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15|回复: 0

[访谈] 朱其:当代艺术拍卖有个“谎言共同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6 11: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注册/发帖,力挺大学生书法学习与交流,助推高校书画协会联盟与合作!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中国目前最暴利的行业是“当代艺术”——但中国当代艺术实际上正在创造一种非常可怕的“谎言共同体”,以及向商业化游戏的蜕变:三年前才卖10万元不到的一张画,现在要卖2000万元。当代艺术的拍卖天价到底是一个真实的成交,还是一场骗局?
  从2006年下半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热,所导致的艺术投资高潮,以及拍卖天价的出现,已经可以很明确地断定:存在着艺术炒作集团在拍卖会上的“天价做局”,艺术品价格被人为操纵,大部分天价作品的成交实际上是“虚假”交易。

  这两年以写实油画为主体的艺术市场和拍卖天价吸收了中国新兴艺术资本80%的资金,数额达几十亿。由于大部分投资人不了解自己所投资的当代艺术,从价值意义上看,80%的艺术资本投入写实油画的市场结构实际上是一个严重的战略性错误。从长期投资战略看,要么是一个很无知的选择,要么存在着一种市场运作集团幕后的故意欺诈。

  艺术拍卖的“天价做局”是怎么玩的

  艺术拍卖“天价做局”的暴利游戏是怎么玩的呢?假设我是一个艺术炒作人或炒作集团,首先,找某个在艺术圈有一定知名度并且市场价格在10万左右的画家,签一个三年协议,他每年给我40张画,三年120张,每张以30万到50万元左右收购。一年后开始在拍卖会上炒作,每张30万元收购的画,拍卖价标到一百多万,两年后再标到500万甚至1000万元一张。标那么高的价格没有人买怎么办?我安排“自己人”和一群真买家坐在一起,假装举牌竞拍制造一种“很多人抢着买”的现场气氛。这就叫艺术拍卖会的“天价做局”。

  第一年,我在拍卖会上以高价卖掉十分之一的作品,就将成本全部收回。剩下的画在拍卖会上慢慢用天价游戏“钓鱼”,卖出一张就是暴利。每次送拍把每张以三五十万买来的画价格标到一千万,如果没有买家接手,就由混在竞拍人群中的自己人举牌“假拍”,假装这张画有人买下了。这种“假拍”不可能按照10%付佣金,因为一千万就算按5%的佣金算也至少要付50万元,我事先已经跟拍卖公司事先秘密谈好一个固定佣金,比如我“假拍”的价格不管多高,我都只付20万佣金。

  为什么卖不掉作品也要玩“假拍”游戏呢?一个是有广告效应。即使拍卖不掉,我就当是付10万元广告费,将我所谓的“藏品”在拍卖会上露脸做广告。最近两年中国的新闻传媒只要一听到一个拍卖“天价”数字,就会像宇航员上天一样跟着报道,几乎全国各大媒体都信以为真,如果要在这些媒体上登广告的话,恐怕100万也不够。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钓鱼”:拍卖会上将天价作品卖掉,其实就是一个“钓鱼”的过程,有时候不是一次拍卖会就能“钓鱼”成功,往往要在一年的好几场拍卖会上才能最终钓到一条“大鱼”。前两次拍卖会没有将天价作品出手,到第三次拍卖会也许就会出现一个不了解行情的新收藏家,一激动就把天价作品买走了。

  “天价做局”一般都是将“天价油画”卖给两种人,一种是刚入场的新收藏家,另一种是刚入场的艺术投机商。前者是真想收藏当代艺术,后者是把艺术拍卖会当作股票市场来投机一把。

  新收藏家主要是这十年新崛起的富豪阶层,他们愿意用钱在拍卖会上来推动中国的新文化形象和国际地位。但这种很纯真又不惜一掷千金的民族主义情怀被艺术炒作集团敏锐地发现,并被利用来牟取暴利。后一批所谓的“艺术投资人”是从国画、股市和金融领域转过来的。在国画拍卖领域,不少国画买家因为明清、民国时期的“假画”太多,很多买家深受其害,纷纷转向当代油画拍卖。这批买家觉得当代油画至少没有“假画”。

  收藏界老手一般不会去买“天价油画”。从表面看,这两年中国当代艺术和当代油画全世界的买家如云,无论是国内各大拍卖行,还是在纽约苏富比、香港佳士得,一片热闹。但真正的欧美买家几乎没有,纽约的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会场坐的很多是北京上海飞过去的中国人,而像希克这种中国当代艺术的主要买家从没碰过“天价作品”。

  这些年一些艺术炒作集团的策略是跑到纽约、香港的国际著名拍卖行去“天价做局”,手法跟在国内拍卖行“做局”如出一辙,但更具欺骗性。这种“天价局”主要是忽悠东南亚的华侨和国内的新贵阶层,华侨和新贵觉得自己在纽约的拍卖会上,可以像欧美富豪一样体验大国崛起,他们觉得国际知名的拍卖公司总不会有诈,实际上想错了。

  表演价与天价轴心价值标准链

  “天价做局”在艺术圈早已不是秘密。但为什么总是没有人真正捅破这个事情?直接原因是买了“天价油画”的人即使知道被“宰”,也并不想破这个局,因为他还想借这个局将手中的“烫山芋”扔给新买家。

  一些在拍卖会上被包装成天价明星的画家为自己申辩,画被标到2000万元拍卖,他们没有分到1000万,因为这张画是以前以30万或者50万卖掉的。但拍卖天价对这些画家有好处,因为会形成一个价格舆论,以及不断加强的社会知名度,并使他和他的绘画成为艺术圈的话题中心。

  当然,拍卖天价和画家私下销售价不是同一个价格,甚至可能只是拍卖天价的三分之一不到。如果天价作品是艺术史代表作也就算了,但问题是不少天价作品都只是近两年刚完成的新画。即使昨天在一个拍卖会上某画家的拍卖天价标到1000万,第二天画商或收藏家直接找上门买画的成交价可能也就200万左右。

  这在艺术圈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即拍卖会的标价和场外私下的交易价有时候可以差一半。当代油画的拍卖天价跟画廊或者工作室成交价实际上差得很远,拍卖天价尽管也有真实成交的,但大部分是“表演价”。这也表现在当代摄影板块,同一件摄影作品直接找画廊可以拿到比拍卖会标价便宜很多的成交价,这个圈子很小,很快大家就不再去拍卖会上买摄影作品了,拍卖会上的摄影价格就成为一种“表演”。从场面上看,每一件作品都没有流标,被“假装”拍卖出去了。

  一个拍卖天价出笼后,全国各大媒体开始不负责任地宣传“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又创新高”之类的报道。然后,各大专业艺术媒体也跟着开始新一轮分析当代艺术市场下一步的大好形势,各种批评文章出笼分析这些天价作品的艺术史意义,各路记者纷纷采访这些天价明星。一些三四流画家以及年轻的70、80后画家也紧跟着模仿拍卖天价的绘画风格。更为可笑的是,有些长期不成功的已经没自信的画家,居然把这几年所有市场成功的绘画风格的特征全集中在一个画面上,比如光头、绿狗、狞笑的脸、全家福合影、毛泽东、桃花、卡通、红卫兵等。

  整个艺术圈因此形成了一个以拍卖天价为轴心的价值标准链条,拍卖天价成为真正的学术“权威”,谁的作品成为天价明星,他也就在江湖变成“学术代表”。越来越多的年轻艺术家相信只要找到了资本支持,挣到了钱,其他一切就不难搞定。可以花钱雇佣批评家写文章,可以花钱买学术杂志版面,可以找老板做局拍卖会,只要江湖上在传说你挣了几百万或者几千万,你就是一个人物了,别人马上会对你刮目相看。

  当代艺术圈近年似乎不断在集体无意识地制造一种近期的“市场价格上涨信息共同体”,尤其是在北京的798和各大艺术区,每个艺术家都在主动“露富”,告诉你我最近卖了50万元,或者最近有人准备买我100万元的作品。如果你善良地信以为真,再将这个事情告诉其他人,你就等于加入了一个“价格谎言共同体”。因为每个人卖了25万就说自己卖了50万,卖了50万就说自己卖了100万。这样不断地说给周围的朋友听,朋友再传给朋友,造成这个人的作品现在卖得很火的江湖传闻,时间长了,经过很多人的嘴形成“口碑”,某一个艺术投资人或画廊老板信以为真一冲动,也真有可能跑来赶快投资你。这种天方夜谭确实不少发生。

  拍卖天价的明星画家就像一组火车头,这组火车头画家水平也是有上下的。被炒成天价的绘画作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作品在“国内算前卫,国际不算前卫”。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或者九十年代初推进过中国艺术,从国际角度说算不上大师级,在国内排在前十名,语言结构上模仿西方,但还是有一些个人特色,或者某个时期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精神态度。另一类是“画功不是很好但人很有感觉”,尽管他的作品在艺术圈不算很有才气,但这个画家的江湖做人比较出色,有“大哥”气度,这往往也会征服艺术投资人或艺术炒作集团的“大哥”。所谓两个“大哥”在摆平各自江湖后跨界相遇,彼此相见恨晚,引为知己,后者一高兴就将他列为重点投资炒作对象。

  艺术市场的炒作基础就是这么起头的,问题是出在后面。首先,一部分拍卖明星画家早期在中国范围内还称得上有语言探索和先锋姿态,但被资本集团下订单后,开始将艺术“企业化生产”,或者“成批生产”。订单太多了,自己画不过来找抢手画。有些大哥画家找出一些现成图像拼贴修改,然后出一摞“电脑效果图”扔给助手照着画,助手画完了,自己添几笔调整一下,签个名,然后一卖就是几百万上千万的现金。有些没找助手的大哥画家,则是画法越来越简化,比如“细密画法”改为“狂草画法”,一个人物的脸原来要80笔画完,现在只用了40笔。这在江湖已经成为不是秘密的“秘密”。

  虽然每张画在绝对的意义上不一样,但换一个角度再画一张,在一个小细节上变一下,实际上是“变相复制”。这种已经没有探索价值的新作卖得却是和十年前的代表作一样的价钱。

  在拍卖天价带动下的当代油画热,使得其他未出大名的二流画家以及三、四流绘画的市场销售都一路看好,动不动就卖十几万元一张。之所以主动曝光自己卖得很好,恰恰卖得还不是很好。卖得很好的明星画家则跟你打太极拳,对他的直接成交价则讳莫如深,绝口不提。艺术市场和拍卖可以有“天价”,但“天价”作品往往是得到公认的艺术史代表作。就是毕加索,也有很贵的天价作品和很不贵的一般作品之分,而中国的艺术拍卖则把这个明星的所有作品都标成天价,把才出炉两年不到的新作品就标成天价。

  “谎言共同体”之下的“大腕”文化

  当代艺术实际上正在创造一种非常可怕的“谎言共同体”,以及向商业化游戏的蜕变,一方面,中国社会正在对新前卫艺术在过去二十年的艰苦奋斗表示敬意,资本和媒体开始全面支持中国当代艺术,希望这个艺术群体能够继续保持前卫文化的姿态,为中国新文化塑造国际影响力;但另一方面,这个艺术圈正在利用过去二十年反叛和探索获得的形象和口碑,将其变成批量生产的“符号”产品,赶上变成“亿万富豪”的末班车,每个人都像是一个个精明的企业家,迅速学会玩弄商业游戏。让一些并不笨的行外人惊呼看不懂,前卫艺术家原来如此“爱钱”。

  前卫艺术的市场化,产生的却是一个“价格谎言共同体”。在当代艺术市场,实际上大部分是市场投机商,大家买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收藏,都是为了卖给下一个人。抢画的人多了,画的价格就节节上升,这就像许多年前的“君子兰”现象。

  这样一个结构畸形的艺术市场,形成了一个以资本和拍卖天价为轴心,以绘画为主体的运转模式,并迅速带动年轻一代艺术家走向极端的商业化和艺术生产化。这实际上不是文化进步,而是在畸形社会生态下的一种变相的堕落。上世纪80年代的艺术新潮曾经以反主流和引进先锋形式为理想,如今反叛主流的艺术家自己成为新主流,西方的先锋形式像波普艺术、观念艺术、装置艺术、Video变成一种新时髦艺术形式。

  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原因,公众和艺术投资人在艺术知识的掌握上与专业艺术圈有一个“时间差”。艺术圈不认为是前卫的东西,社会公众和新贵阶层这几年刚刚开始觉得很前卫;艺术圈不认为国际双年展是很重要的学术标志,社会公众和艺术投资人才刚刚开始对威尼斯双年展产生敬仰。这就为各种“伪前卫艺术”、“伪当代艺术”和夸大自己艺术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艺术群体预留了欺世盗名的空间。

  以北京798等艺术区为代表的当代艺术,不断地将艺术创造变成一种符号生产的个人产业。从网络、杂志、艺术史、民间艺术、卡通漫画、影视剧照,甚至从医学、生物学、军事武器书上寻找一个个现成的图像,然后抄袭西方艺术的语言方式,将别人或集体发明的图像修改成自己的符号,通过资本和市场炒作变成“知名符号”,只要这个“知名符号”出现在画布上就很好卖。然后在艺术市场上做价格。利用国内的新收藏家不太懂艺术,让他们以为这是原创的前卫艺术。完成了这一轮资本和名声的原始积累后,再利用资本盖更大的工作室,请助手帮自己做作品,参加各种国内外展览和买各种学术杂志版面学术包装,利用新收藏家和国内不了解国外情况,夸大自己在国外展览的重大影响。在搞定国内市场后,进一步打开欧洲、美国、亚洲的艺术市场。

  这就是当代艺术资本化之后的“大腕”文化,这描述起来太像冯小刚的电影《大腕》。行外人也许不信,当代艺术圈实际上的商业游戏和“大腕”做派比冯小刚电影更牛。北京阿拉里奥画廊的艺术总监韩国人尹在甲年前跟我讨论过艺术市场,他的大意是:一个国家的前卫艺术市场兴起不容易,我们还是要尽量说好话,以保护他的成长。把这个市场说砸了,对谁都不利。韩国正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但是,这种在中国发生的有点邪恶的艺术市场模式,不应该善意保护,只有毫不留情地提出批评,才能够真正促进中国艺术继续前行!

  2008年5月写于望京

  

  专家访谈

  艺术家投资自己“做自己的局”

  早报特约撰稿 闻心

  “当代艺术的‘天价做局’其实就有艺术家本人的参与,这几乎成为艺术圈一种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方法。”一位业内人士接受早报特约记者采访时说,考虑到被访人的要求,此处隐去他的真实姓名,被访人是一位资深艺术投资顾问。

  问:目前这种在拍卖会上“做局”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了?

  答:对于很多拍品,在落槌之前大家就已经知道大概能拍多少钱,谁会买了。基本上现在市场上价格超过100万美元的都会有所谓的“局”在里面。因为一个高价的产生,并不是没有理由的。

  问:一般都会有哪几种方式?

  答:其实,做局的“托”也分几种。有一种方式是艺术家自己参与炒作。可能在一场拍卖会之前,这个艺术家的遍布各地的收藏家或者经销商会接到电话,内容大致是:如果你帮我买下这件作品,那我会再送你两件。这对藏家来说非常合适,比如这个艺术家给经销商的价格是100万人民币,经销商通过画廊或者二级市场卖到150万,中间他可以赚到50万。如果这个经销商能在拍卖会上以300万的价格买下这件作品,艺术家还会送给他两件,这样,用300万的成本,拿到三件作品,一转手就能赚150万,所以一些藏家或者经销商也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问:你知道的这样操作艺术家大概有多少个?

  答:不会少于五个。像一些画大脸系列的,岳敏君、俸正杰、祁志龙、尹朝阳,他们都做过这种局。目前已经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样下去很容易失控,今年的春拍已经显现出这种做法的恶果了。

  问:也有画家自己把作品买回去的情况吗?

  答:坊间流传说这一“优良传统”是从曾梵志开始的。曾梵志早已是商业上非常成功的艺术家。很多画家本身就是投资家,投资的是自己。

  问:以张晓刚为例,他的作品拍卖价格已经到了几千万了,但是他真正能拿到的有多少?

  答:他最近两年的画应该还没有出现在二级市场上,他的风景系列(新作),按照一平方米算的话,他大概能拿到100万人民币。一张大画好点的话也是在100万美金之内。

  问:“F4”的庄家都是西方人?

  答:对,西方的庄家手里有“货”。像张晓刚和岳敏君,都在几年前参与了美国一个基金会的计划,这个基金会的老板据说是开夜总会的。他们买断了几个画家两年内的所有作品,价钱应该每人不超过100万美元。然后这家基金会就开始在二级市场上大幅度拉升这些艺术家的价格。有的艺术家像岳敏君,国内的藏家很少有他的作品。

  问:你觉得中国艺术家的拍卖价格很快就会过亿吗?

  答:按我们国家现在经济发展速度,和整个经济规模来看,过亿是迟早的,也是理所应当的。只要这个过程是合理的,作品是优质的,让各方面都心服口服。因为很多人用在这方面的钱还没有花完。我担心的是干扰这些热钱做出决定的因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书网 ( 粤ICP备16035132号-1 )

GMT+8, 2024-11-22 00:09 , Processed in 0.05481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