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96|回复: 0

(广美书法杂谈)祁小春:书房是读书、写字、会客的地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4 11: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注册/发帖,力挺大学生书法学习与交流,助推高校书画协会联盟与合作!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右艺分子 于 2011-10-14 12:04 编辑

稿源:[南方都市报]




    祁小春在书房。


    书房的隔壁是工作间,是祁小春写字的地方,墙上挂着深圳画院严善醇的水墨画作品。


    祁小春每天写一幅字,印章、印泥也成为书桌上的必备品。


    祁小春尤为喜欢浮世绘,书房中显眼地摆者一套的《浮世绘聚花》,它是目前日本所出版的浮世绘全集中档次最高、内容最充实的一部,在市场上售价不菲。祁小春认为,中国的人物画家应该学习浮世绘的笔法



酷爱浮世绘

    祁小春在2007年接受广州美术学院的聘任后,将自己在日本的书房全部“打包”运到了广州。学校按照教授的待遇,分给了他一间课室,按读书、写字、会客的功能,划出来了三个区域,略加装修,就成了一个舒适的空间。

    在广州已经生活了三年多的祁小春,除了依然读着这二十多箱从日本带回来的书,他还继续延续着他在日本的规律生活,每天起床很早,到书房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做上近百个仰卧起坐,然后才开始读书。

    祁小春书房中的宝贝,是一大批成套的日本原版书,它们可谓是以集团军的规模占据了一排排书架,蔚为壮观。

    其中一套《浮世绘聚花》在书房中非常打眼,全书淡黄色精装,书脊使用了不同的颜色,色彩斑斓,通过颜色就能辨别出不同的分册。这套书汇编了大英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等世界各地美术馆及私人所收藏的浮世绘精品六千余件,其中有不少是从未公开发表的中晚期珍品。

    祁小春的研究方向是古文字、书法史,喜爱浮世绘算是一项业余的兴趣。“浮世绘中的人物描写,极为传神、生动,是研究当时的服饰、社会风貌非常难得的材料,”祁小春说,中国的人物画家完全可以从其中得到一些启发。

    在日本,祁小春还会偶尔去买一些浮世绘的版画挂在家中,不过,他在如今的书房中挂的是一幅水墨画,是深圳画院严善醇的手笔,一条简约的横线,贯穿了整个画面。除此之外,挂在墙上、还没有来得及装裱的都是他的一些闲笔。祁小春保持着“一日一书”的习惯,对篆书最为偏爱,写好了,就上传到博客上,作为自己的“功课”记录。

    竭泽而渔的“资料狂”

    书法研究专家在做学问的同时,还在家中写字,在日本是严重犯规的。“这在日本学术界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祁小春说,书法家卖字,是会招人批评的,至于书法研究的专家到底是不是不应该写字,尚值得商榷,“但是,国内书法圈评价系统的混乱,确实使这个成为了一个问题。”

    对于有写字瘾的祁小春,这是一个很大束缚,不过,他认为一名学者能否冲破这样的怪圈,不在于自己有没有写字,而在于是否做到了学术自律。祁小春的书法研究对象是王羲之等书家,不涉及当代,都是些故纸堆里的活,“这就不涉及当下的利益,隔开了一定的距离。”

    在祁小春的书房中,《原色日本の美术全集》、《金文通释》也是他比较得意的收藏,这批丛书即使在国内一些藏书极为丰富的图书馆中,也是不容易找到的。正是考虑到这样的情况,祁小春干脆就将自己在日本收集到的书籍和研究资料,一锅端地搬到了广州,由于日本美术的资料比较完备,堪称广州美术学院的一景。

    祁小春曾在日本留学、工作长达18年,可谓深受日本学风的影响,完全成了一个“资料狂”。祁小春认为:“作为一名做学问的人,一定要重视资料,尽量做到涸泽而渔。”

    把小问题做成大问题

    “在日本,书房就应是学者的战场,精力高度集中,保持研究的‘临战状态’”,祁小春说,“日本学者很讲究‘坐拥书城’的研究状态,一般大学教师都有自己的个人研究室,室内摆设也彼此都大致相同,除了桌椅之外,周围都成为资料的海洋。”日本学者为了搜集资料不遗余力、不惜重金、必致之而后可的精神,令他深感佩服。

    日本的学术研究,“喜作细读研究、以小见大的学问”。祁小春认为,在做具体琐碎的资料整理过程中,可以沉静下来慢慢阅读勘察资料,久之就可以发现问题,虽然所发现的问题不见得很大,但却能从细小精微之处推导出重大的学术问题。

    作为王羲之的研究专家,他在《兰亭序》真伪问题研究中,主要精力就放在抠细节、抓漏洞上,结果还真找出了许多问题,其中有些问题看似很小,但随着研究的推进而逐渐演变成大问题。

    “把小问题做成大问题,是我的基本研究特征,而这一方法能否有效运用,关键就在于对问题细节的观察与把握。”祁小春说,怎样不读死书,并且能把书读活,就在于要在读书过程中,寻找文献记载里容易被人疏忽的“漏洞”,敢于质疑学界的所谓“定说”,并在反证辩难中使自己的观点逐渐站住脚。

    谈到祁小春的读书方法,他的朋友王元军如此评价:这些文献到了他手里,都得经过他那挑剔的眼光审视,真的、伪的,能用的、不能用的,一些看似鸡零狗碎的材料,他统统纳入视野,非得追究到底。“老祁正如水蛭,使劲钻研,直到见血!”

    祁小春研究书法并在王羲之研究上取得成绩,与他的读书方法应该有很大的关系。这位198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经系的本科生,总是在兴趣之间跳跃,先是留校进入古典整理研究所,后到日本国立京都教育大学做访问学者,并考入立命馆大学攻读文化史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祁小春说,他能实现这样的跨界,“和有欲望有关”,因为总有一些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同时又恰好有一颗好奇的心。

    祁小春,1961年出生于南京,198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并留校古籍整理研究任助理馆员。1989年应日本国立京都教育大学邀请作访问学者。1993年考入立命馆大学攻读史学硕士和博士。1999~2002年历任立命馆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讲师。2002~2007年任佛教大学文学部专任教师。2007年回国,现任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

    采写:
    本报记者 钟刚
    摄影:
    本报记者 黄集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书网 ( 粤ICP备16035132号-1 )

GMT+8, 2024-12-4 16:06 , Processed in 0.06649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