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62|回复: 0

(广美书法学术研究)祁小春:略谈《妹至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4 12: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注册/发帖,力挺大学生书法学习与交流,助推高校书画协会联盟与合作!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略谈《妹至帖》


祁小春

                                                                                                                          
      近闻日本个人所藏“书圣”王羲之《妹至帖》摹本即将在香港佳士得拍卖,如果中方人士成为买主的话,则飘流东瀛千百年的“国宝”就有望成为“海归”,重返故国了,这实在是一件好事。因著名王羲之研究专家王玉池先生和我正好也在香港开学会,于是相约前往香港展览中心,亲眼目睹了这一件“国宝”。 笔者对此帖并无特别研究,仅就所知所见谈谈看法。


一,关于《妹至帖》的由来
       摹本《妹至帖》,纸本,草书,纸本,二行十七字,纵25.3厘米、横5.3厘米。释文∶妹至羸,情地难遣,忧之可言,须旦夕营视之。
      此摹帖一直密藏于日本民间,属个人收藏品。直到1973年在日本的五岛美术馆“昭和兰亭纪念展”上初次公开面世,才为世人所知。据日本富田淳氏介绍,此帖发现于某大名家传的“手鉴”中。所谓“手鉴”就是将历代名人书迹切割成数行收入册页中,作为鉴定古代书迹的比较资料。《妹至帖》亦被切割成二行二十七字,所用纸张和书写技法与《丧乱帖》和《孔侍中帖》相同,在研究摹拓技术方面也有很高的价值。可能是奈良时代舶载至日本的王羲之书迹之一。《妹至帖》不见于中国历代著录,是王羲之研究方面的新资料。 (同氏《中日古代书法珍品集》,国立东京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朝日新闻社,2006年)
      又据日本学者名儿耶明考证,源高明(914-982)《西宫记》载醍瑚天皇(885-930)驾崩之际,副葬品中有王羲之书帖“《乐毅论》、《兰亭》《羸》等三卷”,遂疑“《羸》”即指《妹至帖》,因为帖中有“羸”字。笔者以为,原文应读为“《羸》等三卷”还是“《羸等》三卷”,似有商讨余地,如为后者则其推论无法成立。另外,如按照传统方法为帖命名,应如《十七帖》那样,取帖首“妹至”二字以命名才合情理。但此帖与《丧乱帖》、《孔侍中帖》相同,均无题款以及收藏印记,亦不见历代文献,正如富田氏所言,大约很早以前就流传到日本来了,故定为唐模本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二,关于《妹至帖》的形制
      原来我一直以为《妹至帖》二行十七字的帖子是摹在一张纸上,这次目验原件,发现二行字的行距间中有一条切线,上半部分还看不出来,下半部分则清晰可见。这条切线显然与纸纹和折线不同,故可证明,此帖确如富田氏所言,曾经被“切割成数行”,裱装前应是两张纸条。由于经过“切割”,难免出现帖文阙字,以致文意难通。这一情况很像《二谢帖》, 该帖每行间的文意不太联贯,甚至完全不相关。至于为何要如此“切割”名迹来做“手鉴”?仅以“作为鉴定古代书迹的比较资料”解释似有些勉强,恐怕还会有其他原因。有人推测,“切割”字行或许是为了方便摹刻上石(或木板),此推测不无道理,观法帖中错行现象(如《宝晋斋法帖》的《二孙女帖》中第二与第三行的错行现象,不难看出乃刻工误贴字条所致)。但《妹至帖》如是唐摹本的话,这种可能就不太大了,因为唐代并未盛行刻帖。另外,仔细观看此帖,感觉其纸质与摹拓技法好像与《丧乱帖》也并不完全相同。如纵簾纸纹不甚清晰,在字迹笔画的磨损或虫蛀部分的处理上也只是空白,不见像《丧乱帖》那种精致的勾描墨线。


三,关于《妹至帖》的释文
     《妹至帖》帖文仅十七字,大约因“切割成数行”的缘故,以致帖文残缺不全,所以,从帖文还看不出太多有关王羲之的信息。“情地”意为身心所置之地,在王羲之其他法帖中亦可见相似用法。如《淳化阁帖》卷六《嫂安和帖》言“穆松难為情地”,“穆松”是王羲之兄子。又《魏书》卷六十三王肃传载他上奏皇帝云“陛下辍膳三日,臣庶慌恐,无复情地。”类此用例后世鲜见,或为南北朝人之特有语词。另外,在帖文中似有阙字现象,如“忧之可言”疑原作“忧之不可言”,脱一“不”字。因为“……不可言”或反问句“……何可言”乃王羲之尺牍惯用语式,前之“……”多用形容语词,后接“不可言”乃表其状态程度的补语。如《右军书记》353帖“不问(得)多日,悬心不可言!”《长风帖》“哀情顿泄,亦难可言!”《旦夕帖》“言寻悲酸,如何可言?”《积雪凝寒帖》“比者悠悠,如何可言?”《玉润帖》“忧之燋心,良不可言!”等即是。又如王廙《嫂何如帖》“悬心不可言!”王操之《旧京帖》“闻问伤惻,痛不可言!”杨羲尺牍“羲比日追怀,眷想不可言!”这些都是与王羲之同时的晋人尺牍。另外,唐人书仪杜氏《吉凶书仪》中也有“忆念不可言”用例,可见中古书信多用此惯用语。


四,关于《妹至帖》的书写时间和书法
     此帖中文字多见于王羲之其他法帖,如“羸”“遣”“忧之”“可言”“旦夕”等字,都很有特点,类似写法均可见摹拓墨迹本《七月帖》、《桓公当阳帖》以及《蜀都帖》,书法风格也比较接近,属于典型的流丽圆润一类型的王书。《七月帖》、《桓公当阳帖》言桓温第二次北伐,时在永和十二年(356),如果其字迹可信,则写《妹至帖》的时间可能与之大致相近。
     总之,从书法风格来看,《妹至帖》应属一件相当精致的王羲之书法作品。


                                                              转载自《王羲之书画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书网 ( 粤ICP备16035132号-1 )

GMT+8, 2024-12-22 17:09 , Processed in 0.05825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