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08|回复: 10

[访谈] 【岭南名家访谈系列】——张桂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0 21: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注册/发帖,力挺大学生书法学习与交流,助推高校书画协会联盟与合作!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岭南名家访谈系列】

————————————
  张桂光



艺术简介:

张桂光,广东南海人,1948年生,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言文字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兼任广东省政协常委、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评审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张桂光教授在古文字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前期的研究领域主要侧重在甲骨、金文方面,近十年来,亦涉足战国文字的研究。张桂光教授对古文字形体讹变的研究,深获容庚、商承祚、张政烺、胡厚宣等专家的好评,被誉为“古文字研究中的一项新成就”(张政烺先生评语),陈炜湛、唐钰明的《古文字学纲要》及董琨、陈初生的《商周古文字读本》等论著亦吸收了有关成果而新立了“讹变”一节;他对一些甲骨文、金文的相关考释已为《甲骨文字诂林》和《金文编》及陈初生《金文常用字典》等大型古文字类学术著作所采用;此外,对楚简中一些文字的辩证也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近年出版的《汉字学简论》及《古文字论集》亦颇受同行的好评。

  张桂光教授现正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商周铜器铭文通论》,为完成容庚先生当年的托付而努力,并应中华书局约请,指导研究生进行《商周金文摹释总集》和《商周金文辞类纂》两部大型工具书的编写,其中《商周金文摹释总集》已经出版,《商周金文辞类纂》正在紧张编写中。












张桂光自幼从岭南名宿朱庸斋、李曲斋学书法、楷、行、草、隶均有扎实的基础。大楷取法颜、柳,小 楷出入钟、王,力求醇雅古朴;隶书柔和碑简,结体朴茂。其行书由赵构入手,上溯二王,下及赵文敏,旁兼黄、米,刚健清新,流美自然。早年学习 期间,他曾有幸得到我国古文字学家容庚、商承祚两位名师的教导,对甲骨文、金文朝夕摩挲,心得独到。这方面的深入探索滋养了他的篆书创作,所作篆体,笔法古劲,颇具《虢季子白盘》的规模,又具《散氏盘》、《毛公鼎》的神韵。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22: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桂光主席访谈录

志宏:首先请你谈一下你对岭南书法的一些看法。


    张主席: 关于岭南的书法,我想有三点可提一提,一是陈白沙派、彭睿壦派及海云书派的领袖式群体向晚清康有为为代表的和上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活跃于广东书坛的分工合作式群体转变反映的历史进步;一是这些群体成员字内功与字外功兼修,基本都是思想活跃的饱学之士;再就是探索与创新的自觉,陈白沙的茅龙书法,李文田对兰亭真伪的发难,康有为的碑学宏论,还有晚清碑学群体中李文田以方笔写雄强、邓承修以圆劲线条表方折态势,康有为用圆笔表阳刚、梁启超用方笔表阴柔的分工合作,等等,不但表现出自觉的创新意识,而且反映出他们创新的方式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式,与当下时兴的另起炉灶式迥然不同。


   这里想重点谈谈上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活跃于广东书坛的群体。容庚、商承祚的篆书,吴子复、莫珉府的隶书,麦华三、朱庸斋的楷书,李曲斋、李天马的行书,阮退之、佟绍弼的草书,黃文宽、张大经的篆刻,都各有专攻,而在各自专攻的领域,又都有全面深入的研究,容、商对十多万片甲骨和过万件铜器铭文的日夕摩挲;麦华三不但对帖学传承倒背如流,而且曾对六朝碑刻亦曾逐一摹写;吴子复对汉碑、汉简如数家珍,而他教学生也都是先写《礼器碑》,再写《张迁碑》,而后写《石门颂》,再后依次写《西狭颂》、《校官碑》、《郙阁颂》,六个碑写完了,才可旁及其他。




志宏:他所教的六个碑,是从秀美的到雄浑的。


   张主席:这六个碑基本反映了汉隶的六种风格,从用笔到结字都有其典型性、代表性,一个学生对这六个碑能够做过认真地摸索,隶书的各种表现手法,应该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在这个基础上,去写自己的东西,就可以得心应手了。时下流行的隶书,线条都被高度简单化了,没有多少用笔的变化,都是一种很简单的手法,在普及方面讲,会有其积极意义,但从艺术上讲,就显得底蕴不足了。

   志宏:我们说到这个,就要涉及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无论是研究文字,还是书法,不仅仅是自己浓厚的兴趣,也不仅仅是坚持的态度,还必须有名师来导引门径,您是非常荣幸的受到了商承祚,李曲斋等先生的引导,我想请问一下,如果我们来研究古文字,应该怎么做才能走对路呢?


   张主席:古文字研究,那是另一门深奥的学问了,你讲的是学古文字书法吧。学古文字书法,除了技法之外,还有一个识字的问题。首先就要学《说文解字》,《说文》保留了9000多个小篆和数百个古文、籀文的形体以及各字结构原理的说解,是学习其他古文字的桥梁。至于技法的学习,一般都主张从小篆入手,小篆结字规矩,线条单一,容易入门;这一步走稳了,再往上临习金文、甲骨文,再写竹简、帛书等就比较顺当了。

  志宏:张老师您一直是致力于古文字的研究,也有一些著作在出版,您出版的比如有《商周金文摹释总集》,《商周金文辞类纂》正在编写之中,从这些我可以看出老师您严谨,勤奋的治学精神,令我十分钦佩,张老师,请问一下,您认为研究古文字在当前的这种文化背景之下,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呢?


  张主席:研究古文字意义可以从多方面阐释。一个是文字本身,这些字不仅与隶、楷有别,而且与小篆及古文、籀文都有很多不同,研究首先就有一个认字问题,识字是利用这些材料做其他各项研究的基础,所以认字是有重要意义的头一项任务。再者,由于古文字保留了比较原始的字形,对于了解各字的形义关系、音义来源、发展演变,以及探索整个汉字体系发展的规律等“文字学”范畴的内容,有着重要意义。


志宏:我们还知道,除了文字本身之外,对于研究历史,也有重要意义?




张主席: 刚才是就文字本身研究而言的,再一个是对它所记载的东西的研究,古文字文本保留的都是一些很重要的史料,上面记载的事情不但涉及面广,而且记得很具体,比如写战争的,包括战事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人物,抓了多少俘虏,夺了多少兵器、马车等,这对战争史和军事史,都是很重要的研究素材;还有经济方面的,比如记交易的,有土地之间的交易、土地与工艺品的交易,多少土地可以交易多少工艺品、交换多少匹马或奴隶等,都有相应的记载文字;再如关于法律的,有法律判决书,对诉讼的起因、案件的判决、刑罚的赎或减等,也都有明确记载,这些史料对研究历史都是很有帮助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22: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志宏: 张老师说的就是有两个方面。

  张主席:还有一个,就是从语言角度说,对于当时的语音、词汇、语法的研究,它都给我们提供了可靠而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传世文献,如《尚书》、《周易》等,因历代传抄失真或经后人的篡改,已经不全是原来的样子了;而有了这些出土的古文字材料,传世文献就可得到补正了。

志宏:我们在研究古文字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的一个词语,就是“讹变”,古代人也说过,“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就是说这个文字在传抄的过程中,抄来抄去,有的字已经变得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张主席:这是传抄失真,一般叫做“写讹”,就是写错字了,与文字学讲的讹变不同,我的硕士论文对讹变做过系统的研究,在学术界还算有些影响,你们可以拿来看看。

  志宏:我们能否还原被“写讹”的字呢?比如有一些字,因为以讹传讹,后来就将讹误的东西写定下来了,您认为有没有可能通过考证,在以后的书籍中还原它?

    张主席:通过考证还原是有可能的,这叫做用古文字材料校勘传世文献,比如《尚书》每言“前宁人”、“宁王”、“宁考”等词语长期未得确解,清代吴大澂发现金文“文”字每多从心,与宁字繁体(寧)形体相近而悟出《尚书》诸“宁”字当为“文”字之误,“前宁人”即“前文人”,“宁王”即“文王”,“宁考”即“文考”,这正是借助铜器铭文校勘传世文献的成功范例。

  志宏: 谈到通假字,有的人认为它是古人在书写的时候写错,或者一时想不起这个字的写法,临时用其他字来代替了,那么,我们现在书法作品用“通假”,是否要有什么讲究呢?

   张主席:时下书人所讲的“通假”,有的其实是用古字,如“日暮”的“暮”,古本作“莫”,以太阳落入草丛中会意,于义已足,“暮”是在“莫”借作他用之后才出现的“后造字”,古文字的书作自然是只写作“莫”了。“觐”字商周金文未见,觐献义都借“堇”字为之,写金文用“堇”为“觐”是合于道理的,也是用古字,都不属于通假。类似的还有“熟”之用“孰“、“悬”之用“县”、“大”之用“太”,等等;真正的“通假”,是两个音同意别而且共时并存的字的相互借用,如用“畔”为“叛”、用“罢”为“疲”、用“信”为“伸”、用“蚤”为“早”等,两字音同义别,才是我们讲的“通假”。这种“通假”,音同义别是前提,古书有通用实例是依据,如果无古书通用实例,如“髮”与“發”虽然音同义别,也是不能通借的。

   在九届国展评审的时候,有评委写错字了,陈初生先生给他指出了,他就说我这个是“通假”,陈初生就告诉他,我教大学古汉语教了这么多年,通假是怎么回事,我告诉你,这不是单单的音相同就是通假字,它是有规律的,这不是随意的,是很严谨的,现在书法界的一些人,他们根本不懂,搞错了,就说是通假,这是不对的。





志宏:当今有一些人,会写一些文言文或者白话文之类的文章,他们在写文章的时候,是否可以用到通假字,用的通假字应该根据哪一个朝代来写呢?比如像“内”通“纳”等。

  张主席:如果是写仿古文章,沿用古人惯用的通假字是可以的,但一定要符合古人的用字习惯。

   志宏:张老师您是一个学者型的书法家,你不仅在古文字上的研究,成果卓著,在书法上也是精通各种书体,我们都知道书法和古文字,都是建立在汉字的基础上,一个是属于艺术,一个是属于考证,老师是如何兼顾两者的,你认为因为古文字的学习,对您的书法有何影响呢?

   张主席:我首先是由喜爱书法,继而接触篆刻、古文字,并进而探究古文字的。1964年,我参加省展的时候才15岁。

   志宏: 听说当时张奔云先生帮您刻了一个印,印文是“时年十五”。

   张主席:当时我写的字,很多老先生都很赞赏,但没有印章,张奔云先生主动帮我刻了一对印,一个是我的姓名,即“张桂光”,另一个就是你刚提到的记年龄的那方印了,姓名章今日还在用,“时年十五”一印第二年就不合用了,但我很珍爱它,保存至今,看到此印就会想起当时老前辈对晚辈的关爱,也就越不敢懈怠了。从那以后,一般省里的展览都有我的作品,至于学书的经过,我最先是写颜真卿的楷书,然后学习了钟繇、王羲之一路的小楷。

  志宏:这些都是很高古的。

张主席:后来是写宋高宗、赵孟頫一路的行草,这些都在我学古文字之前。学习古文字,则是1978年考入中山大学成为容商二老研究生以后的事。

志宏:所以也是因为你对书法的喜好,进而追本溯源,研究古文字,可以这样说吗?现在很多年轻的书法朋友,在写一些像甲骨文,金文,篆书等书体的书法作品的时候,我总觉得缺少了一些东西,前段时间我在一个拍卖会,看到两幅金文作品,一幅是容庚先生的,一幅是陈初生先生的,但是那个气息就是不对,那其实就是仿品,您认为一幅优秀书法作品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

  张主席:读一件书法作品,可有很多方面的感受,有很多东西可以去吸收。现在有的人提出,书法要跟国际接轨,即要使不懂中文的外国人都能够看懂,都能够喜欢,他们说强调书法是线条艺术,欣赏书法就是欣赏这些线条,不管写出来是不是字、是对是错、内容如何,都是没有关系的,对这样一种论调,不知你怎么看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22: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越思 于 2012-5-20 22:08 编辑

志宏:我认为书法的好坏,和书法家个人修养有关,老师您也说过一句话,学问以识字为先,同样的道理,前人也说过,学问之道,首先在于做人,先立德再立文,再写字。

张主席:一门中国艺术把外国人看不懂的中国元素都去掉,那还是中国艺术吗?每一件优秀的艺术品,都有丰富的内涵,涵养高的读者从中领悟到的东西多一些,涵养低的读者从中领悟到的东西少一点,这是很浅显的道理。比如《兰亭序》,它美不美?美!但一个不识字的人能够从中看到什么呢?他只能看到一堆杂乱的线条,甚至连点画、线条的美都领悟不到,因为中国书法的线条是与汉字的结构密切相关的,它的美是透过汉字特有的间架结构表现出来的。“永和九年”的“永”字和“暮春之初”的“之”字的第一点都很美,但若将他们的位置调换一下,就会显得很不协调,美也就表现不出来了。就是粗识汉字而没有经过书法训练的人,恐怕也难领略到《兰亭序》20个“之”字的不同姿致神态,更不用说行气、章法的巧妙布置了。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修养,领悟不出《兰亭序》所写的内容,也无法欣赏到笔墨技巧与书写内容及作者临场心境的互相生发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


志宏:这才是一幅精彩的作品感染人的地方!

张主席: 为什么《兰亭序》那么出名,为什么《祭侄稿》那么出名,有“天下第一行书”与“天下第二行书”之称,就在于它们能够通过运笔、用墨的技巧,将作者的情感结合作品的内容书写出来的,《兰亭序》的闲适自然、《祭侄稿》的悲愤激昂,都是作者的笔墨技巧与作品的内容、作者的临场心境融为一体的一种自然流露,这就是两件作品最动人的地方。

志宏:所以说一幅好的作品,它所承载着的人文价值很高,一幅模仿的作品,就算它的技法很高超,缺少的就是这样一种东西——感情。

张主席:你用薄纸印在字帖上面临摹出来的,和原作写出来的,挂在一起,感觉就是不一样,那些人所说的书法要和国际接轨,只要看线条就行了,不管错不错,内容是什么,那就等于什么呢?你在上一堂课,这一堂课需要博士听得懂,硕士生听懂,本科生听懂,专科生也听懂,高中生,初中生听懂,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学生都能够听懂,假如有这样一节课,就只能是幼儿园的课,如果其他的不管,就看线条,那就只可能是这样一回事。

志宏:就如同宋玉所说的,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分。古代人有这样一个评判书法的标准,就是看一个人,再看他的书法,比如秦桧和蔡京的字,我们都承认写得很好,但是他们的字不为后世推荐,老师您认为字和人的关系很大吗?

张主席:字和人的关系肯定很大,古人有说过字如其人,并不是反映他的政治品格,而是书法家的性格和爱好之类的。不能够说他是投降的,字就怎么样,比如赵孟頫,有人说他是投降派、软骨头,学不得,我觉得字好都可以学,蔡京的字好,阮大铖的字也好,都可以学。所谓字如其人,就是他的心情好的时候,和他的心情不好的时候,在他的生活滋润的时候,跟他的生活不滋润的时候,写出来的字是有区别的,这个人,他的性格是很文静的,或者很潇洒的,都是可以反映的,但是政治取向是表现不了的。


志宏:当前的书法繁荣,都很集中地表现在各种展览比赛之中,这个展览中也涌现出不少书法精英,但是很多青年就是一味地追求这个书法的技巧,包括这个形式上凑合。

张主席: 现在已经不是一味追求技巧了。

志宏: 就是会出现一些错字、不规范字的现象,张老师,您能否谈一下文化素养对于书法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张主席:时下很多书人对写错字不以为然,甚至拿“书法家写错字很正常”来为圈外人写错字辩护,我觉得是需要纠正的。前年,《中国书法》杂志第四期邀我做篆书专题的学术主持,我谈到了,写错字跟唱歌走调、弹琴弹错音符,一样是不可容忍的。假如唱歌走调、弹琴弹错音符是不可原谅的话,那么书法写错字也是不可原谅的。

志宏:有很多古代古今异字,比如有人把“影后”的“后”字写成是“后面”的“后”,包括“公里”和“里面”的“里”都是不一样的。

张主席:这样的情况很多,涉及的是文化的问题了,所以我在“主持语”里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书法家应该怎么定位,是定位为会写字、又有文化的、又有艺术才华的专家呢,还是可以不识字、可以没有文化的纯粹艺术家呢?

志宏:古往今来,凡是作品能流传后世,他们都不仅仅是会写字,比如赵孟頫和苏东坡,会画画,会诗词,也会书法,都是全才,没有一个是仅仅靠自己的书法流传后世的,可以这样说吗?

张主席:所以还是回到我们刚才讲到的岭南书法的问题上,刚才被你打断了,要我转入古文字……就是说当时的广东书法群体,篆书的、隶书的、行书的、楷书的,是各有专攻,比如吴子复,他搞隶书,他对隶书的碑,他都摸索遍了;麦华三写楷书,他对于楷书方面,汉简的楷书、六朝碑的楷书、“二王”、唐楷,他都临摹过,所以在他研究这个领域,他都深入了,在楷书方面,我们的艺术宝库里面有什么东西,他都很清楚,然后再去进行取舍。更重要的,这一群体,他们都不光是写字,容庚、商承祚是国际知名学者,这不用说了,朱庸斋、詹安泰他们两个人的词,在中国词坛也是响当当的,在刘梦芙的《二十世纪词坛点将录》中,他们一个是霹雳火秦明,一个是金枪手徐宁,排名都很靠前;阮退之和佟绍弼的诗,在全国的诗坛,也是响当当的。卢子枢、黎葛明的画,在中国画坛也有一定地位,这些都是学问家,他们不单单是写字的。比如李曲斋,对古董,他接触很多,对鉴定都很在行;再如秦咢生、麦华三、黄文宽,他们虽然没有刚才说的这些人的学问那么专门,但是他们的学问都是相当不错,挥毫雅集,他们都是现场赋诗的高手,而且都很不错。广东书坛的这个群体在当时全国书坛是很有地位的,中日书法交流展中方的一百张作品中,岭南书家的作品就占了18张,其实力可见一斑。

志宏:随着书法交流的加强,我们的岭南书风,是让很多人望尘莫及的,包括一些年轻人都是写一种面目,您认为对于岭南书法的继承,我们这一代应该做一些什么样的工作呢?

张主席: 我们在整个90年代,包括进入新世纪的开头几年,我们广东应该在继承传统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很多北方的书法家,一下来就说广东的书法家太重视搞经济了,赚钱去了,写的书法都投商家之所好,所以已经不行啦。事实上,广东书家并不是往钱看,广东书家正是因为生活基本过得去,因此他们不那么热衷去冲刺什么大展大赛,用玩的心态来学习书法,所以你们那里流行的,你们去流行就好,我做我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我们的传统是守得比较好的。近些年说要和全国接轨,打破以往这种传统,与流行书风的轨倒是接上了,但是地方特色却丢失了,现在的全国展、省展也好,各种各样的杯赛也好,基本上都是流行那么几种风格,而且各级差距都不会很远。

  志宏: 所以这种雷同,也是我们书法界的弊病,在追求共性的同时泯灭了个性,刚才我就问到了,我们这一代如何传承,把我们岭南的优秀传统发扬下去。

  张主席:在去年一月份省书协开的一次会议,各个市的主席都上来了,我在会上就讲到,要抓好培训,这个培训要从基础做起,从继承传统功夫做起,至于要不要冲刺全国展呢?要!还得按游戏规则,在大赛举行之前,我们可以针对大赛的一些规则,做一些调整培训,即所谓的冲刺班。冲刺之前是一步一个脚印地严格、扎实的传统继承训练,那么你写到什么程度,再往游戏规则的方向、要求调一调,比如你写“二王”,平时就扎扎实实做“二王”的功夫,大赛前到冲刺班听听一些评委及获奖专业户的意见,调整一下角度,搞些形式感,搞些色彩配搭,等等,就可以了。有的人入全国会,要跟着流行书风干,跟着评委的审美去转,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希望他们入了全国会后能够再回过头来,认认真真写自己的东西。

志宏: 这也可以看出张老师对岭南书法界的担忧,这也是您的期望,非常感谢老师您接受我的采访,通过这次采访,受益匪浅,我将把您的心声传达给所有的网友,再次感谢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22: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桂光主席参加书法活动照片












....................
   接下来来看看张主席 的作品 {:soso_e160:}{:soso_e1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22: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22: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越思 于 2012-5-20 22:22 编辑

看完 大字  去学习下 小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22: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越思 于 2012-5-20 22:3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22: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22: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书网 ( 粤ICP备16035132号-1 )

GMT+8, 2024-12-22 18:33 , Processed in 0.11150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