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64|回复: 0

(西泠印社)概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8 21: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注册/发帖,力挺大学生书法学习与交流,助推高校书画协会联盟与合作!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西泠印社

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吴隐、叶铭等发起创建,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誉。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南麓,南至白堤,西近西泠桥,北邻里西湖,占地面积7088.86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749.77平方米。社址内包括多处明清古建筑遗址,园林精雅,景致幽绝,人文景观荟萃,摩崖题刻随处可见,有“湖山最胜”之誉。西泠印社还建有一座华严经塔,这座玲珑精巧的石塔是西泠社友中的一位和尚于1924年筹建的。塔平面为八角形,共十一级。第一级刻有华严经,二、三级刻有金刚经,上面八级和塔顶部分雕有佛像,底座周围也有刻像,精美生动。   

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西南侧,社址总面积为5757.865平方米,居山而建,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各具特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致互相映衬,构思布局极为精巧。主要建筑有柏堂、竹阁、仰贤亭、还朴精庐等,均挂匾披联,室外摩崖凿石林立,名人墨迹触目可见。内建中国印学博物馆,收藏历代字画、印章多达六千余件。   

1913年,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出任首任社长,盛名之下,精英云集,李叔同、黄宾虹、马一浮、丰子恺、吴湖帆、商承祚等均为西泠印社社员,杨守敬、盛宣怀、康有为等为赞助社员。此后二十余年,西泠印社迅速发展,声望日隆,逐步确立了海内金石书画重镇的地位。受西泠印社影响,河井荃庐、长尾甲等海外社员把源自中华的金石篆刻艺术带回国内,在日本、韩国创立了全国性的篆刻创作与研究团体。西泠印社促成、推动了周边汉字文化圈内篆刻创作与研究的产生、发展和繁荣。   在国内外堪称一流的西泠印社印谱收藏1949年,西泠印社收归国有。1979年后,社团活动步入正轨,学术研究、对外交流、组织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文化影响扩大,规模空前繁荣。2003年西泠印社创社百年华诞,109个海内外印学社团汇聚孤山,共襄盛典。   

西泠印社历任社长为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截至2005年底,西泠印社拥有社员313人,分布于中国26个省(市)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捷克、加拿大等国家。每年固定在清明、重阳前后举办雅集,以孤山社址为核心,公祭印学先贤,举办社员作品和藏品展览,开展鉴赏研讨等活动,诗词吟咏、笔墨酬唱、赏鉴珍藏,延续了传统文人结社的聚会方式。每年还不定期邀集外地社员赴杭研究印学、商讨社务、观赏藏品,开展篆刻书画创作和展览交流活动,编辑出版金石书画出版物。西泠印社逢五、逢十周年庆典时,还汇聚海内外印学同道,举行大型纪念活动。   
除金石篆刻和书画艺术的研习外,西泠印社藉社员和各界贤达之力,上自鼎彝碑碣,下至印玺泉刀,无不博采旁搜,并设印学图书馆,专收两浙图经志乘、乡邦掌故、先贤著述及一切考论金石、古器、书画等书,以供同人赏鉴研究之用。西泠印社还搜辑、考订、出版了大量印谱、碑帖和印学研究著作,刊行海内外。   

2001年06月25日,西泠印社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西泠印社的金石篆刻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孤山路31号,是中国成立最早的著名全国性印学社团,以“研究印学、保存金石、兼及书画”为宗旨,以篆刻书画创作的卓越成就和丰富的艺术收藏享誉海内外,被誉为“印学研究中心”、“天下第一名社”。

一、 西泠印社社团发展的历史沿革
  西泠印社创立于1904年。时值清末,金石研究和发展正处于鼎盛时期。众多的金石名家,有志于弘扬和发展国粹,在杭州的篆刻家王福庵、丁辅之、叶为铭、吴石潜等人相聚西湖,研讨印学。于是结社于孤山南麓西泠桥畔,“人以印集、社以地名”,取名“西泠印社”。当时清朝杭州府与钱塘县均以官府批文登记备案。   

在印社初创的10年,四位创始人团结同仁,集资、规划,“买山立社”,先后建造了“仰贤亭”“山川雨露图书馆”“石交亭”等九处园林建筑,印社初具规模。1913年,举行了建社10周年纪念大会,修启(西泠印社成立启)立约(西泠印社社约)和印社宗旨(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发展社员,公推艺术大师吴昌硕先生为首任西泠印社社长,并开展了集会、展览、收藏、出版等一系列活动。在此前后,日本篆刻家河井仙郎、长尾甲也来中国进行交流并加入印社。此后,在1923年和1933年,西泠印社分别举行了建社20周年、30周年纪念活动,“罗列金石书画千余幅于社,张挂四壁,一时文采风流,声闻远布”。此时,印社的园林建设全部完毕。社内环境幽雅,风景秀丽,楼台亭阁建筑精美,摩崖石刻星罗棋布,成为西湖园林的精华之处。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鸿雪径,“鸿雪径”一词出自苏轼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小径清寂地一曲一折,折射出印人一生真正的追求。1927年,首任社长吴昌硕逝世,著名金石考古学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继任社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印社活动处于停顿,一直到1947年,才补行了40周年纪念活动。从1904年到1949年的45年,印社经历了一个纯民间社团的辉煌和艰辛。这一时期,西泠印社共有正式社员61人,赞助社友10人,除王、丁、叶、吴四位创始人和吴昌硕、马衡两任社长外,还有李叔同、胡菊邻、经享颐、黄宾虹、方介堪、来楚生、沙孟海等大家、学者以及两位日本篆刻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废待兴,西泠印社活动基本停止。1951年,经沪、杭两地社员协商,将西泠印社房产土地等捐献政府,其园林由园管部门接收,可动文物(书画、书籍、印谱等)由省文管会保管。1957年,为推动新中国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金石书画传统艺术的弘扬,浙江省委文教部和浙江省文化局,着手进行西泠印社的恢复工作。成立了西泠印社筹备委员会,由著名学者、书法家、浙江省图书馆馆长张宗祥为主任,潘天寿、陈伯衡为副主任,诸乐三、沙孟海等四人为委员。在社址开辟了吴昌硕纪念室,并由政府拨款5000千元,在社址内设立了金石书画门市部。1959年,为贯彻中央关于体制下放的指示,浙江省文化局将西泠印社下放到杭州市,归杭州市文化局领导。同年9月,杭州市文化局成立杭州书画社,专营古今书画名家的真迹和复制品展览、收购和供应,并作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为西泠印社的恢复和活动提供基本经费保障。在浙江省委林乎加、李丰平书记关于要尽快恢复西泠印社组织,开展学术研究活动,以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印学艺术的一再指示下,1962年12月中旬,西泠印社在杭州召开了建国后的第一次社员座谈会。到会的有张宗祥、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上海书法篆刻学会主任沈尹默、江苏国画院院长傅抱石、上海国画院院长王个簃、湖北省文史馆副馆长唐醉石等全国金石书画名家及健在的印社社员三十多人。会上成立了以张宗祥为主任,潘天寿、傅抱石、王个簃为副主任的庆祝西泠印社创建60周年筹委会,拟定了“庆祝西泠印社创建60周年活动计划”和“西泠印社章程”(草案),举行了“赵之谦金石书画艺术”专题讨论和两次书画活动。浙江省和杭州市的有关领导都出席并讲了话。1963年,印社召开60周年纪念大会,海内外名家和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印社社员云集杭州。除王个簃、沙孟海、马公愚、方介堪、韩登安等老社员外,新入社的都是当时全国最著名的书画篆刻大家,如傅抱石、马一浮、沈尹默、潘天寿、程十发、谢稚柳、唐云等。大会通过了新的《西泠印社章程》,选举产生了近20人组成的首届理事会,选举张宗祥先生为第三任社长,潘天寿、傅抱石、王个簃等五人为副社长。举办了规模盛大的第二届历代金石书画作品展等。大会还收到了国家及文化部、全国文联领导人董必武、郭沫若、齐燕铭、沈雁冰等人的题词和贺辞。自此,西泠印社恢复了雅集活动,定期邀集理事和社员来杭,研究印学、商量社务、观赏藏品,并经常组织社员进行篆刻书画创作,举办展览,还编辑出版了有关的金石书画出版物。西泠印社于1979年、1983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分别召开了建社75、80、85、90、95周年纪念活动。先后又有赵朴初、吴作人、启功、叶浅予、李苦禅、罗福颐、朱屺瞻、陈巨来、黄胄、亚明、陈大羽、宋文治、徐邦达、吴青霞、杨仁恺等一批金石书画名家和鉴定家等入社。在1979年建社75周年大会上,书坛巨匠沙孟海当选为第四任社长,赵朴初为名誉社长,王个簃、启功、程十发等八人为副社长。1993年建社90周年大会,著名学者、书法家、佛教活动家、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当选为第五任社长,启功、方去疾、程十发、郭仲选等九人为副社长。1961年,西泠印社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认定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西泠印社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正式出版单位。1999年,由西泠印社筹建的中国印学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西泠印社又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西泠印社已成为以社团为基础,兼具学术研究、艺术创作、图书出版、生产销售、展览交流、文物收藏和保护,集社团、事业、企业、出版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单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李瑞环、李岚清、乔石、李铁映等曾亲临西泠印社视察和指导。

二、西泠印社社团情况及鲜明特征
  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印学社团,在解放前的近半个世纪中,在印社前辈先贤的共同努力下,西泠印社为保存金石、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西泠印社从一个民间的纯学术社团走上了一条由党和政府热心支持,由国家事业单位“以文养文”经济扶持,向社团、事业、企业、出版综合发展的独特之路,成为中国文化界的一个瑰宝。   

1. 社团历史悠久,地位全国唯一。   作为一个学术社团,西泠印社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不但在国内外印学界和书画界独树一帜,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更是颇具影响,已为《辞海》、《新华词典》等多种权威辞书机构所记载和认定。其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内涵,重大的国际影响和社会声誉,全国只此一家。   

2. 社员多为名家,分布国内海外。   作为一个民间的印学社团,西泠印社成立之始就具有独特的号召力,其原因是社员多为名家,且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就连日本的篆刻家也慕名远涉重洋前来入社,这是历史所形成的全国性和国际性。近百年来,西泠印社共有社员近400人,现有社员250余人,分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多为全国和各地著名篆刻家、书画家、鉴定家及学者。社员中还包括小林斗庵、梅舒适、金膺显等日本、韩国、新加坡的20多位国际篆刻书画界的知名人士。   

3. 组织机构健全,社团活动正常。   作为学术社团,西泠印社有非常完整的组织结构。成立之初,西泠印社就订立了《西泠印社社约》即社团章程,并公推社长。自1963年起,西泠印社就有了经过社员大会通过的正式的《西泠印社章程》,并用选举的方法产生理事会和社长、副社长。目前,西泠印社有经过1998年10月21日西泠印社第十次社员大会通过的《西泠印社章程》,西泠印社的组织结构依次为社员大会、理事会、社务会议、秘书处、专门委员会等。社团每年召开一次理事会,举行二次社员雅集,每五年召开一次社员大会和社庆活动,并按照《西泠印社章程》的规定,开展各种社团活动。   

4. 活动范围面向全国,业务主管属于地方。   1904年印社创立之时,没有人会主观刻意地要把它烙上一个全国性的标志。但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多重积淀,无论从社员的分布、举办活动的范围、还是它所具有的影响力,西泠印社在事实上已成为具有一定国际意义的全国性的印学社团。其举办的一系列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活动,都是面向全国,甚至面向海外。但由于地域的属性和初创的民间性质,西泠印社的业务管辖一直具有地方性。成立时,只是向清朝地方官府登记备案;民国时,没有明确的官府记录;解放后,先是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1959年后下放至杭州市文化局管理,现由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管。这种业务管辖的地方性,在很大程度上对西泠印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第一,有利于政府对西泠印社政治上和政策上的支持。从1957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杭州市委、市政府以及省市文化部门对西泠印社的发展倾注了异乎寻常的关心和支持:时刻关注印社的发展,经常出席印社的活动,热心解决印社的困难。从林乎加、李丰平、霍士廉、王平夷、陈礼节到张德江、柴松岳、李金明、王国平,历任省、市领导对西泠印社的发展都给予了精心的指导,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二、有利于政府对西泠印社经济上的资助。虽然西泠印社五十年来是以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以文养文的形式维持社团的活动和发展,但政府在财力上一直给予积极的支持:如拨款5000元作为恢复印社筹备资金;拿出10000元作为张鲁庵先生文物捐献印社的奖金;拨出楼房一幢作为印社文物仓库;多次下拨文物专项经费保护社址建筑和文物;投资900万元建造中国印学博物馆等等。

西泠印社历任、历届社长、理事会名录
  
1904年成立   

第一任   (1913年)   吴昌硕   
第二任    (1927年)   马 衡   

第一届理事会(1963年)   张宗祥   潘天寿傅抱石王 许钦文孙晓泉   孙晓泉   (兼)   张英田 诸乐三 邵裴子方介堪 方去疾 沙孟海高式熊 钱君陶 唐醉石罗叔子 阮性山 程十发   建社六十周年大会   

第二届理事会(1979年)   沙孟海   王个簃   方介堪孙晓泉方去疾启功 诸乐三钱君陶   程十发   孙晓泉   (兼)   王个簃 方介堪 方去疾许钦文 孙晓泉 启 功   沙孟海 吴作人 沈柔坚张英田 周哲文 胡铁生郭仲选 唐 云 诸乐三钱君陶 商向前 曹漫之程十发 谢稚柳 赖少其   建社七十五周年大会   

第三届理事会(1983年)   名誉社长:赵朴初   社长:   沙孟海   王个簃   方介堪方去疾刘 江   启 功   诸乐三钱君陶   程十发郭仲选赵辉君   吕国璋   高式熊丁茂鲁   吴作人胡铁生徐邦达商承祚曹漫之郭绍虞谢稚柳   丁茂鲁 王个簃 王伯敏方去疾 方介堪 马国权毛昭晰 叶潞渊 吕国璋朱关田 朱复戡 刘 江启 功 沙孟海 李 明周哲文 陈佩秋 邹梦禅钱君陶 赵辉君 张尤栋高式熊 唐 云 黄涌泉商向前 郭仲选 诸乐三程十发 韩天衡 亚 明   建社八十周年大会   

第四届理事会(1988年)   名誉社长:   赵朴初   社长:   沙孟海   方去疾刘 江   启功 胡效琦钱君陶   程十发郭仲选   吕国璋   丁茂鲁高式熊   王 芳   吴作人   陆俨少   杨招棣胡铁生   徐邦达谢稚柳   丁茂鲁 王伯敏 方去疾马国权 毛昭晰 叶一苇叶潞渊 吕国璋 朱关田刘 江 启 功 沙孟海李 明 余 正 周哲文陈大羽 陈佩秋 陈振濂胡效琦 钱君陶 高式熊唐 云 黄涌泉 商向前郭仲选 程十发 韩天衡蒋北耿 熊伯齐   名誉理事:   小林斗庵(日)   梅舒适(日)   建社八十五周年大会   

第五届理事会(1993年)   赵朴初   郭仲选(常务副社长)   方去疾刘 江   朱关田启功 胡效琦钱君陶   程十发韩天衡   吕国璋   高式熊   余 晖   黄镇中   王 芳   吴作人   陆俨少   杨招棣胡铁生   徐邦达谢稚柳   陆抑非高占祥万学远史济煊朱屺瞻谭建丞吴青霞   丁茂鲁 马国权 方去疾王伯敏 毛昭晰 叶一苇叶潞渊 刘 江 朱关田吕国璋 启 功 余 正   吴长邺 李 明 杨鲁庵茅大雄 周哲文 陈大羽陈佩秋 陈振濂 金鉴才赵朴初 胡效琦 高式熊钱君陶 黄涌泉 黄镇中郭仲选 商向前 程十发韩天衡 蒋北耿 熊伯齐   名誉理事:   小林斗庵(日)   梅舒适(日)   建社九十周年大会   
第六届理事会(1998年)   赵朴初   郭仲选(常务副社长)   方去疾刘 江   朱关田启功 李建国   程十发韩天衡   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长赵朴初与第六任社长启功吕国璋   高式熊   王佩智   黄镇中金鉴才   万学远王 芳   史济煊杨仁恺杨招棣沈者寿   吴青霞邵华泽高占祥徐邦达梁平波蒋维崧   丁茂鲁 马国权 方去疾王伯敏 毛昭晰 王北岳王佩智 叶一苇 刘 江 朱关田 朱妙根 吕国璋 孙其峰 孙慰祖 李建国李刚田 李 明 启 功 杨鲁庵 余 正 吴长邺 吴 莹 茅大雄 陈大羽陈佩秋 陈振濂 金鉴才林 近 邹振亚 张耕源赵朴初 祝遂之 高式熊郭仲选 黄涌泉 黄镇中程十发 韩天衡 蒋北耿 童衍方 熊伯齐   名誉理事:   小林斗庵(日)   梅舒适(日)金赝显(韩)   建社九十五周年大会   

西泠印社第七届社长、副社长名单(2006)   社长:启 功   副社长:郭仲选(常务)、刘 江、朱关田、程十发、韩天衡、陈振濂、王玉明   

西泠印社第七届理事会聘任名誉副社长名单   名誉副社长:吕国璋 高式熊 小林斗庵(日本) 梅舒适(日本) 金膺显(韩国)   西泠印社第七届理事会聘任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   秘书长:陈振濂(兼)   副秘书长:包正彦 黄镇中 金鉴才 童衍方   西泠印社各研究室主任名单   篆刻创作研究室主任:余 正 熊伯齐   印学理论与社史研究室主任:黄镇中 孙慰祖   书法研究室主任:祝遂之 李刚田   国画研究室主任:金鉴才 孙其峰   鉴定与收藏研究室主任:童衍方 杨鲁庵   

西泠印社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丁茂鲁 王玉明 王北岳 王伯敏 王佩智 毛昭晰 叶一苇 包正彦 吕国璋   朱关田 朱妙根 刘 江 孙其峰 孙慰祖 杨鲁庵 苏士澍 李 明 李刚田   吴 莹 吴长邺 启 功 张耕源 陈佩秋 陈振濂 茅大容 林 近 金鉴才   祝遂之 徐 畅 高式熊 郭仲选 郭学焕 黄涌泉 黄镇中 韩天衡 蒋北耿   程十发 童辰翊 童衍方 熊伯齐   

西泠印社第七届理事会聘请顾问名单    

  万学远 王 芳 叶 明 史济煊 乔 石 刘 枫 孙家正 李从军 李铁映   李瑞环 杨仁恺 杨招棣 吴青霞 沈 鹏 沈者寿 迟浩田 张 飚 张 曦   陈敏尔 邵华泽 周巍峙 徐邦达 梁平波 蒋维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书网 ( 粤ICP备16035132号-1 )

GMT+8, 2024-5-4 17:06 , Processed in 0.06669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