有余,天下一人耳,不可得也。”即为此理。如“採果歸來”四字外形不齐产生视觉参差感,似江河水流形态,与左右行成相对峙之势,张力外发,“採”字,左旁左倾,右旁略曲,右上部圆弧高挑,有振翅欲飞之意,中竖左斜势,圆折线条围绕,助推笔画动势,末笔反撇起笔线连“果”字,形成煞尾;“果”字笔重按迅速调锋,左掠右刷,提按顿挫有之,反捺收笔;“採果”二字形长体大,“歸”字作小,轻重快慢有度;“來”字收放开合,头正体斜,头短身长,头小脚大,字内留白不均衡,呈左右摇摆之态,为整行正势起到关键平衡作用。

作品落款时,在纸张边沿用小字书写,每个字拉开适当间距,体现出空间感。这空间感,亦如那乡愁,隔在他乡与故乡之间,虽千里万里之遥,却时常入梦来。在梦中,故乡那条小河,那道山梁,那片庄稼,那间老屋,那缕炊烟无比真实,与儿时的记忆一模一样,伸手想去触碰时却又化为一片迷蒙……在梦中有两个我,儿时的我问现在的我,乡愁是什么?现在的我答道:乡愁,是一枚8分邮票,贴上它就能望见白发苍苍的老娘;乡愁,是一轮明月,它悬在故乡的方向,月光下面是摇着蒲扇哼着不成曲调的老爹……

这,就是我聊慰相思意,长萦梦魂牵的“乡愁”,她藏着“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乡音,流着“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乡韵,蕴着“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乡情。虽从笔下偶得不甚高雅精妙,却自带一丝说不清写不倦道不尽的情愫,陪我度过“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日夜,留住“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缘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书网 ( 粤ICP备16035132号-1 )

GMT+8, 2024-12-21 22:27 , Processed in 0.08658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