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畅野 发表于 2014-10-9 08:55:49

阿野风采

这是我学王铎的

林畅野 发表于 2014-10-9 09:01:07

周松林印象

代序一

    第一次对周松林名字有较深印象,是在06年下半年学校的一次书法展览上,当时他的篆刻作品获得了二等奖,在学校喜欢篆刻并有一定水平的学生并不多。2007年初他和林畅野倡办相思湖印社,便与他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随着一系列活动的开展,逐渐认识到,他对书法的痴迷相比我和梁春在读书时的状况有过之而不及。虽然在读大学时我和梁春老师多次参加省级展览并走上课堂讲授书法,但同时期相比,松林对书法学习的深入远远超过了我们,可以说在广西民大学生中首当其充。难能可贵的是他学书的心态和途径:汲古溶今,意在通会,溯古极今。   
    学习书法关键在于“技”和“道”的修炼与体悟,最重要的是对“古”和“今”的“通会”。从本次展览不难看出松林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   
   一 涉猎于书法和篆刻两个领域,以书养印,心印悟书。深入体悟书法,篆刻在线条,造型,布局上的共通之处和各自的特色。
   二 临习古代各种书体,法帖,广泛吸取营养。不管经典、民间作品都能用心在临习和体验。换句话说松林这小伙子鸡鸭鱼肉,粗粮水果青菜甚至野菜都吃,营养好得很啊!可以感觉到作品中的古雅气息扑面而来。      
   三 游走于各代名家经典如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芾、苏东坡、祝枝山、王铎等,不敢说他现在就能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但能通过临习体验“源”与“流”的关系,在技法上感受书法的系统与流变,对于积累对“道”的体悟有很大的好处的。
      四 关注时代审美风向,努力寻求现代书法诉求的形式。应该说,松林在这方面的反应是非常敏感的,如对线条的夸张运用,结构变形,空间构成以及作品的后期制作等,都能从现代书法展览的形式中获得美感因素。
   五 活跃于书法创作与书法活动之间,关注社会,努力发挥书法的审美功能与社会文化功能,努力去实现书法的文化身份与地位。松林与林畅野发起创立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印社,又倡导相思湖书法群,在汶川地震后,发起联合广西民族大学团委、南宁市西乡塘区宣传部、文体局单位和广西区书画名家三十多人,在南宁市友爱广场举行书画作品义卖,为灾区的重建,献上一份爱心。随后与林畅野又创立周林读书班,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同时输出传统文化,为学习书法需要帮助的师弟师妹们、外国留学生等服务,同时利用假期到安微.山东.甘肃.等地进行社会调查,丰富自己的阅历。可以说学习书法,注重内心的修炼,要耐得住寂寞,但我说书法应更多的社会服务,让更多的现代人群感受书法的美感与文化意味。松林两方面目前都做到了。                     最后说一说松林以后学习书法要再进一步明确的东西:
    一 要进一步深入学习体悟,有时读帖,探求法帖的规律比苦练更有效果。目前对某些知识点、技法的学习有浅尝辄止的感觉。
    二 要进一步明确学与用的关系。要深入去学,也要深入去用,学了什么,要用什么,不要为时风所影响。从目前来看,临摹作品已得古人三味,有很好古雅的气息,但一看到创作的作品有很多时人的习气,过于程式化,内在的精神较少,学的是一套,用的又是另一套。这如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是不足取的。   
    三 进一步探求“道”的内涵。对于“技法”有了正确的方法,通过苦练便能掌握,但“技”进乎于“道”,先靠练习是无法达到的。为什么王羲之这样写,米芾这样写,颜真卿又这样写,张旭光先生有很多粉丝,泥古先生有很多粉丝,他们之间有哪些不同,多思考会让人更加睿智,更加自信,也会更加勤奋。   
      松林准备毕业走上社会了,祝时常笑眯眯的他,阳光灿烂般的帅哥,事业,艺术和生活一路高歌!                                 

                                       李达旭于厚生堂                              
                                       2010年5月25日晚

右艺分子 发表于 2014-10-9 11:47:43

济济一堂{:soso_e18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阿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