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夏戏墨 发表于 2016-11-17 23:34:45

【名人面对面】 陈永军与郎国华的对话

本帖最后由 老夏戏墨 于 2016-11-18 10:26 编辑

郎国华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委员、编委委员
南方日报社委委员兼要闻编辑部主任
《今日广东》编辑部主编
暨南大学新闻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
中国古代史博士




陈永军与郎国华的对话

时间:2015年9月20日
地点:穗北■陈永军书法馆





    ■郎国华(以下简称“郎”):您已在全国、全军和广东省主办的书法专业展览赛事中入展、获奖100多次,能保持这样鲜活的创作能力可谓非常难得,请问有什么秘诀吗?
    ◎陈永军(以下简称“陈”):入行20多年来,我的体会是:首先要学习传统,重在取法乎上。不能入古,何谈出新?故临习古代优秀法书是登堂入室的第一步,也是重中之重。其次是不追时风,走自己的路子。目前,由于展览机制的操纵,刺激了书法热的升温。一次次大规模、高规格的书法展览,书写者抱着各种不同的心态徘徊在展厅内外。尤其是那些几乎走火入魔的年青人,或者一举成名,或者从此消亡,可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多数人不得不面对现实的选择,屈服于现行机制的诱导,一味追求时风,按照展览的游戏规则去刻意地准备创作,以求入展获奖。这种“应试型”创作短时间内把新生代书法群体的创作热情助燃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年磨一剑”的书法慢功蜕变为一二年即可“成功”的书技杂耍。流风所染者,往往只注重趋变适时的短期效应,瞄准的不是书法艺术的正道,而是一次次入展或获奖目的之具体实现,全然忘却了自我的艺术定位和艺术境界的提升。我多年的体会是:制定自己的学书之路,按部就班、一如既往。



    ■郎:对于国展,您觉得是获奖重要,还是多年保持一个稳定的创作状态入展重要?
    ◎陈:我觉得获几次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多年保持一个稳定的创作状态,不断在展览中检验自己,从不断入展中积极探索艺术新的疆域。本人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中也曾多次落选,但我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子,按照既定的计划去努力,把参展作为对自己学书的阶段性检验,过后则视其为过眼烟云。总之,不跟流行,不赶时髦,终有所获。



■郎:这些年书坛不少高手退步了,一些人甚至逐渐“淡出江湖”。对于今后的创作道路,您有无恐惧感?
    ◎陈:从高手的退步、淡出,反映出当代书坛确有浮躁之风,受其影响,往往会陷入市场经济和名利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对于今后的创作道路,恐惧感有二:一是怕处理不好名利与书法之间的关系;二是一大批年青作者接受新鲜事物快,研究、创作方面势头很猛,有被超越的焦虑感。



    ■郎:您觉得小字难写还是大字难写一点?
    ◎陈:谢谢,这个问题一般情况要因人而异,有的人小字把控得好些,有的人擅长大字。米芾曾说过,小字要写出大字的气势,大字要有小字的精到。其实处理起来很难,我感觉自己小字相对好些,可能是自己的潜质决定的吧。



    ■郎:看了您的一些诗词创作,很想知道,这些对书法创作有什么实际意义吗?比如?
    ◎陈:书法不是一种单纯的书写艺术,它更是一种文化,是人文精神的具现,在形象及抽象之中蕴含着书写者的情趣和笔墨追求,体现出个人的阅历、思想、审美、禀赋和文化。这就要求在学书的同时注重加强自身各方面的修养。“书者,如也,如其志,如其才,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学即人学,须苦学、好学、善学、博学,须自甘静寂、不舍昼夜,须入古、思变、化古、出新。书家的学识修养,就是常说的“字外功夫”。如果不广泛涉猎哲学、历史、文学,光靠临帖,抄写他人的诗文,很难激发创作激情,一个人再勤奋努力,到头来也不过是位书匠或三流书家,纵观中国书法史莫不如此,比如说古代三大行书,都是其作者书写自己的优美诗文,才给后人留下了千古经典法书,从中皆可窥视出书家当时的情感。建军80周年全军书法展我的一幅行书楹联作品获得一等奖,激发了我学写诗词对联的兴趣,并在日常创作时抄写自己的东西,以期表达出与他人不同的意境。我也因此加入了中国楹联学会,并当选为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



    ■郎:是否有书法作品走市场的打算?如果有,您的心里价位是多少?
    ◎陈:不好意思,书法走市场以水到渠成为好,尤其是当下书画市场处于相对低潮的情况下。因此,对我而言,还谈不上什么“心理价位”。别人看好了就谈谈价,主要看买家的个人喜好与承受能力,最好重要是一个“诚”字,非诚勿扰――合适了就行。



    ■郎:作为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您能否简单描述一下广东书风吗?你和广东书风恩缘吗?
    ◎陈:中国书坛出现了两股力量:一股是北漂;一股是南漂。南漂是指各地到广东的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香港和澳门等地来从事书法专业的。南漂们带来了各地优秀的书坛精萃,与当地原有书风交汇融合,使广东一跃成为全国真正的书法大省。岭南书坛雄强之中不乏秀润,狂放中浸润着书卷之气。南海康有为开创了岭南书派,我们大家现在正致力于新岭南书派的形成,对传统碑帖做到兼收并蓄,同时做到和而不同。对于我而言,作为广东书坛的一员,自己原来的书风以帖学为主,今后亦当致力于此,寻求自己的一条碑帖结合之路。



    ■郎:您把书法当做一种消遣还是当做一种事业来做?有没有让比觉得比书法更喜欢的事儿?
    ◎陈:我从空军转业到了广东省文化厅工作,在军队服役21年长期担负着部队党委工作方面的事务,到省厅后工作性质变了,虽然很忙,但是始终把书法作为我的毕生追求,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至于比书法更喜欢的事儿,应该是和家人朋友共享着社会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



■郎:您觉得在广东搞书法幸福吗?幸福在哪里?
    ◎陈:在广东搞书法,应该说痛苦并快乐着。痛苦是高手云集,自己倍感压力巨大;快乐是省文化厅、省书协和部队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给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老部队在办公场所比较紧张的条件下还专门利用办公楼一层楼建立了陈永军书法工作室,在部队期间每年举办一次空军书法骨干创作培训班,省厅领导也非常关心书法事业的创作发展,今年我们省文化厅主办了广东省第十三书法美术联展,这次我厅主办的“春雨工程”广东省文化边疆行邀请了书法名家走进边疆进行书法交流活动,这是一个真正栓心留人的好环境啊!吸引了全国书法界的眼球。



    ■郎:能否评价一下您自己的书法创作在广东中青年书家里面的位置?
    ◎陈:好的,自己的书法创作在广东中青年里面只能算一般——虽然我在2013年7月被众人推选为广东省书协领导机构成员(广东省书协理事)之一,但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分量。我在努力向周围的书友们学习,缩短与他们之间的差距,争取不落伍。谢谢!


大三学生 发表于 2016-11-17 23:45:01

向全国书法界获奖专业户陈永军老师学习!

清风轩 发表于 2016-11-17 23:49:13

对话精辟!

强势反转 发表于 2016-11-17 23:53:23

       陈永军老师在当今中国书坛上重点阐述和讲解了陈永军书法学术观《万小时定律》和《千字个临法》两大课题论点,书法创作和学术理论并存的两大观点在中国书法界引起了具大的反响和轰动,陈老师的观点为青年书法爱好者点燃了希望,让一部分本想放弃的学生重获书法梦想和学习动力,再次起航。

平凡世界 发表于 2016-11-17 23:57:22

问好永军老师!辛苦了!感人肺腑之词让人心醉,永军老师书法天分高,有艺术细胞,对汉字的造型,点线的质感,水墨的韵味和书法中丰富的美学思想,有灵敏的感悟,通过长期磨练,终于形成清奇恣肆的艺术风格,而特殊的永军书法符号已经被书坛重点关注。我坚信永军老师的书法理想和书法精神,会让书道中人敬佩,树立了一个书法方向。

一枝梅 发表于 2016-11-18 00:02:29

本帖最后由 一枝梅 于 2016-11-18 11:09 编辑

陈老师,人好字好官好品好!

潮州古桥 发表于 2016-11-18 00:08:00

       在永军先生身上和作品中我们处处可追踪到古代先贤书法美的姿影。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增强视觉艺术给人的冲击力度,永军先生摒弃汉字结构的平庸和均衡,追求单体汉字形貌的奇特和险峻。他善于将古代范帖、手札中具有这种审美特征的字进行演化和归纳,造出自家新样,使汉字形体脱俗峭拔,更具魅力和张力。在谋篇布局时,他除了注意通篇的完整性外,更重视篇中局部结构的优化组合。他常对我说,米芾某帖有数字组合非常精神,王羲之某帖有半行组合特别有味,《阁帖》中某帖架构组合有如何,永军先生把这种手段和样式运用到创作中去,犹如诗中之“诗眼”,画中之“画眼”,在作品里尤见情感激越,情兴毕现,有强大的震撼力,这可总结为永军先生学书之成功处也。

石门颂 发表于 2016-11-18 00:15:26

一次名人面对面,一次在书法界真正有意义的对话,陈永军老师非常谦逊,在全国很多高校和公共场合我10来次聆听陈永军老师的授课和讲解,让我对书法有了更大的信心,给了我们心灵力量,我非常欣赏永军老师儒将风范,更欣赏永军老师身上的魏晋风度,正如我确信才子的秉性中携带着一种精神,一种与生俱来的精神——西方哲学家尼采所提出的酒神精神。它奔放如飘风骤雨惊飒飒,气势如夜涌大江一泻千里。且看永军老师书法,线条圆劲,墨气苍茫,它是茂林修竹里对天地乾坤发出的慨叹,也是内心对天人合一、自然轮回的意会和涌动。一舞剑器动四方。我仍喜欢用这句诗来形容永军的人和书法。因为,静默在他书法前,我仿佛听见了盛唐之音嗒嗒马蹄声,他是仗剑走天涯的侠士,也是等待心灵潮水皈依的浪子,更是手执一管毫锥,挥洒出意气风骨的文人。昨夜西风,今宵缣素,寻思梦里前程路。行书得意亦如何,征途羡煞参天树。

五五五 发表于 2016-11-18 00:18:27

向全国获奖书家永军老师学习!永军老师传播一种书法思想和书法精神,意义就如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里所描述的: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在书坛,永军老师的名字并不令人感到陌生,他行色匆匆,守望着祖国的南大门,认真认真地写自己的字,扎扎实实在做自己的事。每年都会多次来穗,可是每当到他军营,回到永军老师熟悉的屋子里,永军老师是最朴素真实不过了,备好酒,捋起臂,畅饮。或者在穗火炉山脚下露天茶摊,砌上一壶碧螺春,温温润润地呷上几口,直到月朗星稀,犬吠深巷。何时戏言,到六十岁,我们一圈朋友鹤发童颜,仍要凑在一起举酒嘱客,诵明月之诗。人生何其快哉!取乐而无穷无尽也。敬佩也。

二王书风 发表于 2016-11-18 00:22:19

永军老师!
艺德兼修!
书法男神!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名人面对面】 陈永军与郎国华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