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绢本处理法
从这次大家的讨论我稍微知道了大家所面临到的问题我所说的部分是由直接修复古代作品与临模和科学的经验
因为一些时代的动荡
目前留下的大概都是清代的方式了
古法也大都是片面而残缺
这点也是没法的
我将就古代文献与科学的方式为大家说明
与其说先谈论到底怎么上色
我们该先谈论该怎么处理绢
首先我觉得该先谈 绢到底是什么东西
必须很正确的了解 不然根本无法正确了解差异
纯正的绢是蚕所吐的丝而织 当然丝也会因为蚕而有差
像山东的某些蚕种的丝偏粗而略青
这时应该会有人想丝不是很细吗?不会断吗?
是的 必须先经过搓丝这个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将无数条细丝搓和成一条粗丝
也才造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绢布上所看到的粗细
别小看这个部分 这个部分相当的重要
举例来说 如果丝用的多 整根绢丝就比较粗
如果搓丝(有点像把丝螺旋般的搓成一根)搓的紧
将来织成绢布 收缩也会厉害
另外搓丝不良 也可能造成部分断裂
若加上了化学纤维 则也会改变收缩率 和绢丝将来受矾的效果
了解了搓丝后 我们就来织绢吧
首先织绢时 特别是古代时并不是要想织多大就织多大
而是看织布机的幅宽决定 就算能织也得遵照一些礼法规范
特别是大幅绢只能在古代的帝后御用和重要的佛像作品才见的到
所以古代的作品特别是大幅的作品 非常多拼绢的现象
现在则因为科技进步 这问题并不明显
以上是幅宽的规范
接下就得织了
通常织的时候都是织成一整卷
所以贯穿整卷的长的纵丝当然超出横丝很多倍
为了让整卷够紧实 纵丝也得拉紧 所以从她们长短的的比例来看
纵丝收缩的当然会比横丝来的强很多(我的说法得建筑在正常织法上)
另外由于梭子穿的方法不同 丝织得方法也会改变
所以也会影响 到时后上色和受矾的问题
当然纵横丝的间距则直接严重影响了绢丝的透明度和背后上色的效果
这样绢布就大概说明了
接下来得说明绢织成后的处理
有些厂会直接将整卷绢浸矾水 或是染料来染色(也有搓丝前就直接染色的)
或者是浸水让他收缩 或是高压来压绢让它扁平(也有直接的扁平丝)
所以每个人当然用到的绢都会有差异
另外就算一样的绢也会因为保存状态和天气有改变 这点要注意
特别是绷绢前别让它受潮 不然绢以经发松了 到时收缩不均或不收缩
我想绢画时到底要怎么处理
很多人都有说法
我的答案是
一定要绷在木框上来画
绷绢的木框和油画的内框不同
油画的内框其中一面有斜度
但绷绢用的则是两面都是平的
另外就是木料的不同 油画用的通常含有很多化学药剂
一潮湿就会渗出很多不良物质 至于是什么 厂家有差异
为甚么说非要绷框呢
从保存上来看
是要让收缩平均 让以后绢不会变型和不当收缩
怎么说呢
我想大家都有个经验 我们将一张纸打湿 (整张一起平均受水的条件下)
纸一定是从周围开始往内干不是
这个是物理现象
绢的状况是一干就开始收缩
所以要是不绷框 一刷胶矾从周围开始往内干
没有绷框的状态 就会四周收缩的比中心快
但有绷的状态 四周虽然还是干的快 但在完全干燥的状态前
四周框的拉力会平均慢慢分散
让整张绢平均四方受力
而不绷的是同心圆状收缩
所以有点物理常识的人应当就知道 为什么要绷绢了
而不是听老师说 或是哪学来不用绷的常识了
以科技的状态测量得知
从我分析宋画的颜料层下绢收缩的状况统计
古代也是会绷绢来画
到底要不要绷 我想看到这 不用吵了吧
如果不想要麻烦 我只能说看个人高兴
但学的就绝对不是古典正统的方法
而是晚近分支出来的一些参杂个人手法的流派 这点不勉强 但不会成为了解古法的高手
如果觉得我说的有问题 也欢迎大家提出证据来反驳 要吵架我也欢迎 不过讲话要有依据要合理
另外很多网友都说日本绢不收缩
其实除非奇怪材料织的
所有的真丝绢一定会收缩 (就像烧头发会卷一样)
只是收缩率的问题
不会收缩的 绝对是以经收潮到收缩不了 或是恭喜你买到假绢不然它本来就是矾绢
或是放太久自然产生矾化的绢
另外绷起来上矾也才会让矾的晶体不会局部屯积
怎么说呢
在毛毯或其它上面来上矾
整张绢的重量是直接落在整张上 到是后矾水会不规则
的照着绢的皱褶跑 而不像绷框的绢
所有的力量都由四周贴着的部分接受
所以整张绢在上矾时 是呈现一个微往下垂的一个完整弧面
但也不能无所忌惮的乱涂一通
积一大堆的矾水
还是要适当才好
另外胶与矾的量
我就没法教大家了
因为胶和矾的差异实在太大了
所以靠什么古法吃吃看一点都不准
有些矾很苦 有些还发甜
有些明矾 加了一大堆都矾不起来
有些一点就矾的极好
像我上次用乌兰巴托那来的明矾 就相当的强
量比我平常少了4倍都不漏
所以这点自己找自己能找的到的东西来实验
胶也是同样的
但是可以确定胶原蛋白超过70度
就会粘性大减
所以要注意加热的问题
反正就是要自己多尝试自己能力所及内所取得的材料
从实验会得到经验 而正确的知识就是力量
真是累死了 才谈要绷绢否 又花了一堆时间
一样的严禁转载
最近真觉得是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事情做
自己耍笨发了个绢本讨论的帖子
结果陆续有网友一直发消息问我
搞得自己累死了
说真的 以我的立场来说
这些方法和知识我早就熟悉而熟练了
真的是没必要自己给自己找事做来介绍
今后我再看状况是否要继续写
上次只说到为甚么要绷绢
今天开始来讲怎么绷绢
首先要剪一块比木框略大或刚好大的生绢(用熟绢来绷 之后刷胶矾水收缩也不太明显 可能不平)
将他卷成筒状
之后就来处理木框
一般在古代是用酱糊来粘
但这点不用太在意 接着材料只要不是类似木工用的强力酸性的都可以使用
真正该注意的是一定要整个4边都贴上框
而不能像钉子般点状固定
因为点状固定的状态下
之后刷胶矾水时 也没法让4边平均收缩
所以一定要是四边封死的状态
如果是酱糊 就建议木框在绷的前一天能先刷一次 让木头表面吸收一次酱糊
称之为舍糊 这个动作是让之后政是要绷时能够让酱糊干燥的时间比较长
比较好绷就是
木框涂好酱糊后 就将卷好的绢慢慢展开
然后贴时注意绢丝是否有跟框 呈现水平垂直的状态
然后轻轻的将四边沾在框上
四边都沾上后再开始施力往外拉
往外拉的时候一定要用手掌 而不能用手指
因为手指的面积小 在拉的时候可能只有局部几根丝被扯到
这种状况容易造成 到时后局部的施力过大或不足
整张的松紧差异太大 刷胶矾水时 收缩也会不平均
绷好之后到完全干燥的1两小时 最好还是在旁等着
以免脱落 或局部绢缩回去
所以要注意绢是否有拉紧
完全干燥后 刷上胶矾水 绢会开始收缩
除非事没有绷好或是绢在绷前就沾染了湿气
不然应当会变得相当平整
一般是正面横向上一次 背面横上一次
最后在翻回正面直上一次
每次都要等干
有时后画面过大时
刷胶矾水前先在木框中间放上横木比较好
绢收缩的力量是很大的
所以放上横木是以免收缩时绢拉歪木框
等干了在收起横木就可
很多画家都有个很严重的错误就是
水干了 并不等于胶也干燥了
所以根本无法在一天内完成胶矾3次
如果没有每次上矾都等待上回胶矾都干透才上
就很可能造成漏矾或是以后颜料松动
可以说是后患无穷
这也是为甚么很多人刷了很多次胶矾
或是很浓的胶矾都会漏矾的很大的原因之一
一般我都是取很稀的胶矾水的比例
胶约百分之1 矾是百分之0.1
胶我一般是用牛皮胶或是鹿胶
至于差异则不明说 有很艰深复杂的部分
除非是材料学研究者
一般的日本画家也不太清楚
这个部分就撇开不谈
成为可以描绘的绢后
在放个几天让他收缩安定后
就能成为很好下笔的绢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