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4|回复: 0

倪文东教授谈高等书法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4 11: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注册/发帖,力挺大学生书法学习与交流,助推高校书画协会联盟与合作!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010年12月7、8日,由中国美院主办、中国美院书法系承办的2010杭州国际高等书法教育论坛暨全国高校书法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展在杭州举行。书法报记者张波就“如何传承古老的书法传统”、“如何推陈出新以及高等书法教育的学科体系构建”、“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对北京师范大学倪文东教授作了访谈。



     书法报记者:高等书法教育怎样传承古老的书法传统?教学实践中有没有困惑?
     倪文东(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等书法教育和业余培训最大的不同就是必须把书法传统通过教学的模式传承下去,这是高等书法教育的职责。教学中,有学生经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取法唐楷,为什么现在在全国大展的入选、获奖作品中所占的比例不多?规范汉字为什么不能在全国大展中入选、获奖?其实,学生的这些困惑是有道理的,我们跟学生解释,学习是一回事、创作是一回事,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必须打好基础,从传统的书法规范入手,把基本功打好。有了一定的积累后,他们就不会满足于现状,肯定要追求更高古的东西,鉴赏力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就会去学习魏碑、墓志或一些有个性的东西,这就是水到渠成、循序渐进的过程。如学篆书,一上手肯定不宜学习那些不太规范、写意性很强的范本,如《散氏盘》、《毛公鼎》就不宜作为初学大篆的范本,一开始学《墙盘》就比较容易上手。学小篆,宜从《峄山碑》入手,不能上手一下子就学清人的篆书,因为清人的篆书个性太强,如果先学吴昌硕、赵之谦、邓石如的篆书,再回头学先秦、汉代的篆书,就不容易进入,所以取法要乎古,这一点应该没有争议。我经常对学生强调,要把这个关系处理好。
    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主要是感觉学生临摹篆、隶、草、行、楷及古代名家经典,从准确性临摹、意向性临摹、创造性临摹入手都没有问题。但从临摹向创作的过渡有难度。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特点、缺陷和存在的问题,逐渐帮助他们过渡。这一点,不仅是高校的学生,包括很多书法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临摹没有问题,一旦与创作接轨,就跨越不了。实践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书法报记者:沙孟海先生曾说:“创新不等于创好。”您怎么看高等书法教育领域中的推陈出新?
     倪文东:老一辈书法教育家博学多才,陆维钊、潘天寿、沙孟海、启功等都经过传统或旧学教育,修养非常高。像启功先生,接受了传统的私塾教育,写字、画画、临帖都没有问题,他们有这样的基础,这些课不需要补,而我们现在高等书法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缺乏这些环节。
    书法在高校中属于三级学科,本科四年主要是打基础,学生要学习传统的书学、书法理论、书法史、碑帖学、文字学、古代汉语综合的知识修养,把基础打好。对于本科生来讲,四年的基础打不好,创新恐怕是奢谈,真正的创新恐怕要等到读硕士、读博士甚至毕业后走上社会才行。基础打好了,才可以创新。创新是不是创好,我觉得主要是与古人相比,我们现在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有所不同,现在科技高度发展,键盘文化和毛笔书写文化有冲突,年轻人已不大阅读纸质书籍了,以网络阅读居多,这种状态对书法的传承与创新是有冲击的。


     书法报记者:高等书法教育的学科体系有何特点?教学中是否应该加强“国学素养”?
     倪文东:目前高等书法教育体系最大的特点,我认为本科教育亟待规范。书法教育体系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规范,从考试制度、招生制度、录取制度,到课程设置、师资配置、教学方法的贯彻都不规范,但全国有77所高校在招书法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拿出书法本科教育的大纲和体系,本科教育是打基础的,一定要规范。硕士生、博士生可以每个学校不一样,每个导师的主攻和研究方向也不一样。全国高校的书法博导当中,王镛偏重于书法创作实践、邱振中偏重于书法理论研究、黄惇偏重于书法文献解读等等,各有特点,所以硕士生、博士生应该更加自由、更有个性,根据不同的特点来分类则是一件好事情。但本科教育一定要规范,本科如果做得不好,生源就有问题,学生的整体素质就有问题了。
    国学修养很重要,但过分强调恐怕也不太现实。听说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将要调整学科结构,书法学可能会放在设计学中,书法学放在美术学中还有点理论色彩、理论要求,如果纯粹放在设计学里面,就会偏重于艺术实践,书法的实践性、艺术性就会加强。在2010杭州国际高等书法教育论坛上,有一位代表谈到高等法教育中“技”与“道”的问题,我觉得现在高校书法专业的学生不是“重技轻道”,而是处于“技”都没有练好的层面,又怎能去言“道”呢?书法专业包括很多美术院校的学生,高考时是三四百分被招进来的,和别的科目录取的学生的分数相比,差了将近两三百分,这意味着什么?说明这些学生还有很多书没有读,很多国学方面的基础也没有打好,古典文学、诗词歌赋,有可能比高分录取专业的学生差得多。
北师大书法专业录取高考的学生,专业分和文化分的比例为一比一,最高录取分数有570分,在全国书法专业中录取分数算是比较高的。一些高校中,所录取的文化分数不高的书法专业的学生,学生要提高国学修养,会面临着基础比较困难的问题,古汉语、文字学、古代书论很有可能听不懂。所以,提高国学修养一定要补课,要把过去没有学好的传统文史哲的知识进补上。而真正提高国学修养,应该在硕士生、博士生阶段,近年有些专家建议,将书法硕士生、博士生放在文学院培养,我觉得这个观点有新意,本科生归在艺术类,硕士生和博士生归在文学类,要求就不一样了。在这一点上,中央美院博导邱振中教授招收博士生的做法就可以借鉴,他所招的博士生,每年都不一样。比如,今年招收在书法创作上有一定实力者,明年就招收在理论研究上有一定功夫者。对于在书法创作上有实力者,要求学生必须有参加过全国书法大展的经历,书法创作基础比较好,技法上有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创作的书法作品要能拿得出手;擅长理论研究的学生,在书法创作上可能存在弱项,但在理论修养、文史知识上一定要有非常强,有非常丰富的实力与后劲,具备传统的国学修养,有一门心思做理论研究的韧劲。这个思路非常好,硕士生、博士生阶段,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需要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出现高端的书法人才,否则教学效果就会很平庸,造成教育资源与人才的浪费。


     书法报记者:艺术理论与创作实践在高等书法教育中有怎样的关系?您认为它们应该各占多大的比例?
     倪文东: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不矛盾,本科教育重在实践,就像我们的音乐家,本科阶段培养了4年,不会唱歌、不会弹琴,这可不行;但一个学音乐的博士生,他可能琴弹弹的比较平庸、歌唱水平很一般,但一定要在音乐史、音乐发展史的研究上有突出成就。舞蹈专业也一样,一个学舞蹈的博士生,到了三四十岁可能就跳不动了,但他们真正对舞蹈的理解精华阶段是在本科阶段,硕士生、博士生属于研究性阶段,本科是强化技法的阶段。本科生重在实践,重在对所学专业技艺的突破,而硕士生、博士生重在问道、求道,重在对理论的强化和理论研究的深入。本科生要不要加强理论的学习?我觉得理论够用就行了。北师大本科阶段原来有书法史、古代书论、碑帖学、书法美学这几门理论课,后来根据教学实际,将书法美学去掉了,将碑帖学放在研究生阶段。为什么?本科生刚上来,又能知道什么是书法美学?书法美学本身就是玄之又玄的东西,好多老师讲书法美学时,讲着讲着,最后就变成讲古代书论课了,绕了一个圈子又回来了。本科生要学好古代书法史、古代书论选读、古代汉语、文字学这几门课,以强大的技法实践为主,到了研究生阶段再强化理论都来得及。
高等书法教育任重道远,书法艺术的传承在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于广泛地推广,让更多的人知道书法艺术、了解书法艺术。否则,我们的路会越走越窄。如果都是搞书法的人自己关起门来说书法好、说书法了不起,一出门大家都不认同,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我们更需要引导人们欣赏书法、宣传书法,这是包括《书法报》等专业书法媒体在内和广大从事书法教育者的共同责任。

(摘自《书法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书网 ( 粤ICP备16035132号-1 )

GMT+8, 2024-11-15 01:21 , Processed in 0.05412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