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51|回复: 0

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广西展区)评审工作研讨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7 17: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注册/发帖,力挺大学生书法学习与交流,助推高校书画协会联盟与合作!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摘要)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一日
主持人:陈洪武
陈洪武:我们会非常虚心的听取大家的意见
十届国展广西展区评奖工作已结束,在此我受张海主席、长青书记委托,仅代表中国书协领导班子对各位评委、各位监委以及有关工作人员表示深深地感谢。通过几天评审,评委们感受良多。召开研讨会就是想请大家敞开心扉,讲几句实在话,比如对当前行书、篆书、篆刻、刻字艺术的发展现状给予评价,也可以就我们评审机制问题还有哪些值得重视和研究的地方提出建议和意见。国展今年已举办到第十届,我们走到一个重要的门槛,下一步应该怎么办,有哪些问题迫在眉睫,需要我们正面来对待评审工作。我们会非常虚心的听取大家的意见,积极的加以记录,回去以后进行整理,逐步改进我们的工作。现在请评委发言。
铸公:与九届国展相比,行书的整体水平有所下降
对整体的评审工作印象最好的是篆刻部分,投稿作品水平整齐,艺术风格比较全面,作为评委而言,评审过后能够有一种喜悦的心情。这次评审,评委没有看地区,只是针对作品本身,考虑到展览对今后全国书坛趋向的影响,大家都本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完成了评审工作。与九届国展相比,行书的整体水平有所下降,很多评委感觉本届投稿缺乏大字作品,大部分是小行书形式,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展览是成果的展示,建议新一届专业委员会能够通过十届国展反映出的问题,对各书体发展现状进一步思考,让我们的工作经得起检验,有利于书坛今后的健康发展。
言恭达:当下书坛有两点值得注意和肯定
本次国展分两个展区,展览机制的改革带来了更加专业化的评审和承办方更加便利的服务条件。从作品角度看,当下书坛有两点值得注意和肯定:第一是对传统的坚守。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相比,我们不断深化,尤其行草书的开拓颇有深度,时代风格与传统韵味相结合,从本质意义上加以提炼;篆刻水平有所提升,风格多样,走向精致。第二个是创作方式的强化。『二王』书风的涌现,使我们看到一个时代的推进,看到了中国书法艺术本质写意精神的支撑。
新世纪的十一年来已举办了三届国展,感受机制改革带来的变化同时,也应看到整个书坛浮躁状态所带来的强调形式化、工艺化、追求过度视觉效果的负面影响。心态的不平衡、审美美学体系的缺失、审美理念的脆弱、盲目跟风等,这些行为导致青年作者无法形成独立风格,突出的两大问题为:一是笔法缺失。篆书作品中一些无意义的夸张,失去了篆法基本规则,只重趣味、重形式、重视觉;二是气息下降。书法艺术追求高古典雅,应该对自己的审美取向有明确定位,强化个人艺术作品的气息意识。我建议,召开国展论坛,对当下创作取向、审美定位、建立合理的评判体系等方面进行具体论证,认真思考中国书坛创作走向的问题。
申万胜:如何正确引导,如何提高书法创作水平,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刻思考
我认为这次评奖是成功的,从评审过程、机制、结果都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各位评委站在全国书法界的高度完成了评审工作,评选结果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评出的作品质量高低是相对的,从形式角度看,包括获奖作品的水平都不是十分令人满意。
我主张第一轮评审应该看原作,照片的效果不够准确。怎样更好的举办国展和兰亭奖还应进一步研究,只有发动全国书家积极参与,在展览中形成有力竞争,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最高水平的全国展。
这次评审突出的问题有:一是大字少小字多;二是拼接多整幅少;三是同一风格的作品多,不同风格作品少,四是模仿作品多,原创作品少。这些问题不是一两次评审可以解决,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对传统的继承,我们要取其精华,学其精神,在当代书坛繁荣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如何正确引导,如何提高书法创作水平,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刻思考。
陈振濂:任何一次艺术的评审都是一次遗憾艺术
我觉得这次评审的整体氛围很好,有一些非常明快坦荡的争论,这表明评委间形成了非常好的互动关系。任何一次艺术的评审都是一次遗憾艺术,所有结果都反映了当代书坛的现实现象。行草书出现大字多小字少这一问题,我们常常把板子打在作者身上,觉得他们只写小字不写大字,我认为并不是没有大字作品,而是评委集体投票的平均之下,第一轮就把一些大字作品刷下去了,评委也应该反醒评审过程中存在的导向问题。这次评审,我认为最遗憾的是有一些清篆作品没有能够获奖。我建议学术委员会在研究书法史、书法美学等历史问题之外,还要倡导展览评审的学术研讨,对展览进行学术审视,甚至是组织专题研讨会。另外,还应注意作品中有疑问的用字是必杀的常识性错误还是艺术变化需要的不规范用字,适当加以甄别。
何奇耶徒:只有继续强化评审机制和程序的严谨程度,才能评出真正的好作品
我认为只有继续强化评审机制和程序的严谨程度,才能评出真正的好作品,但是一个不能确定绝对标准的艺术非要定个绝对标准也是不可能的。对于此次大家提出的对行草书方面的不满意,我认为我们需要心平气和的面对现实,以实事求是为核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光靠评委的努力还不够,需要大家进一步探索。通过一次评审,会引发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思考,想正确引导方向,还是应该从自身做起。
宋华平:减少书法的装饰化,回到书法本体上来
这次展览有两方面非常有创意,一是面对照片进行评审;二是分展区评审,评选机制比以前更加完善,评选过程和评审结果令人信服。同时存在三个问题:第一,直接面对照片进行评审,使评委见到了近万件作品,但由于照片打印质量问题其中一些作品看不清楚,今后可以加以改进;第二,大气的东西相对较少。这种状况由于:一是尺幅限制在六尺以内,这使得作者可挥洒的空间减少了一半;二是评选场地限制。评委对作品进行评审时可观赏的距离较近,看得不够全面。我希望在今后评审过程中加以改进,也可以考虑让作者自己进行拍照。第三,中国书法的根本在用笔,不是靠色彩和拼接去影响用笔、结字、布局,对此,应当向一个正确方向进行引导,减少书法的装饰化,回到书法本体上来。
张锡良:评审始终都是件遗憾的事,我们只能不断加以完备
评审始终都是件遗憾的事,我们只能不断加以完备。九届国展获奖作者必须亲自到现场书写,是一次重大改进;本届国展采用照片评审,也有很大作用,还有可以提升质量的空间。中国书协不断推行新措施,正说明对于全国展或者说在提高评审机制上煞费苦心。我认为本次评出的作品反映当今书坛创作的群像问题,就是缺乏基本功、缺乏技巧,主要来源于大环境的影响。国展对书法创作发展有好的一面,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很多人为了上国展在其它方面浪费太多精力,往往忽略了基本功的重要性。我希望中国书协、各专业委员会在这方面加以引导,把提高基本功和创作技巧提到一定高度,不然会使我们的书法失去一个坚实的支撑。
苏士澍:加强对专业评委水平的认定程度,使评审结果不产生太多遗憾
各位评委都很努力,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针对作品质量进行评审。我提出两点改进意见:一是照片评审,我认为还是要看原作,缩小后进行评审的效率可能会有所提高,但评审质量不能保证。如果评审时间上来不及,可以采用专业委员会初审或是分两级进行评审的办法,看原作虽然劳动量大,但真实性比较好一些;二是在分组评议时我建议应该更合理的划分评审小组,将相接近的书体归类,比如篆书、篆刻一组,行书、草书一组,加强对专业评委水平的认定程度,使评审结果不产生太多遗憾。
吴东民:经过国展评审,对刻字委员会有很大启发
刻字作品第一次参加国展的评选,也是为历届国展增加了一个新书种。这次刻字作品,大家意见基本一致。今后,刻字委员会将对各位委员提出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召开专题创作会议,对大家提出的风格、色彩、形式的雷同问题,通过材质不同、尺寸不同来增加自然风格多样化或以其它方法进行改进,还要具体研究。经过国展评审,对刻字委员会有很大启发,回去后还要进一步总结学习。
丛文俊:从评委自身看问题,尽可能的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
这次评审在评审前提倡讨论,作为评委之一,我觉得还有做的不够的地方,并不是每位评委都精通各种书体,在不精通的领域应向精通的评委进行讨教,参考他们对作品的基本看法,但不是说要去影响个人的评判观点,而是确实需要讨教这一过程。对于不熟悉的领域,评委仅仅根据自己直观认识进行投票,往往会忽视最基础的书写问题,书法是书写不是制作。希望从评委自身看问题,尽可能的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对作品中的错字可以适当采取包容的方式,但古文字的发展有其脉络,演变过程也是有根据的,是合理的,从投稿中可以看到一些篆书作品用字被处理的相当离谱。我希望今后对古文字学习方面从评委到投稿作者还要更加重视,努力提升自身修养。
顾亚龙:让全国范围内更多有水平的作者放下顾虑,积极投稿
我提两个意见:一是我一直困惑于全国展的初审工作,国展四年一届,是否考虑适当拉长初审过程,比如采用划片评审,以其中一个省为代表,将周边几省的投稿作品集中,由中国书协召集评委进行初评后再集中评审,这样是否能使评审过程更加完善。二是国展作为最高级别的展览平台是否考虑不进行评奖,只在专项展中进行评奖,国展仅作为展示当代最高书法水平作品的媒介,让全国范围内更多有水平的作者放下顾虑,积极投稿,使国展真正反映当今书坛的整体创作水平。
王丹:如何调动老作者参展的积极性很重要
我认为如何调动老作者参展的积极性很重要,现在投稿的作者中新人占百分之八十,他们很看重是否能成为中国书协会员,但一些成型的老作者对国展的参与意识不高。应该适当给予照顾,可以考虑给各省一些名额用于分配。『老作者』是指在前几届展览中有成绩的人或划定其他范围的特殊人群,并不是有名气就可以得到名额。这样对提升老作者的投稿积极性可以起到推进作用,激发他们的投稿热情。
刘一闻:在这里进行评审工作,是受全国业界人士的信任和嘱托
当我拿着计票器站在刻字作品前打票时,我想起了四个字:『事有专攻』。对刻字作品的评审,我是按照自己的直观感觉进行打分,对这一分的准确度我存在疑虑。今天在这里进行评审工作,是受全国业界人士的信任和嘱托,应尽力评出真正够水准的作品,这是我们的最终心愿。我非常支持各个专业的专家直接对口自己的专业,这样可以使评审做到更加专业,更加准确,有利于提高评审工作的准确度。
王志安:建议刻字委员会对刻字创作方向做进一步研讨
对于刻字作品,风格雷同现象比较明显。刻字艺术走到今天仅有二十年历史,远远不能与书法本体艺术发展历程相媲美,但国际刻字联盟与国内的整体水平相比,我们的刻字艺术水平还是可以给予肯定的。虽然我们起步比日本、韩国要晚,现阶段雷同现象确实存在,这与书法界『二王』一路容易获奖后,展厅里就出现一批人跟风创作一样,刻字也存在这种跟风现象。刻字委员会一直在倡导百花齐放的方针,尤其从创作方法、创作规律、创作理念上。但刻字的艺术形式区别于书法,不同的内容、题材对形式、木材的要求不同。通过今天的评审讨论会,各位评委提了很多意见,我建议刻字委员会对刻字创作方向做进一步研讨。
张羽翔:今后的国展对投稿的老作者作品不参加评选、评奖,只单纯用来展示
全国展投稿作者中老作者少这是个问题,逐渐形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新人展。老作者一直很勤奋,但参展成绩不甚理想,对创作热情会有影响,我认为这是他们的普遍心态。我建议今后的国展对投稿的老作者作品不参加评选、评奖,只单纯用来展示。近年来书法院举办的活动基本形成了一种邀请展的模式。在国展的办展形式上还可以做中国的更好,举办国展论坛非常有必要。
包俊宜:各专业委员会下功夫,发挥自身职能,使书法艺术走出一片新天地
我感觉书法进入了衰弱期,每次评审过后,精彩的作品越来越少。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在中小学中开展书法教育课,这是对书法现状的一次提醒。我认为我们专业委员会应该做两件事:一是坚守传统,可以隆重推出展览中见到的发扬传统精髓很到位的作品;二是创新意识很强的作品我们要大力推崇,艺术终归还是要从一个形式走向另一个形式,一味坚持『旧传统』,不能满足当今书法作者的审美需求。我建议各专业委员会下功夫,发挥自身职能,使书法艺术走出一片新天地。
吴善璋:展览作品形式不断发展,装饰在其中起着越来越多的作用
展览作品形式不断发展,装饰在其中起着越来越多的作用,但大部分作品应用的并不好,装饰多与格调高雅并不等同。现阶段,一件作品如果缺少了装饰,就认为作者不够重视、不够投入、有些随意。参展作品中百分之七十至八十都是装饰出来的,篆刻作品就是典型。一线作者往往是中青年,思想活跃,容易吸收新东西,学习传统也比较快,而且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大家的感觉也相对比较一致,这就造成了有些雷同的现象。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有很多相同之处,也应该通过这些共通性因素去认识它,从大的方向进行把握。
戴志祺:我们采取照片评审是一种尝试
照片评审的起因是以前每次评审结束后,评委普遍反映每个人看到的作品太少,各个组掌握的尺度不同,总有遗珠之恨。如果让每位评委看到每一件作品,以目前的评审条件是达不到的。我们采取照片评审是一种尝试,是为了让每位评委都能对投稿作品尽可能全面的浏览评选。刚开始我们没有具体规定照片尺寸,要求作者自己投寄,可结果投来的稿件照片水平相差太大,效果特别不好。采用现在的形式,也是经过多次实践总结出的一个相对较好的经验。初评评照片,复评评作品,对照片评审,我一直强调『前松后宽』原则,尽量多选,将作品挂出后再细致进行把握,更加清晰客观的看到作品的全貌,提升评审准确度。单纯依靠拉长评审时间来提升准确度是不现实的,评审时间越长,评委的疲劳度越高,准确度大不如初期,反而更加影响评审质量。我希望听到更多如何解决评委看不全作品、照片评审过程中存在弊端,这两者之间矛盾的好办法,我愿意再思考,再改进。
第二点是关于展览。我认为国展有国展的定位,展览主体是评选作品,不是评选作者的地位,有成就的作者创作出的优秀作品不见得就多。我们应该放平心态,展览否定的只是那一件作品,而不是否定作者的学术地位,评选本身就是件残酷的事情。通过这次讨论,我希望在交流的同时,可以听到大家更多更好的建议。
王学岭:我认为这次评审,真正评出了评委的想法
我认为这次评审,真正评出了评委的想法,可能有些评委心中存在着各自看好的作品被刷下去的情况,评审评出的一定是中性作品,共性很强,一些个性太突出的作品反而不容易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一是老作者投稿少,二是每位评委都有各自的审美取向。评审的结果是可喜的,评出的作者大部分是新人,他们总体上都在继承传统,至于如何形成风格有待今后进一步发展。总的来说,本次评审是成功的。
赵长青:本次评审工作的各位评委是认真负责有良知的
我认为参与本次评审工作的各位评委是认真负责有良知的,从评审结果看是成功的,这是大家的共识。评委们站在对书法事业高度负责的平台上,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谈了对评审的感悟,特别是对国展的一些建议,对评审工作、评审机制、书协建设、直至书法事业发展方向等问题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认真听取的同时,也在仔细思考,其中一些好的建议应该及时得到采纳和实施。在评审机制上存在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这是摆在协会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要认真对待,这是大家关心的,也是整个书坛关心的大事。每次评审都有遗憾,这是正常的,但我们还是尽可能的让遗憾少一些,作品好一些,近年来整体趋势很好,如何做到更好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张海:认为评选机制相对健全,保障了评审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首先是三个感谢。感谢这几天来大家的辛勤付出,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中国书协工作的支持,感谢大家在今天座谈会上的发言。诸位对当前创作现状、评审机制及展览的各方面都进行了思考,也给出了很多建议,我认为都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有很多可取的地方。第二点,我希望大家能够客观的看待评审结果。大家一致认为评选机制相对健全,保障了评审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高水平的评委也保证了最终评审结果的公信力。第三是对于存在的问题如何加以解决,这是需要诸位更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为此我提几点希望:一是希望各位评委要提高危机忧患意识,二是希望大家有创新意识,三是希望大家提升团队意识。
陈洪武:本次评审在公正、民主、和谐的情况下展开并顺利结束,实现了我们最初预想的目的
各位评委在很短的时间内做了非常诚恳的发言,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在对中国书协评审工作的厚望当中,饱含着深刻的期望和期待。评审工作近乎于挑战性的工作,它总是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这是谁都不能避免的。总的来讲,各位评委对中国书协的评审组织、评审机制等各方面都给予了比较中肯的评价。本次评审在公正,民主、和谐的情况下展开并顺利结束,实现了我们最初预想的目的。大家普遍认为评审工作是业界对我们的重托,是关乎书法事业在当下的繁荣发展的大事,对于大家提出的这些颇具启发性的意见和建议,应该说给我们中国书协的工作人员打开了一扇窗,回去后我们要进行整理,不断完善和改进今后的工作。总之,感谢各位评委、感谢广西书协为本次国展广西展区评审工作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书网 ( 粤ICP备16035132号-1 )

GMT+8, 2024-11-24 10:16 , Processed in 0.06377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