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2|回复: 0

[画院文化] “道与路.麦荣书法作品展”之序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8 10: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注册/发帖,力挺大学生书法学习与交流,助推高校书画协会联盟与合作!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沙嶺軒文召 于 2014-8-28 10:14 编辑

麦荣1.jpg (111.17 KB, 下载次数: 0)

                  麦荣印象
    麦荣是我大学的师弟,第一次见到他时我已经毕业好几年了,在一次应邀参加广州大学生书法社团的联谊会上,有位很了解我的工作人员介绍了我和麦荣认识,并安排我们俩坐到一起。当年大学里随我学习书法的广州高校的书法狂热分子许多后来连人都找不着了,书法探索的道路实在太艰辛,没几个年轻人能坚持到最后。所以,对广州大学生的书法学习有着很深了解的我,对于麦荣的出现,第一时间没有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只是礼貌性的问候了一下。当时麦荣话语不多,憨厚朴实,并没有表现大学文艺青年的那种很例牌的睿智和范儿。然而一旦听我讲到书法上的问题时,他原来近似于疲惫呆滞的眼神,马上有了神采,立马凑了过来,顷刻谈笑风生。这样的反差实在太不可思议了,潜意识告诉我:这个小伙子很需要书法,他因书法而存在。
于是我便有了要看看麦荣书法作品的念头。
       第一次看麦荣的书法作品是一本硬笔册页和一套二王小行草尺牍。 当他把作品打开时,我只觉得眼前一亮。首先,麦荣有着现阶段广东90后书法学习者中少有的笔性,这表现在他的硬笔书法作品中流畅、刚劲的书写,毫无懈笔,并且结字势态上的沉稳,几乎无懈可击。其次更为难得的是,麦荣在硬笔学习中所练成的笔性,很好的辅助了其毛笔书法的学习和创作,一方面在“二王”手札如《初月帖》、《奉橘帖》的临习中能轻松把握住原帖的书写性,从而第一时间大体上掌握了“二王”笔法和章法;另一方面在行草书的创作时,古帖的技法和一些内在的要求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持和延伸。 显然,麦荣在现代硬笔书写中养成了一种日常书写的好习惯,这种好习惯孕育出他的同代难以企及的文化理解和文人情愫,这与古代文人案牍书写的文化氛围和要求是高度吻合的。这对于身处呼吁回归日常书写,崇尚“书卷气”的当代书坛,而另一方面电脑键盘的敲击日渐代替手工书写的现代社会的麦荣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万幸。我不能说麦荣在日常书写或者传统文人素养上已经有多大的成就或过人之处,毕竟对于一个成长在与手工书写已经没多大缘分的时代的年青人来说这样的要求未免过于苛刻,但我可以很肯定日常书写给麦荣带来了很大的启迪和乐趣,而麦荣也很享受这种启迪和乐趣。
        麦荣在现代硬笔书写中养成日常书写的好习惯,从而孕育出他的同代少有的文化理解和文人情愫,成了他书法学习的“九阳神功”,打通了他书法学习的“任督二脉”,这让他在后来到现在的两年多时间里的书法学习的进步几乎可以用“神速”二字来形容。在“二王”帖学的学习和创作上,麦荣作品从原来单一的以流畅为表达目的的书写,进而延伸到笔法、墨法、章法等多点并进;而在秦汉篆隶等学科上,麦荣也能轻易进入,并有所涉猎。麦荣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便开始参加各种书法比赛,几乎逢投必中,时而夺魁,并且在大学二年级时入展广东省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和康有为奖,早早成为了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麦荣在我们圈子里年纪属于偏小,然而我们都喜欢称他“老麦”。之所以这样称呼麦荣,首先是因为他少年老成,有着同龄人少有的稳重和踏实,遇事不惊慌,不掉链子,颇有老大哥气质,加上他书法水平高,于是书画社里大伙都乐意叫他老麦,叫着叫着我这做师兄的也跟着叫起来了,他倒也乐意,每次我们拿“老麦”这外号消遣他时,他也只是一个劲的憨笑。此外,老麦之“老”还表现在他的厚道和朴实,他几乎很少计较个人的得失,能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乐于助人,和他交往是一大乐事。然而,最让我难忘的是有一次我和麦荣吃晚饭,我们边吃边聊书法,大概聊到明末清初的样子,饭吃的差不多了,一看麦荣碗里居然干净的一粒米都不剩,我感觉相当惊讶,说:“你这习惯什么时候养成的?”他说:“我自小养成的,我家里老一辈教导晚辈说有专门的神掌管着粮食和食物,如果一个人浪费粮食和食物那么神会让他遭到报应,让他没饭吃。我家世世代代都信这个,所以我家要是有吃不完的饭菜是万万不能随地抛弃的,特别是不能倒到卫生间里去。”麦荣说的语重心长,我深有感触,这位来自雷州半岛——中国大陆最南端徐闻的小伙子思想的深处已经深深的打上了故土的印记,雷州半岛古奥的文化已经根植于他的每一寸记忆,从而使得他比同龄人虔诚,比同龄人认真和执着,无论是对人对物还是对事,以致在对待书写这一人类古老的日常行为时,麦荣比同龄人更虔诚,更执着,成绩也更骄人——哪怕他没有大学文艺青年的那种很例牌的睿智和范儿。
       唯有真爱者方能坚持到最后,我看好老麦。请拭目以待。

(卢俊,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6级汽车学院校友,后考上广州美术学院。书法家,诗人。)

                       麦荣与书法

    每个人都有梦想,有梦想才有追求。可是现在的一些学生大学毕业还不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也不明白自己到底想学什么?出来之后能做什么?更不要说有自己的追求并按自己的追求分目标去努力实现。
麦荣即将毕业了,他也与我讨论过类似的问题。他说他学的是房地产专业,为了不荒废所读专业打算先从事房地产,书法作为业余,问我行不行的通。我说路是自己选的没有人能说行不行。但脚踏两条船可能会有风险。
书法放在业余,这个定位可能不妥。我觉得没有什么业余不业余的,只看你在这个领域里花了多少时间与精力,决定你的成就与高底。如果从一开始就定位业余那么我觉得会影响在书法上的进取。当然这是人生选择,不好妄加评论。
    我知道麦荣在书法上花了很多时间,不然也不会有这次展览。大学生活多姿多彩魅力无限,一个学生甘愿把时间掷在枯燥的笔墨上,证明他已经找到了笔墨的乐趣,那么离成功已经不远了。
    认真地看了麦荣的近作,可以肯定他为准备作品投入了大量精力,创作热情高昂,意识新颖大胆。诸书体均有涉足,以行草为主,兼以楷隶,这是一种很好的平衡发展关系。从用笔来看,吸收了很多现代人的技法,章法开张把握也比较到位。书法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这样。传统是离不开的,以古出新才是正道。古,是不怕学的,因为时代不同,精神状态不同,不管怎么学都与古人有所倶别,这种倶别正是时代的特征。所以不怕学古人出不来,就怕学不到古人又以为已经学到了古人而自以为是。现在各个艺术领域都强调创新,各种方法方式都有,有借鉴西方,有借鉴日本,有改良工具,有强调表现手法等等,却忽略了传统,创新离开了传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传统也不是静止不变的,它所包含的内函范围可以很深很广,过去不认为是传统的现在可以认为是,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眼光所及的范围有多广?
    人,是要不断地学习思考才有进步,今天可能做的不够好,不要紧,这是自己探索的足迹,也是人生的足迹,知耻而后进才是根本,以后会做得更好。
我是这么想的,不知麦荣意下如何?

(邓文冲,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评麦荣书法
    麦录是我的好朋友,好兄弟,因为书法,使我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年纪轻轻,就已早早地蜚声书坛,如此优秀的青年才俊,已令我仰慕不已。让我没有想到的是,麦录还有一个与他一样优秀的弟弟麦荣,在书法的求索和发展上势头更是迅猛,略读其简历,突出的成绩,令我惊叹不已!
    麦荣是90后,大学即将毕业,刚刚20出头的年龄,就已经是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广州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南海康有为书学院特约创作员等,这么众多的身份,勿用赘言,即能证明麦荣的勤奋与实力。
麦荣自小学五年级学习书法,亲得家兄麦录的悉心指点,遂入书道,硬软兼修,一发而不可遏。
麦荣初涉唐楷、擅行隶、旁涉六朝碑版,上溯三代经典,书法以行草书见长。览其近作,便知他涉猎广博,真草隶篆均有所深入,(颇受当代流行书风的影响)并逐步显现出个人的审美取向。其作品具体的点画,线的穿插、整合、使人在作品中感受到的是温文尔雅的律动以及洒脱清刚的气魄,其书法线条有弹性、韧性、灵性,美而劲健,力厚骨劲。一方面,充分反映出他对笔墨纸砚特性和书写技法的娴熟把握;另一方面,也说明麦荣这几年在学校努力学习、孜孜以求的书法艺术追求,麦荣真可谓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是非书法专业毕业生的出类拔萃者。
具体来看,麦荣的篆书,汲取邓石如篆书及清篆的养分较多,远涉三代吉金,取法高古,眼界不俗。因此,其笔下的篆书对联,胎息清篆,并融入汉金文方笔,结体宽博,字体端庄,圆转自然,柔韧有利,显现出几分坚毅、洒脱之气。隶书取法汉碑,吸收与化用,字体端庄平正,开合有度,用笔干净利落,清新爽朗,给人以鲜明的节奏感。楷书,以唐楷为根基,以六朝碑版厚重朴拙之气息和内涵钟王体势的古质,其创作已初具楷体精神内涵的古朴意蕴,充满了勃郁的生命力。多幅作品中,其小楷《心经》真可谓上乘精品佳作,简净淳美,雅人至深。行草书,师法宋以后诸家,兼收并蓄,既有大气的格局,又有小家碧玉的秀美。作品的气势和内蕴,明显让我感觉到了他的雄心壮志与良好的发展态势。
     众所周知,一个非书法专业的大学生,在大学毕业之际能举办书法展的屈指可数,这不仅需要足够的勇气,而且也需要足够的实力,现如今,麦荣就要把他在校三年来的艺术追求成果向老师汇报,向同学好友展示,以此方式来感恩母校老师的培养,感谢同学们的支持与帮助,此举让我对他又产生了新的认识,增加了我的钦佩之情。
就读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期间,麦荣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年龄虽小,但心地善良,广结善缘,择交以信,相交以诚,所以能获得交院才艺大赛最佳人气奖,获国家、学院奖学金,获“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积极参加国内书法大赛,获奖、入展20余次,曾任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一得书画社社长,策划并组织过一得书画社成立23周年书画展等一系列活动,在广州数十所高校书画社团中有着良好的口碑。
总之,麦荣人品、书品俱佳,以其发展态势,我私下认为,麦荣若能抛开当今流行书风的影响,浸淫到古代经典碑帖中去,我坚信,若干年之后,他必定会成为国内书坛一位有作为的书家,让我们拭目以待。
(王成聚,广东书法院专职书法家、学术部副主任)

            缘书得路 求法悟道
          ——记青年新锐书家麦荣
      某日,到陈楚明老师的明在堂书法工作室蹭茶,陈老师聊发感慨,说后生可畏,我料定此后生必是说我,心中窃喜,连忙故作镇定状,虚声应和,是啊是啊,现在的年轻人朝气蓬勃,奋发有为,是很有前途的一辈。欣欣然已经把自己划归有为一辈。陈老师抬头望我说,你听说麦荣这个人吗,见我做困惑状,他不无得意说,我交通学院师弟来的,学校一得书画社社长,二十出头很厉害,今年新进评选的广东硬笔新锐书家。听罢,我汗颜,但是不由得在心底记住了这个人。
      这个人会是怎么样的三头六臂,年纪轻轻就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次外出教学书法,半途突然闯进来一个人,风风火火,个头不大,精瘦精瘦的,一个可爱的嘻嘻笑脸,我心想,哪来的无状后生。如果不是他很礼貌跟我招呼自我介绍说我叫麦荣,我是一定不会理会他的,也是不会跟他促膝长谈举杯呷茶,也是不会突然之间觉得他有几分亲近感。畅聊之下,天南海北,琴棋书画,名家轶事他是无所不聊,我不由心生敬佩,讲到书法之道,他更是有感而发,洋洋洒洒,仿佛在他那瘦小的身体迸发出强大的小宇宙,让人看出了书法家身上那一股执着和坚毅。
畅谈之下,我才了解他就是这样一个执着坚毅的人。
       他出生中国腹地,大陆的最南端,广东湛江徐闻县。徐闻,古因“以其地迫海,涛声震荡,曰是安得其徐徐而闻乎”而得名,徐闻地界不但人才辈山,历史上名流过往,或留下庙堂故居,或留下墨宝碑刻,或留下轶闻趣事,北宋文豪苏东坡、北宋贤相寇准、南宋抗金名相李纲、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等,他们在徐闻或贬谪流连,或为官一任,或栖身定居,文思激越,流下千古名篇。南海之滨的文化滋养,对古今文雅的仰慕,孕育他心中那颗文化追求的种子,夯实了与书法结缘的契机。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生活是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家中五兄弟姐妹,他排行老末,但是他根本没有机会倚小撒娇,父母辛苦劳作支撑家计,自小就必须分担帮忙家务干农活,困顿生活的艰苦没有磨灭他学习求知的热情,从小受家兄影响开始浸淫书法,多少个不眠夜晚孤灯下奋笔疾书,陪伴着他的是诗性的一野蛙声,暗夜的无际平川。上学时开始离家求学,寄宿亲戚家,栉风沐雨,十几年的离别孤寂,温润他依然是笔下龙蛇的舞动,方楷的轨迹,抑或是登云塔的雁塔嘲风,抑或是贵生书院的汤翁遗梦,他对书艺一如他对生活的点点滴滴一样的执着,书法已经融入他的生活中,成为他生活的不可须臾分离的一部分。考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后,他毅然加入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书画社团一得书画社,他更加如鱼得水,深入地吸摄无尽的书学知识和艺术涵养,从小练就的执着坚毅,造就他短短几年内突飞猛进的艺术成绩。
       书法,一路陪伴着他,陪着他一路潺潺行来,历经那些自小孤身离家的苦寂,青葱求学的艰辛,承接南海一隅的文化气息,滋养着他,回馈着他。书法,是他自然而然选择准备奉献一生不舍前行的道路,他选择了书法,书法也教会他很多。
        古人讲究书法之道在于悟。学习书法必须大量的学习时间的保障,否则很难进步,钟繇号称“吾精思学书三十年”,但有时间,乃必须得法。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说“书以筋骨为先”,蔡邕在《九势》中指明,“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其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笔在软,但是阴阳相生,他在经年累月的苦练中体会个中的中侧锋变幻,悟阴阳之对立,求笔下的骨力,得来去不可遏的笔势,正所谓软中求硬,书谱曰,“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这样要求他必须兼修五体,动静结合,得益专精,才能求得书法的骨气,所以他硬软兼修,初涉唐楷、擅行隶、现主攻行草。“假令众妙攸归,务存骨气;骨既存矣,而遒润加之。亦犹枝干扶疏,凌霜雪而弥劲;花叶鲜茂,与云日而相晖。”众体兼修得到中锋笔法,得到中锋骨力,这样才能左右腾挪,上下嬗变,在五体中体会其中而不失其变。这是他这几年不啬求索终有所悟的。他的硬笔书法突飞猛进,屡获佳绩,小楷骨力雄浑,篆隶干脆潇洒,行草腾挪多姿,不是没有道理的。米元章云:“草书不入晋人格辙,徒成下品。”希望他接下来上求高古,再上高峰。
       但得法,还必须悟道。蔡邕曰:“夫书肇于自然”,可见万物皆是可以融入书法之中的。钟繇“每见万类,皆画象之”也是这个道理。虞世南在《笔髓论》中说:“字虽有质,迹本无为,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必在澄心运思至微至妙之间,神应思彻。又同鼓瑟轮音,妙响随意而生;握管使锋,逸态逐毫而应。学者心悟于至道,则书契于无为,苟涉浮华,终懵于斯理也。”这种至微至妙的妙理也是他接下来探求的方向,也希望他早日再肇玄理,得遇醍醐。
      我对他的书学理解深表佩服,我不由暗暗汗颜,他少我多岁,竟然对书学已经理解这么深刻。他在书学方面已经小有成就,求得书法之路,得到书法之法,但愿这个可爱的后生在接下来的悟道之旅不舍勤快,一路前行。

(黄显达,青年书法家,华南农业大学教师)

欢迎关注“尚书堂画院”微信平台,请在微信<添加好友>--<搜索>“ssthy9”来关注我们,更多了解关注后回复“0”。您们的关注,就是我们成长的阳光!您们的建议和批评就是我们的动力的源泉!我们将以“传承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不懈努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书网 ( 粤ICP备16035132号-1 )

GMT+8, 2024-4-25 22:02 , Processed in 0.06522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