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93|回复: 1

颜真卿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4 08: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注册/发帖,力挺大学生书法学习与交流,助推高校书画协会联盟与合作!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颜真卿志

目录
        概述
        第一卷 家世与生平
           第一类 家世
              第一辑 琅邪颜氏
              第二辑 儒雅传承
           第二类 生平
              第一辑 青少年时代
              第二辑 步入仕途
              第三辑 北国干城
              第四辑 宦海沉浮
              第五辑 义殉蔡州
              第六辑 颜真卿年表
        第二卷 书法艺术
           第一类 艺术成就
              第一辑 楷书
              第二辑 行草书
              第三辑 书法艺术创作的三个时期
              第四辑 书法艺术的成因与渊源
           第二类 书法作品
              第一辑 代表作品评价(一)
              第二辑 代表作品评价(二)
              第三辑 碑帖目录
                多宝塔碑
                东方朔画赞并碑阴记  修书记
                祭侄文稿  祭伯父文稿  华岳庙题名
                蔡明远帖  乍奉辞帖  邹游帖
                鲜于氏离堆记  争座位帖
                郭氏家庙碑  鹿脯帖  鹿脯后帖
                捧袂帖  乞米帖  朝回帖  南来帖
                硖州帖  守政帖  书马伏波语
                逍遥楼刻石  麻姑仙坛记  大唐中兴颂摩崖
                送刘太冲序  八关斋会报德记
                宋璟碑  与夫人帖
                臧怀恪碑  元结墓碑  裴将军诗帖
                干禄字书  乞御书  天下放生池碑额表
                刘中使帖  殷君夫人颜氏碑  江淮帖
                李玄靖碑  华严帖
                文殊帖  广平帖  扶风王马璘碑
                张敬因残碑  颜勤礼碑  颜氏家庙碑
                自书告身帖  奉命帖  湖州帖
                叙本帖  寒食帖  中夏帖  御史帖  讯后帖
                扶风夫子庙碑  竹山潘氏堂联句
                颜真卿其他碑帖存目
           第三类 影响
              第一辑 古代影响
              第二辑 现代影响
              第三辑 国外影响
           第四类 研究
              第一辑 古代研究
                论述书品和人品的关系
                探索颜真卿书法的源流
                论述颜真卿的笔法
                对主要碑帖的评论与研究
              第二辑 现代研究
              第三辑 国外研究
        第三卷 著作
           第一类 存世文目(一)
           第二类 存世之目(二)
           第三类 存世诗目
           第四类 亡逸诗文存目
        第四卷 历代评价与研究
           第一类 历代评价
              第一辑 帝王评价
              第二辑 名人赞语
           第二类 历代咏颂诗文选
              第一辑 诗选
              第二辑 文选
                抚州颜鲁公祠堂记(宋·曾巩)
                费县颜鲁公新庙记(宋·曹辅)
                离堆颜鲁公祠堂记(宋·唐庚)
                鲁公仙真记(宋·米芾)
                句容颜鲁公祠记(宋·王遂)
                吉州颜鲁公祠堂记(宋·欧阳守道)
                平原重修颜鲁公祠堂记(明·邢侗)
                二颜林碑记(明·邵以仁)
                唐太师颜鲁公真卿墓碑记(明·吕纯如)
                双忠祠记(清·朱泽澐)
           第三类 历代研究
               第一辑 生平研究
               第二辑 思想研究
                 一、“让功”之争
                 二、“弃城”之争
                 三、“恋位”之争
                 四、“溺佛信仙”之争
        第五卷 墓葬与纪念物
           第一类 墓葬墓园祠庙
           第二类 碑刻雕像
           第三类 楼坊亭
           附录
               请赎太师颜真卿归朝疏(唐·张荐)
               请表太师颜真卿忠节疏(唐·李皋)
               赠故太师颜真卿司徒诏(贞元元年)
               颜鲁公行状(唐·殷亮)
               光禄大夫太子太师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神道碑铭(唐·令狐峘)
               《颜鲁公文集》序(宋·刘敞)
               《颜鲁公文集》后序(宋·留元刚)
               《颜真卿集》前言(节选)(凌家民)
               宋拓忠义堂帖影印本前言(沙孟海)
               颜真卿书迹考辨(朱关田)
                 一、《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论》(朱关田)
                 二、《自书太子少师告》(朱关田)
                 三、《竹山潘氏堂联句》(朱关田)
                 四、宋拓《忠义堂帖》(朱关田)
        参考书目
        其他
 楼主| 发表于 2014-9-14 09: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概述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京
兆长安人。)。唐代名臣,杰出的书法家。

颜真卿祖籍琅邪临沂孝悌里(今山东省费县方城镇诸满村)。十三世祖颜含随琅
邪王司马睿南迁建邺(今江苏省南京市),历七世,至五世祖颜之推,随周武帝入雍
州万年,传四世而至颜真卿。颜真卿幼年失怙,随母殷氏寄居舅家。颜氏世代儒雅
传家,家学渊远,名重当世。殷氏亦系陈郡名门望族。颜、殷两大家族五世联姻,
世代交好,家学家风互染。少年颜真卿在双方长辈的悉心呵护与严格教育下,学业
精勤,尤工书法。26岁进士及第,28岁通过吏部铨选,擢拔萃科,授朝散郎、秘书
省著作局校书郎,由此踏上仕途。在此后近五十年的仕宦生涯里,颜真卿恪守儒家
忠孝之道,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官勤谨,忠贞刚烈,并为维护李
唐王朝的统一献出了生命,成为忠臣义士的一代典范。
    颜真卿生活的时代,正值李唐王朝由盛转衰之际。经“贞观之治”而至“开元
盛世”,李唐王朝的统治达到顶峰。唐玄宗统治后期安于已有的文治武功,纵欲享
乐,沉湎酒色,重用奸臣、外戚,朝廷内部政治腐败,朋党相争。加之玄宗好边功,
广置辑度使,边疆各辑度使拥兵自重,形成割据势力,为安禄山、史思明觊觎中原
大开方便之门。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承平日久,民不知兵,
疏于防范,安史叛军势如破竹,十二月即攻陷东都洛阳,第二年便掠取京城长安。
其时,颜真卿正在平原太守任上。他以敏锐的政治嗅觉,早已觉察到安禄山的阴谋,
上任伊始,便积极布防、加固城池。在“安史之乱”乍起、河北诸郡纷纷陷落的情
况下,他独举义旗抵抗叛军,并被附近各郡推为盟主。颜真卿率部在堂邑大败叛军,
取得“安史之乱”以来唐军的第一次胜利。此战极大地鼓舞了军民抗击叛军的信心。
颜真卿部的积极抵抗,牵制了叛军西进的速度,但由于朝廷的腐败,统治者内部的
矛盾,致使唐军坐失战机,唐玄宗不得已出逃成都。颜真卿孤守平原,在弹尽粮绝
的情况下,被迫弃城。
    至德二载(757年),颜真卿因其在平原的忠贞表现,被肃宗封为宪部尚书。 他
恪尽职守,举察不分亲疏,不畏权臣,满朝文武为之震摄。
    颜真卿的刚正、耿介为奸佞之辈所不容,一生多次被贬外任。永泰二年(766年)
竟由刑部尚书任上被贬为吉州别驾,自正三品降到从五品下阶。虽屡遭贬谪,颜真
卿忠君爱民之心不改。无论是身居庙堂还是远处江湖,均不忘为君守政,为民解忧。
所到之处,政绩斐然,佳誉载道。饶州地方,宋以后往往将他与范仲淹并提,称“
颜范遗风”。
    建中三年(782年),淮宁辑度使李希烈与淄青辑度使李纳勾结,占据许州, 自
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第二年正月攻陷汝州,包围郑州,威胁洛阳。唐德
宗受卢杞挑唆,竟派年已74岁的四朝元老、德高望重的颜真卿赴李希烈部劝谕。颜
真卿明知此行凶多吉少,仍以“君命也,焉避之”的崇高使命感自励,大义凛然,
仅携侄子、家僮数人前往许州。在李希烈以宰相一职劝诱不成,又以活埋、火焚相
威胁的情况下,颜真卿痛斥李希烈背叛朝廷的不忠不义、大逆不道,最终被缢杀身
亡,享年77岁。诏赠司徒,谥“文忠”。
    颜真卿一生,忠君爱国,鞠躬尽瘁。其忠烈之辑,凛然正气,为后世所称道。
史赞颜真卿“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秋霜喷空,长虹贯日”。
    《新唐书》本传称颜真卿“博学,工词类”。颜真卿秉承家学,自幼研习音韵、
文字训诂。自28岁始纂《韵海镜源》,至平原太守任上初成二百卷,在抚州任上增
补至五百卷,后又删繁就简,成书三百六十卷,堪称巨制。可惜此书至宋时即佚三
百四十四卷,现已无法窥其全貌。颜真卿以词学登科,早年即有诗名,尤其五言古
诗,历来为论诗者所重。他主张在文以载道的基础上,重视文采,文质相适。此论
较之唐代古文运动先驱萧颖士、李华等人强调的“简易”、“简质”更为合理,与
古文运动的发展趋势相符。他的诗文创作先后辑成《庐陵集》、《临川集》、《吴
兴集》各十卷,但均亡佚。后人集遗而成《颜鲁公文集》,收有大量的奏、表、状、
疏、记、诗、赋等。其诗蕴藉深刻、古雅端整,其文因事而发、气势豪放,《四库
全书总目提要》有“典雅庄重,称其为人”的评价。只因书名太盛而文名不显。
    唐朝自太宗至玄宗前期,国力强盛,疆域拓展,四方来朝,政治、经济、文化
空前繁荣。文学艺术进入雄强博大、汪洋恣肆的新境界,定法度、立标格,激情渲
泻,烂漫多姿,名家、大家迭出。其中,书法艺术正式确立了唐法,与王羲之、王
献之的“二王”法度共同构建了中国书法艺术两种不同的风格基调。而唐法的最后
定型,即是颜真卿所创立的“颜体”。
    颜真卿以前,书法艺术承袭东晋以来的传统,书宗王羲之、王献之,书风秀媚。
唐初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人,虽有创新,但始终未脱“二王”风格。
随着李唐王朝的繁荣、鼎盛,这种书风已不符合盛唐的审美需求。颜真卿自幼习书,
终生不废。其书法艺术早年得自家传,自称“上祖多以草隶篆籀为当代所称”。及
长,师从张旭,并广泛借鉴秦篆、汉隶、北朝碑版与“二王”、褚遂良等人的书风,
奠定了深厚的艺术功底。颜真卿凭借其对文字法度的深究明鉴,对书法艺术的深刻
领悟,上追秦汉,承绪魏晋,取法民间书韵而终成一格,创立“颜体”。其书一改
“二王”书风的飘逸秀美,以雍容伟壮、雄浑朴厚、气势磅礴的盛唐气象而开一代
新风,最终确立了唐楷的法度。影响所及,由整个晚唐而至宋、元、明、清,直至
现代。颜真卿作为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
高度。
    史评颜真卿的行草书“尤为奇特”,用笔“有篆籀气”,布局楷、行、草相杂,
与“二王”秀逸的行书迥别,在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代表作《祭侄
文稿》、《争座位帖》、《刘中使帖》等,均是性情之作,气势充沛,随情而发,
一泻千里,无意于书而尤佳。其精湛的书法技巧与完美的艺术表达相融合,达到极
高的艺术境界,历来为世人所珍视。
    颜真卿身为一代忠臣而在书法艺术领域革故鼎新,创立“颜体”,完成了中国
书法艺术史上楷书法度的变革与最后定型。历代重其人品,宝其墨迹,仅宋徽宗朝
宣和内府即藏有颜真卿书迹200余件,至今尚存70余件,均为艺术珍品, 具有极高
的艺术、文物价值。
    颜真卿一生仕宦大江南北,闲暇之时,常寄情山水,与友唱和,在青山绿水间
留下了大量的书迹。这些书迹,或为摩崖巨制,或为碑碣匾额;或长卷大作磅礴伟
岸,或斗字二三惊世拔俗。悠悠千载,万世流芳。
    后人感其忠辑、敬其伟烈,纷纷题咏作赋,称颂颜真卿的功业、为人,赞叹颜
真卿的艺术成就,并在颜真卿所到之地,建祠筑堂、修坊立碑,以示纪念与敬仰。
人们徜徉于墓园,流连于碑版,深深地为颜真卿雄浑博大的书法艺术和严如烈日的
忠贞品辑所震撼。一代宗师,英名永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书网 ( 粤ICP备16035132号-1 )

GMT+8, 2024-11-21 17:25 , Processed in 0.05899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