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9|回复: 0

[评论] 当下的大学生篆刻,到底缺失了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27 12: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注册/发帖,力挺大学生书法学习与交流,助推高校书画协会联盟与合作!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高校联盟 于 2022-10-27 12:04 编辑

高校篆刻教育在当下有什么经验,又有哪些值得反思之处?日前在上海举办的“全国高校篆刻教学研讨会”上,有学者直言不讳地指出,目前不少大学生篆刻存在文字学素养等方面的缺失。

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华东师范大学、《书法》杂志社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篆刻大展”日前在上海开幕,作为大展的系列活动之一,“全国高校篆刻教学研讨会 ” 尚属首次。与会人员还就当前中国高校书法篆刻专业篆刻课程的教学现状,高校篆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高校篆刻教学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大纲的制定,文字学在篆刻教学中的意义和当前高校篆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研讨会由华师大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顾琴主持。“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节选部分研讨发言予以刊发。

下载1.jpg
图一:全国大学生篆刻创作现场


张索(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与国画系副主任、副教授 )

华师大的书法专业,比起在座各位院校应该讲是一个年轻的专业,我们是从2014年开启创办,到现在刚好五年时间。

这五年来,书法专业最大的特点是开放办学、充分借力社会资源,提升综合实力。我们在教学当中有几个关键词——“日常书写”,对书法文化的坚守和发扬始终是书法篆刻专业的教学宗旨。倡导日常书写,要求每位学生每天用毛笔记日记,尽管这件事情看起来有点麻烦,但还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断强化技法训练和应用创作能力。同时开设篆刻课,每日一印,像中小学生一样设置了一个签到表。

文化考察和社会实践也是书法篆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在俞丰老师带领下赴山东、河南、陕西等地进行文化考察,俞丰老师结合碑帖进行介绍,收到很好的效果,这也是我们的一大特色。另外我们非常注重学生实习,我们的实习单位都是比较好的单位,如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博物馆、韩天衡美术馆、上海书法家协会,这些美术单位给我们提供了比较好的教学资源。

下载2.jpg
图二:全国高校篆刻教学研讨会现场

黄惇(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导 )

教育部在五六年前下发了一个通知,书法要进中小学,对我们大学书法教育更添了一把火,目前衔接的还不是很好,尤其是师范院校。我们大学要教好,路子要走正,半个月以前我们去参加第八届全国篆刻展和全国第三届册页展,工艺性比较强,艺术性比较差,现在有一部分人回去做工匠的事情,这种事情对还是不对,可以拿出来大家讨论。

现在全国高校里面的老师,书法专业的老师是不是既善书法,也善篆刻,还是说只有书法老师,篆刻比较平平。现在大学里拜把子的风气很盛,这样会带坏大学里的学术风气。大学里的老师能不能兼长,如果这个老师是专门教篆刻的,像温州出来的方介堪在上海美专是不教书法的,专教篆刻。现在不同的高校书法专业水平和侧重各不相同,也有各自的特色和风格,有的跟着老师走,应该讲永远是跟随老师走。所以教师的水平如何、教师的深度如何,教师的风格如何,都直接影响学生。

所以我们首先要重视教师,教师这个环节如果失败了,这个学校是翻不了身的。

沈浩(浙江省书协副主席、中国美院书法系主任、教授、博导)

中国美院篆刻教学从1963年开始,我们的全称是“书法篆刻专业”,从那时起就强调教师和学生书法、篆刻两者兼善。在我们的专业建设之初对篆刻是非常重视的,沙老当时没有上书法课,专门来讲授印学,以这样的高度来定位这个专业。一直到90年代末之前,学校的学生毕业出来还是书法、篆刻两者皆善。随着后来扩招以及中国高校教育改革,生源方面如果我们做过高要求,招生的时候就有问题,所以我们出了一个政策,本科考学的时候用摹印稿的方式进行招生,这样的过程持续了十年,平心而论,我个人觉得在篆刻方面有削弱的状态,因为只画不刻始终缺少一种真正走入篆刻领域的亲近感,因为篆刻有篆和刻两个方面,现在只篆不刻,拿起刀那种感受没有,很多精微的艺术感觉缺少了一部分。所以我们发现只画不刻问题还是存在的。

2010年之后我们恢复要考刻,这中间几年毕业创作的时候也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考核,对篆刻感兴趣的毕业创作的时候要展示篆刻,不感兴趣可以不展示篆刻,总有大概三分之一以上的同学还是很执着的,但是至少也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对篆刻几乎没感觉,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摆在这里,要引起重视。前两年研究生阶段单列了一个篆刻方向,以篆刻为主,目的是为了强调篆刻教学。我对班里的同学要求我们既然是书法篆刻专业,就必须要有篆刻的创作展示。 今年美院毕业展要求每位学生都有篆刻呈现,以体现美院在几十年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思路。

下载3.jpg
图三:成品展示

汪永江(浙江省书协副主席、浙江大学副教授)

我想谈谈书法专业的学生培养,在篆刻课程中如何立足全科的立场。我主要是谈本科生教育,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博士生的关联,这一段是最重要的,学生未来的学科意识和素质在本科阶段非常重要,篆刻课程如何在书法专业总体当中设置教学形态,书法专业的全称是“书法篆刻学”,在这个从属关系当然中,篆刻教学往往会被弱化,课程量少,还有很多教学盲点,尤其是和书法课程排列当中有很多盲区,造成了课程很难进行,执行过程当中很多课程其实都被忽略了,比如说文字学,书法和篆刻两门课程是分离的,所以一个全科形态的书法专业的毕业生必须要有全科形态的老师和教学管理系统和教案来执行。

书从印出,印从书出,其实篆刻教学的根本是篆隶打底的书法专业基础,在书法专业整体当中如果把篆刻这门课程上好,要学习印学发展历史、印学理论和文字学这些基础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在具体教学的第一线往往课程量太少,很多老师只侧重于教学实践,把史学这部分淡化掉,文字学很难和篆刻接轨,所以我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从本科生教育过程当中一定是全科的形态。

好的篆刻老师,在篆书过程当中都应该从属于篆刻,文字学更应该把书法和篆刻结合在一起考虑,把书法当中的内容成为篆刻的基础,把这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一个学生要成为全科型的人才,书法、篆刻专业要兼善,而且要整合在一起,最重要形成篆刻支持影响书法,书法同时又推动篆刻,讲书法要连带篆刻,比如讲到古文字时,把篆刻文字纳入到这个体系当中,我们上的是篆书课,我们把古玺内容并列其中,我们不是把篆刻单独拿出来上,因为这部分内容是篆刻的基础,我们把篆刻内容有一部分和篆书结合起来,打好篆隶的基础,篆刻的发展就会比较便利。

学制上,课程总量上,我觉得一个高水平的书法专业院校,必须篆刻是强项,这是必须的,而且这是教学的根本,如果没有篆刻这门课程,没有作品毕业展示出来是不合格的。我们都是尽可能在相对不太合理的学制当中做平衡,因为我们试图想培养全科型的,所以我们要求书法老师必须是精通篆刻,这样才能完成现在的教学计划。

下载4.jpg
图四:学生现场篆刻校训

李彤(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教授)

南京艺术学院的书法专业和教学,也是有传承的,从最早的成教授到黄惇一直到我们这一辈。我们的篆刻课有三部分,篆隶、读史、流派,另外我们还有印学史和印学理论。南艺从老一辈老师一直强调两手硬,就是实践和理论,所以我们对教学基本上这两样都是很强的。但是不可否认,相对来讲学生对书法的重视程度还是要超过篆刻。所以这次黄老问我,这次大学生篆刻展南艺的参展和获奖人数,我说不好意思,我们只进了四个,获奖了两个,相对于举办的书法展来说,学生对篆刻的热情没有那么高。不过南艺搞篆刻的学生相当还是比较多的。

篆刻,结合我们的教学和这次的评审,发现篆刻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这次评审我们发现,对于古代篆刻从风格的追求上比较趋同;第二,对于古代印章的解读也比较趋同,比如说对古玺的解读,过去老师个性化比较强,现在一带带一批,教育工业化生产,工业化生产培养的人才多,过去老师只培养一两个徒弟,现在一批学生二三十人,如果过多的解读都趋同的话,我想对于艺术本身发展来讲也是不利的,我们还是要强调百家争鸣。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我们对古代传统的理解简单化,觉得传统就是这样,实际上传统有各种不同的解读,这是高校篆刻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金丹(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系主任、教授、博导)

我想补充一下,黄惇老师写过课程教学,南艺的篆刻教学除了黄惇老师这样的专业教学之外,实际上南艺其他的课程教学当中也有一些篆刻的名家,比如说丁吉甫和罗叔子这样的大家,对学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篆刻大家们的风采和成就,可能对学校学生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南艺的教学大概分为三个部分,相当于某一个书体的教学,大概就是这样的程度。篆刻教学比例相对于书法来说可能少一些,但是内容还是比较充实的,包括这次入选全国大学生展览的学生作品,大多数都是对于篆刻有特别的喜好,教学都是要教的,但是有的同学钻研的程度深一点,有的同学钻研的程度浅一点,每个人钻研的程度不一样,喜好程度不一样,积极性不一样,所以可能对篆刻有所偏好的同学,这方面下的工夫多一点。

此外,南艺也在考虑各种各样的尝试和改革,几年前尝试出一部篆刻教材,除了沙孟海的印学史和篆刻教材之外,我们也尝试着编一些新的教材,曾经尝试自己编教材给本科生用,出了一部《篆刻临摹》,学生在临摹的过程当中就比较集中,不至于到处找,并且教材里的一些内容还原到破损之前的状态,这个字是怎么写的,底下有印稿,本科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有什么需求,通过这样的编辑使得学生对自己有所了解,更有针对性。这是我们一个初步尝试,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做了一部非常深入的临摹教材,也获得了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称号。

下载5.jpg
图五:参展作品

邵佩英(天津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我要讲的内容稍微有点跑题,想谈一下大学生文字学素养的缺失。

今年的8月14号到16号有幸参加了在河南洛河举办的第三届篆书展,这个展花费了很多心血办成的,但是最后的结果,河南还是获奖最多,这是我们非常赞赏的。我想谈从这个展览中反映出的几个问题。

第一,现在的国展作者年轻化趋势日渐凸显,大家知道过去的国展是各省美术家协会推荐的,从第二届展往后,就通过公开征稿的形式来评审。但是随着很多书法家逐渐成名以后,就不再参与展览。现在无论是大的国展或者说单项展,作者越来越年轻化,这是一种趋势。

第二,现在的作者在用字规范上有问题,最初的国展作者都是一些老作者,比如说在座的黄惇老师,他们参加全国展,那个时候他们不存在这个问题,比如说写错字,或者说出现硬伤,但是现在越来越多,这就是因为作者年轻化导致的。

第三,现在的作品装饰化越来越浓,过去无论是书法作品还是印屏都很简单,张贴也简单,过去做印屏也是,就是一张白纸贴上,然后边款,现在搞得比较复杂,因为现在的装裱机器不断更新换代,装裱的材料越来越多,作品外在装饰越来越多。

第四,作品内容宽泛化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作品内涵没有,不太讲究内涵。很多都是丰富在作品形式上。

第二个方面,重点问题。

1,繁简字不懂转换,特别是内地的大学生,从小没有接触繁体字的机会,即使是书法专业的学生,也基本是在传统碑帖来临摹,不常见的字不懂转换。

2,异体字求奇求怪的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书写北魏以后的一些异体字。

3,看错字形而误写。评选的时候发现作品的技法非常好,我们有时候议论,看作品的作者是不是90后,一翻是90后,技法非常好,但是当中有很多字被误写,可能在文本方面出错了。

4,张冠李戴依然有。比如说把杜甫诗写成王维诗的,这样的现象都有。

第三个方面,主要原因。

1,重技轻文的观念,不知道学院里面有没有这个问题,但是社会上很多青年参加一些社会上的书法培训,基本上把工夫用在了技法上,但是在文学、文字学的修养上是缺失的。

2,缺乏文字学基础。

3,互相抄袭的现象严重,这届的作者会抄袭前面第一届第二届展览的作品,和一些其他全国单项展当中的一些获奖作品。

4,不求甚解。

下载6.jpg
图六:参展作品

朱天曙(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我们在篆刻教学当中有三个方面是比较重视的。

首先在篆刻教学中,现在学生临摹印章,有时候篆字怎么写的,笔数怎么写的搞不清楚,第一点就要重视实证教学。比如说秦系、燕系、楚系的这些文字很复杂,学生首先要重视对篆书的认识,认识了才会写,写了才会刻到篆刻里面来。我想识篆也是我们篆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这一点是教学当中要特别强调的。

第二点,我们主张在篆刻实践的同时,要重视印论的教学,黄惇老师开创了印论的教学传统,我们在教学当中除了实践教学之外,要把印论的内容印论的精华在教学当中体现出来。比如说印术、印法传承,还有晚清以来的赵之谦等内容都是我们重要的教学内容,把印论教学,印论里面体现的印章源流、印人流派、审美技法这些内容和实践有机结合,提高教学的内涵,提高这门课的含金量。

第三点,篆刻教学,刚才黄惇老师提到,篆刻教学现在有一个问题,工艺化倾向比较严重,人文内涵日益稀释,我们在篆刻教学当中应该体现篆刻包含的文化内涵,提高篆刻、书法和文学的融通。我们在教学当中应该促进,除了掌握必要的技法外,要强调古艺和人文内涵教学。

孟庆星(湖北美院教授)

我们这个专业本科是2007年创办,在各大美术院校里不算晚,也不是最早的,关于具体的书法篆刻教学,我谈一点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2018年教育部本科评估,我们借这个契机,把原来书法本科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做了修订,原来我们说文字学,后来我觉得这不能适应书法和篆刻的实际,就改成了书法篆刻文字学,大家都觉得这是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难点。

我在郑州大学的前几年,大家也有这个讨论,我们好几个人都是中国书协篆刻教育委员会的,曾一起讨论过,由设有书法专业的高校一块儿编一本教材,满足书法教学的需要,这是我要谈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篆刻教学的设置、展开,首先建立在印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我们现在篆刻传承是放在学科的构架下,这涉及到整个篆刻教学,也要放在学的前提下往前推进,这里面包括印学的研究,包括篆刻教学的研究等。

第三个问题,刚才汪老师提到了全科的概念,把书法和篆刻连成一片进行教学,在湖北美术学院,我们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放在另外一个构架,就是突出地域特色。因为战国文字在文字学里面是热点,战国文字研究。楚书、楚经文,楚玺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我们把楚玺当做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其次我们也在探索楚玺和楚书之间怎么转化,因为这牵涉到文字怎么和楚玺印之间进行转换,这个转化确实需要很多的出土文物,包括对印学的研究,包括对文理学的研究。地域文化方面,除了以楚玺和楚书作为研究之外,我们也做了湖北印学的整理。

下载7.jpg
图七:参展作品

莫小不(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发现有这样一种倾向,有些学生非常重视文字,以至于不敢越雷池一步,查到是什么样,基本上按照什么样来做,稍微动一动认为就会出错,有些人又非常大胆,根本不管文字到底是什么样的。只有掌握一定的古文字知识才能既正确又灵活的应用,因为灵活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篆刻用文字,其实从历史过来,包括两类文字,一类是印用文字,一类是入印文字,印用文字在那个时期本身用的都是篆书,但是其中有一类专门用于印章,对于这一类来说我们要比较准确的使用。而入印文字不一样,入印文字也包括两部分,比如赵之谦把原来不是用于印章的文字用在印章上,进行统一协调,让字更适合用在印章上。再就是篆刻家自己的字,刻所有的印章都用自己的字,这种是入印文字,本来不是专门用于印章的字,但是用在印章上了。

所谓篆法包括篆字的构成和结构,这里面其中一部分关系到这个字本身的结构,现在我们叫构形,构形是什么样的,我们平时讲的篆法里面,像书法结构开一点合一点,松一点紧一点,这是两回事,我们学生经常会混为一谈,我认为前者是讲正误,后者讲的是美和丑。

我是觉得应该用一种艺用文字学代替传统文字学,因为我们原先的文字学,我们可能用的是一些文科教材里面或者说中文教材里面的文字学,更多的讲研究,我们现在对于书法专业的同学来说,其实更多的是从艺术,特别是篆书和篆刻当中怎么样用这个字来考虑的。所以其实这里面应该用艺用文字学,或者说书法篆刻文字学来替代。这样的话更易于使用,如果说整个叫古文字学的话,艺用文字学是一部分,或者说更偏重于印用。篆刻文字学是艺用文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篆刻文字学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传统文字学的东西,识篆,然后是认篆,我们怎么样选工具书,工具书编的好坏,我们怎么选,我们会不会用问题,有很多问题我在教学当中也碰到了,我去查的时候有,学生查没有,或者说我们查到的是正确的,学生查到的是错误的,还有包括检字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一个部分就是审美,古代的文字我们怎么从美的角度来看。

下载8.jpg
图八:参展作品

唐楷之(上海大学教授)

唐楷之:我觉得大学生篆刻展是在80年代初大学生书法篆刻展上独立出来的,非常有意义。尤其在上海这个地方,基础都是在上海这个地方,再加上现在希望把篆刻学科独立出来,而且有自己的一套系统,现在在本科教学中,有的学校里面设置专科教学在全国各地发展不平衡,很多提到的问题,我过去在广西工作的时候认为我们那里相对比较好,专科课程至少占三分之一的比例,从秦汉到明清流派,至于这些课程上课的老师水平怎么样,教师水平、教学水平决定学校发声和发展的可能性。

我们的篆刻教学如果要独立成一个方向的话,主要是在研究生阶段,实际上本科是一个综合的基础,需要人文素质关怀各种艺术门类相通的,甚至是跨学科的,但是在研究生阶段更可以突出某些同学的需求和兴趣以及将来的发展,但是在本科阶段如果要把这方面着重加强,有的老师擅长把篆隶书体教学和印章结合起来,但是这样的话有很多难点,不利于教学检查。过去我们的老师是这样带学生的,这种教学是随机的,因材施教,学生有这个本事,我点到了他听懂了,但是一个班里面几十个人,一百多号人的本科生,要做到这样,这个标准就很难推广了。

我的建议是篆刻学在上海可以提出怎么从学科中独立出来,怎么样培育,设置专门的篆刻教师,最重要的是教材的问题,刚才提到了文字学的问题,我就没有这个困惑,我的老师讲文字学,印章里面会出现什么古文字问题,主要讲这些。所以说实际上讲的很简单,很实用,就是印学里面的文字学,这对于我们编文字学教程或者说请文字学的老师是非常有帮助的。

再就是印学史、印论,非常枯燥,重要的断代、风格、包括后续的理论交流很难讲,这些都值得我们在今后的篆刻学独立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培养建造,现在有些学校里面一个老师把所有的课上完了,我们引进老师的时候,说是上篆刻的,但是其他的课不上吗?会遇到这样问题。现在全国近三百所高校里面,有多少符合书法和篆刻的标准,又有多少所能够把篆刻学作为一个新的方向,独立成一个门类,这都是今天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下载9.jpg
图九:篆刻领域专家指导学生

王客(上海师范大学青年教师、西泠印社社员)

我顺着讲师资问题,师资的不平衡和短缺是一个很严重的现状,不断增长的书法专业的建设和长期存在的师资短缺问题之间的矛盾一时间是解决不了的。

在座的各位中国美术学院和南京艺术学院出来的占一半以上,我们的培养人群其实很集中,毕业后能够教篆刻的去处也很集中。很多学校能上篆刻课、胜任篆刻课的老师不多,很多是篆刻课老师布置作业,也没有人指导。我从中国美院毕业,班上的同学原本有七个,毕业后继续从事刻篆的同学一般都没有,中国美院都是这种情况,其他院校的情况会更明显。所以说这个矛盾长期存在,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

另一方面,接刚才黄老师的话题,老师要有个人魅力,这一点可能会保证你的学生不会流失,或者说不会被时风左右。作为年轻的,处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我经常反思一点,所谓的教学不是教学生是教自己,如果我们自己在艺术上有成就,或者说你的风格你的深度在那里,其实是对学生最好的教化,学生可以从你身上看到好的方法、好的榜样,有的时候我们讲的多,自己忘了自己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成长的时候,这一点比较重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停止自己的思考和学习的脚步,这个时期在我看来很重要的一点我们要把握出版物,现在看到很多的出版物,使得这些年轻的老师,有些时候要更新自己的想法,我们原来学篆刻抱定上海博物馆的一些文选,现在新出土的一些资料,新的资料出土对于古代的一些理解,使得老师要反思自己原来的观察方法,做印的方法,要继续深入。去年我们的杂志做了一期小篆体,我发现这些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以山东人为主,他们的思维敏锐度,我自愧不如,我自己组织了一个专题,对我启发很大,似乎我们有些时候,新出的东西会改变我们观察古典的方式。只有这样,高校才有高校的尊严,我们在学术和艺术本身要有不断的深化机制,不会被社会的时风所左右。当年我们的老师告诉我,我们是引领时风的,引领时尚的,现在反过来了,时尚引领高校教学,这一点很可悲,我们作为高校的年轻教师,我们应该要承担起这样的责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书网 ( 粤ICP备16035132号-1 )

GMT+8, 2024-12-4 01:20 , Processed in 0.05942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