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11|回复: 0

草法法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3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注册/发帖,力挺大学生书法学习与交流,助推高校书画协会联盟与合作!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的书法,具有抽象性、时序性与抒情性等特征,这为书论抽象比喻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书写一横一竖等基本笔画开始就满怀想象,从空间上的拓展到时间上的跨越,无不展现这种迁思妙得。
  章祖安先生曾用“模糊、虚无、无限、精微”来形容中国书法的特征。
  《笔阵图》中云:“横”如千里之阵云、“点”似高山之墬石、“撇”如陆断犀象之角、“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努”如百钧弩发、“钩”如劲弩筋节。卫铄认为,书法品位就高在“多力丰筋”,即筋劲,力强。多“肉”则是下品,是“墨猪”,臃肿无神气。魏晋人讲“风骨”,讲“清奇险峻”,所以以“瘦硬”为美。后代人或崇尚“丰腴”,或崇尚“肥劲”,对“筋”、“骨”、“肉”也就有了不同的理解。但“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能成书”(苏轼《东坡题跋》卷上)则是历代书家的共识。卫铄的贡献就在于她把“筋”、“骨”、“肉”之说引入书论,使之成为书法审美范畴,为后世的创作和欣赏开辟了新的思路。
  一[横] 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点] 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丿[撇] 陆断犀象。
  乙[折] 百钧弩发。
  ∣[竖] 万岁枯藤。
  、[捺] 崩浪雷奔。
  勹[横折钩] 劲弩筋节。

  单单对笔法,不同的书家有着不同的感悟与比喻:“张长史折钗股,颜太师屋漏法,王右军锥画沙、印印泥,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银钩虿尾”。
  书法要把从注重用笔、结体和章法等形而下层面提升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境界,必须进入“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的状态。

  草书有严格的“草法法则”,而且是十分规范和有规律可寻的。草书的“草”不是“潦草”的意思,而是有“简、快、捷”的意思。我们学习草书尤其要注意恪守草书的法则,“任笔为体,聚墨成形”,不顾草法的要求是习草的大忌。 查其点画中哪些是“实笔”,哪些是“虚笔”,这样才好辨其“原形”。
  因此,习草务必先寻规入矩,取其规范、平正一路者入手,寻其法,求其源。循序渐进,日日积累,识草自不难为。待对基础有定,再择古人法书为范继而习之。
  虞世南他认为写草书,笔的挥运与情绪有关,心情纵逸笔自然就快,书性已尽就自然停止。虞世南他是强调自然意趣的。他对做草书的书家提出了人品、气质方面的要求。


  孙过庭
  孙过庭指出心与手的统一,是书法创作的源泉、根本。在笔法运用方面,孙过庭要求骨力与遒丽、劲速与淹留、浓与枯等对立方面相济。在书体的风格方面,要求真草兼通。孙过庭认为,书法具有形质美和情性美,可以“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因此是一种高级的审美活动。
  “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导,一种运笔方法,南唐后主李煜《书述》云:“导者,小指引名指过右。”顿,即“驻”,在垂直方向往下用笔谓之顿笔。此句意谓行笔则如流泉之畅达,停笔则如山石之稳定。
  汲取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书法的规范,竭尽思虑,专心一志,这样时间过去了二十余年,虽然缺乏入木三分的功力,但从未间断临池学书的志向。看到书法中悬针垂露般的奇异笔法,如奔雷坠石般奇特,有鸿雁飞翔、野兽惊骇的姿态,鸾舞蛇惊的状态,断深崖、颓高峰的气势,临险境、据枯木的情形;有的重如飞崩的浓云,有的轻如蝉翼;行笔如泉水喷注,顿笔如泰山安然;纤巧似新月出现在天空,又如群星列于银河间疏阔有序;同大自然一样变化神奇,非人力运作所能达到。确实可以说是智慧与技巧的巧妙结合,心与手的和谐舒畅。笔不虚动,落笔定有缘由。一画之中,笔锋有起伏的变化;一点之内,衄锋挫锋,体现于毫端。何况每一个字都是由一点一画组成的,如果不去专心学习书法,用功苦练,反而引班超听说“安能久事笔砚”的话作为借口,或援引项羽所谓“书但记姓名而已”以自我满足,信笔为体,聚墨成形,心里不明白临书方法,手上不清楚运笔的道理,还想求得书法的美妙,这不是很荒谬的吗?
  然而有德行的人以修身为根本法则:心手相通,犹如同源的不同支流;运笔之法,就像一棵树上分出的若干根枝条。作草书不能兼通楷法,就会失去规矩;写楷书不能兼通草意,就不是好的书法。楷书靠点画集结而成形体,靠使转来表现性情;草书以点画来表现情趣,以使转来构成形体。草书离开了使转,便不能成字;楷书在点画上功力欠缺,依然能够记录文辞。草楷二书体虽然结构形式不同,大体上还是有关联的。所以,学习书法的人要能够旁通大篆、小篆,融会隶书,参酌章草,深入领会飞白书。不能兼擅楷、草二体的人,书法水平就必然受到限制,也就不能算作真正的专精了。
  书法最可贵的,在于既能继承历代传统,又不背离时代潮流;既能追求当今风尚,又不混同他人的弊俗。所谓“文采与质朴相结合,才是清雅的风度”。
  智慧与技巧的完美结合,使心手和谐双畅;笔墨不作虚动,薄纸必有章法。在一画之中,令笔锋起伏变化;在一点之内,使毫芒顿折回旋。须知,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如果不去专心观察字帖,时刻抓紧埋头苦练;只是空论班超写的如何.对比项羽自己居然不差。放任信笔为体,随意聚墨成形;心里根本不懂摹效方法,手腕也未掌握运笔规律,还妄想写得十分美妙,岂不是极为荒谬的吗!
  写草书不兼有楷法,容易失去规范法度;写楷书不旁通草意,那就难以称为佳品。楷书以点画组成形体,靠使转表现情感;草书用点画显露性灵,靠使转构成形体。草书用不好使转笔法,便写不成样子;楷书如欠缺点画工夫,仍可记述文辞。两种书体形态彼此不同,但其规则却是大致相通。
  五种情况:精神愉悦、事务闲静为一合;感人恩惠、酬答知己为二合;时令温和、气候宜人为三合;纸墨俱佳、相互映发为四合;偶然兴烈、灵动欲书为五合。与此相反,神不守舍、杂务缠身为一不合;违反己愿、迫于情势为二不合;烈日燥风、炎热气闷为三不合;纸墨粗糙、器不称手为四不合;神情疲惫、臂腕乏力为五不合。合与不合,书法表现优劣差别很大。天时适宜不如工具应手,得到好的工具不如舒畅的心情。如果五种不合同时聚拢,就会思路闭塞,运笔无度;如果五合一齐俱备,则能神情交融,笔调畅达。流畅时无所不适,滞留时茫然无从。
  对运笔的方法,虽然在于自己掌握,但是整个规模布局,确属眼前的安排要务。关键一笔仅差一毫,艺术效果就可能相去千里。如果懂得其中诀窍,便可以诸法相通了。用心不厌其精,动手不忘其熟。倘若运笔达到精熟程度,规矩便能藏解胸中,自然可以纵横自如,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笔势飘逸神飞了。像桑弘羊理财(精明干练,计划周到),心思筹措在于各方;又似庖丁宰牛(熟知骨骼,用刀利索),眼里也就没有牛了。曾有爱好书法者,向我求学,便简明举出行笔结体的要领,教授他们实用技法,因此无不心领神会,默然得到旨意了。即使还不能完全领略各家所长,但也可以达到所探索的最深造诣了。
  有些人不懂得行笔的淹留,便片面追求劲疾;或者挥运不能迅速,又故意效法迟重。要知道,劲速的笔势,是表现超迈飘逸的关键;迟留的笔势,则具有赏心会意的情致。能速而迟,行将达到荟萃众美的境界;专溺于留,终会失去流动畅快之妙。能速不速,叫作淹留,行笔迟钝再一味追求缓慢,岂能称得上赏心会意呢!如果行笔不是心境安闲与手法娴熟,那是难以做到迟速兼施、两相适宜的。
  起首的第一点为全字的范例,开篇的第一个字是全幅准则。笔画各有伸展又不相互侵犯,结体彼此和谐又不完全一致;留笔不感到迟缓,迅笔不流于滑速;燥笔中间有湿润,浓墨中使出枯涩;不依尺规衡量能令方圆适度,弃用钩绳准则而致曲直合宜;使锋忽露而忽藏,运毫若行又若止,极尽字体形态变化于笔端,融合作者感受情调于纸上;心手相应,毫无拘束。
孙过庭

  张怀灌《书议》中“囊括万殊,裁成一相”这句话非常著名,揭示了书法艺术的最本质的的东西,书法作品中,没有任何具象的东西,单他却有生命、有动态、有神采、有气势,可以囊括自然界的万物。而他最基本的元素就是“一画”。
  赵佶:宋代皇帝书画家,自创一种瘦劲锋利,如屈铁断金的瘦金体。草法飞动,气势奔放,笔锋劲力,时见其“瘦金书”笔势,节奏紧凑,一气呵成,有如疾风骤雨,飞驰而下。
  王羲之的《十七帖》,很少有字与字的上下连绵,草法谨严而雍容洒脱。
  背《草决歌》的方法记草字,每周记两三句,用钢笔或铅笔写一写、划一划即可。按对临、背临到意临的过程,持之以恒,从能够写出字形到临出笔意、神韵。(转自:枫叶教育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书网 ( 粤ICP备16035132号-1 )

GMT+8, 2024-11-21 18:26 , Processed in 0.0716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