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写吧。
【千寻幽洞浴云衣】---吴湖帆大家。 石淙会饮在嵩山东南13公里的西刘碑村外,有一条转向西流的小河,流过狭窄的溪涧以后,豁然开朗,展现出百米左右宽,l 000多米长的东西长峡谷,南北两岸,悬崖陡峭,险峻异常,东曰小石淙,西曰大石淙。石如稠林之笋,旁无寸肤,布满谷底,有如老公颔首,有似童子击掌,有若雄鹰展翅,有像卧牛反刍,有如群鹤嬉戏,大小高低各不相同,貌势形状千姿百态。水从石间流,石在水中立,迂回冲击,淙淙有声,因而自古命名“石淙河”。中有一潭,面积约6 000平方米,形如车厢,称“车厢潭”。潭中有一大石块浮在水中,高出水面3米有余,顶平如案l0余平方米,可容十多人在其上饮酒赋诗。据史书记载:大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五月,武则天曾率群臣在此宴会赋诗,镌刻在坐北向南的天然劈立大崖石上,人称此岩为“摩崖碑”。正中是武氏自作“夏日游石淙”:
三山十洞光玄篆,玉峤金峦镇紫微。
均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
百仞高崖藏日色,千寻幽洞浴云衣。
且驻欢筵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
其余是太子李显、相王李旦、梁王武三思、奉宸令张易之、麟台监张昌宗和狄仁杰、姚元崇、李峤、苏味道、崔融、阎朝隐、徐彦伯、薛曜、杨敬述、沈佺期、于季子、宋之问等的《侍游应制》诗17首。由奉宸大夫汾阴县开国男薛曜奉勒书丹,骨锋瘦劲。文中曾用有:天、地、君、臣、日、月、圣、星、国、初等ll个字,是武则天增减前人笔画自造的新字体。
李显诗:三阳本是标灵纪,二室由来独擅名。霞衣霞锦千般状,云峰云岫百重生。水炫珠光遇泉客,岩悬石镜厌山精。永愿乾坤符睿算,长居膝下属欢情。
李旦诗:奇峰嶙峋箕山北,秀峨岩蛲嵩镇南。地首地肺何曾拟,天目天台倍离惭。树影蒙笼障叠岫,波声汹涌落悬潭。但愿紫宸居得一,永欣丹依御通三。
武三思诗:此地岩壑数千重,吾君驾鹤口乘龙。掩映叶光含翡翠,参差石影带芙蓉。白日将移冲叠巘,玄云欲度碍高峰。对酒鸣琴追野趣,时闻清吹入长松。
狄仁杰诗:宸晖降望金舆转,仙路峥嵘碧洞幽。羽枝遥迎鸾鹤驾,惟宫直坐夙麟洲。飞泉洒液恒疑雨,密树含凉镇似秋。老臣予陪元圃宴,余年方供赤松游。
张易之诗:六龙骧首晓骎骎,七圣陪轩集颍阴。千丈松罗交翠幕,一山秀水当鸣琴。青鸟白云王母使,垂断藤葛野人心。山中日幕幽岩下,冷然香吹花落深。
张昌宗诗:云车遥裔三株树,帐殿交阴八桂丛。涧硷泉声疑度雨,川平桥势若晴虹。叔夜弹琴歌白雪,孙登长啸韵清风。即此陪欢游阆苑,无劳辛苦向崆峒。
姚元崇诗:二室三涂光地险,均霜揆日处天中。石泉石镜恒留月,山鸟山花竞逐风。周王久谢瑶池赏,汉主悬惭玉树宫。别有祥烟伴佳气,能随轻辇共葱葱。
李峤诗:羽盖龙旗下绝冥,兰除薛幄坐云扃。鸟合百籁疑凋管,花发千岩似画屏。金灶浮烟朝漠漠,石床寒水夜冷冷。自然碧洞窥仙境,何必丹邱是福庭。
苏味道诗:雕舆藻卫拥千官,仙洞灵溪访九丹。隐暖源花迷近路,参差岭竹扫危坛。重崖对(竹+耳)霞文驳,瀑水交飞雨气寒。日落宸襟有余兴,徘徊周骊驻归銮。
崔融诗:洞口仙岩类削成,泉香石冷昼含清。龙旂画月中天下,凤管披云此地迎。树作帷屏阳景翳,芝如宫阙夏凉生。今朝出豫临元圃,明日陪游向赤城。
阎朝隐诗:金台隐隐陵黄道,玉辇亭亭下绛氛。千种岗峦千种树,一重岩壑一重云。花落风吹红的历,藤垂日晃绿氛氲。五百里内贤人聚,愿陪阊阖侍天文。
徐彦伯诗:碧淀红涔峨嶂间,淙嵌浮蛆荐成湾。琪树旋娟花未落,银芝窟咤露初还。八风行殿开仙榜,七景飞舆下石关。张荐席云平圃宴,炮煌金记蕴名山。
薛曜诗:玉洞幽寻更是天,朱霞绿影镇韶年。飞花藉藉迷行路,啭鸟遥遥作管弦,雾隐长林成翠幄,风吹细雨即虹泉。此中碧酒恒参圣,浪道昆山别有仙。
杨敬述诗:山中别有神仙地,屈曲幽深碧涧垂。岩前暂驻黄金辇,席上还飞白玉厄。远近风泉俱合杂,高低云石共参差。林壑偏能留睿赏,长天莫遽下丹曦。
沈佺期诗:金舆旦下绿云衢,彩殿晴临碧涧隅。溪水冷冷杂行漏,岩烟片片绕香炉。仙人六膳调神鼎,玉女三浆捧帝壶。自昔汾阳纡道驾,何如太室览真图。
于季子诗:九旗云布临嵩室,万骑星陈集颍川。瑞液含滋登禹膳,飞流荐响人虞弦。山扉野径朝花积,帐殿帷宫夏叶连。微臣献寿迎千寿,愿奉尧年亿万年。
宋之问诗:离宫秘苑胜嬴洲,别有仙人洞壑幽。岩边树色含风冷,石上泉声带雨秋。鸟向歌筵来度曲,云依帐殿结为楼。微臣昔忝方明御,今日还陪八骏游。
摩崖碑的悬崖正在水潭深处,拓片时用竖杆一头插入水下,并在碑崖上边凿眼搭架。因此,现在诗文碑上留有一横排小洞,直径20厘米。对面南崖上有袁宏道的题诗和不少历史名人题刻,如“千仞壑”、“涧唇洞”、“水营山阵”、“傅梅七次到此”等,还有残留的“奉宸令”三字。
摩崖前右边有一座天然悬空石洞,从这个石崖西攀缘爬上,进入西洞口,慢慢穿过走向东边的一个小口,面对着潭水东边沿的入水处,每逢农历七月,潭中的鱼逆水而上,和东来之水顶头 撞击,翻身跃起一米多高,蔚为壮观,入八月便顺水而下,因此,有“七上八下”之说法。此洞内每逢酷暑炎夏,荫凉清爽,又有微风飘扬(穿洞风),顿感心旷神怡。洞中有一天然长方形石板,约2米长,1米多宽。传说武则天当年游石淙时曾躺在此处休憩,因而习称“娘娘坑”。
北崖有武则天庙。往年庙内供武氏塑像,头上起云髻,足为三寸金莲,像前供桌放有不少小脚花鞋。据唐史记载,唐武后于久视元年建三阳宫于此,后来武后及太子相王旦、太平公主以及群臣等屡次如宫避暑,有时数月始还京都。长安元年,武后患疾于三阳宫,给事阎朝隐,往祷于少室,沐浴伏身俎盘为牲,受到武后褒彰。后张说屡次上疏:“御苑东西二十里,榛丛溪谷,池亭奇巧,削峦起观……然而崿坂之峻,过夏涉秋,道环山险,扈从兵马,日费巨资……”,以及狄仁杰谏于马前,武后终于接受建议,命武三思毁三阳宫,以其材移往万安山作兴太宫,今俱废。
来源:《中岳嵩山》/崔炎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