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58|回复: 1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导师刘京闻讲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5 10: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注册/发帖,力挺大学生书法学习与交流,助推高校书画协会联盟与合作!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导师刘京闻讲座
中国著名的书法家很多,但是两两对比,到底谁的字较好?怎样去衡量?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
1、书法的格调。格调的高低取决于什么?取决于书家的一言一行是否暗合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如儒家所讲的中庸之道,道家的道法自然等。这既是做人的气质,也是书法的格调。
2、书法技术的丰富。笔在王羲之的手里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工具,他的很多字都是随机生发的,他的字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同样的字都能在不同的字帖里找到变化。但王铎和傅山的字一眼看过去充满了变化,但一些相同的字却容易有雷同。当然变化是最难的,因为只有底子厚了才能自如的变化。
3、技术的难度系数。一个字的好坏取决于线条的质感,像启功的字,很多人都去模仿,甚至很多人都去造假,但行家一眼就能看出来。尤其是他是细线条,任何人都没办法模仿得一模一样,因为写起来非常有难度。
临帖的步骤:1、临摹、尽量临像
2、背临,把写过的帖都背出来,包括结构字型等
3、过半个月后再背临、过一段时间如果还能背临出来,那才能说你真正临了这本字帖,否则都在做无用功,离开了字帖啥都不会。
4、意临
在临王羲之的字时要注意笔法,他的用笔并非完全中锋,笔锋是在不断的调整变化的。如:(圆圈处就是笔锋的位置)
“拨灯法”就是用笔时随时调整笔锋的位置,左右调锋,绞转。

                           (二)

书法的造险:包括笔法、章法、墨法、字法的造险。《易经》里有这样说过: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在变。变化是产生美的源泉。要有变化,要造险,其中首先要解决的是笔法的造险。
1、长线与短线的对比。《二谢》、《得示》、《报言贴》王献之都做得非常好。如《得示》贴里就把几个字连在一起组成长线。

如: 如王铎的“一笔书”这就是学习草书的一项重要技术。长线连绵不断,短线干脆利落。
2、粗线与细线的对比。《二谢》极为明显。我量过最粗是最细的线的十倍还多。平时训练是能写多粗写多粗,能写多细写多细。细线最考验技术,能把细线写得饱满圆润是不容易的。



再如《二谢》里“二谢面”几个字是粗的,而“静”是拉长的,“想绍儿”则是细线,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临帖时要特意去强调这种关系。可以去买藤原佐里(日本)的书欣赏一下,如下:


也可以临王献之的《小园贴》,这些都是利用长线与细线的典范。
3、直线与曲线的对比。书法中没有绝对的直线,所有的线条都有一定弧度。直中有曲,曲中有直。有弧度的直线才是高级的直线,有直线的弧线才是高级的弧线。王羲之在处理直线时经常把他变成一种有弧度的曲线,如“二”字,上面的写法是错误的,下面的写法就有了曲线。




把直线变成弧线会非常饱满,线条会有弹性。什么是高级的曲线呢?曲中有直。如“极”字在行笔过程中如果没有直的感觉,只是被动的拖着笔走就会没有力气。如:上面的是正确的,下面的曲线则是无力的。


曲线就像钢筋一样,把它弯曲后它会弹回去。
4、直线与斜线。在一幅作品中一定要有直斜对比。如王羲之写的“谢”字,把直线变成斜线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关系,如米芾也掌握了这一点,并且在他的作品中很夸张的表现出来。如:(右边的为米芾)



(三)
结字的变化:
行书的临帖建议临《圣教序》。它里面有两千多字,如果多记住了,行书基本没问题,写起作品来也一般也不会有不会写的字。历代书法家有很多都是练习这个字帖出来的。《圣教序》可以为我们的行书打下庞大的根基,然后我们再往里面添东西,就是自己的了。
一个字是否精彩要看有没有“字眼”,每一个字都会有字眼,就像诗歌有诗眼一样。“眼”就在于那一点点的变化。

1、寛可走马,密不容针。如“将”字将“寸”放大,把“水”处理成左密右疏就是这样。


2、外部空间的打开。简单说就是打开字型。舒展、开阔这也是写大字与草书的源泉。可练习《小园贴》字要放开,可不是松散,是紧凑中的一种开阔。
3、崎侧的变化。做的最好的是王献之。虽二王齐名,但王献之在崎侧与连带方面做得比王羲之好。这就为后来的大草做了准备。
4、单字与字组的变化。看《得示贴》可以解决左右行与行之间的关系问题。很多时候左右摇摆的东西没有,就会很简单。



关于国展的建议:形式与色彩很很重要。一些人说国展评委是“好色之徒”,颜色搭配好一点的,亮眼一点的很可能在第一关能被留下来。形式和色彩就像一个人穿衣服,衣服穿得好就能弥补身材的缺陷。身材的缺陷可能十天半个月没办法改变,那我们就可以挑选一件适合自己的衣服弥补。钟建初善做形式,也可以买一些国展的书来学习。




发表于 2013-10-15 21:31: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读来收获很多
学习了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书网 ( 粤ICP备16035132号-1 )

GMT+8, 2024-12-22 09:50 , Processed in 0.05936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