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31|回复: 0

師兄荆鸿:方寸顽石展乾坤(福山老乡大连邻居同门师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9 11: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注册/发帖,力挺大学生书法学习与交流,助推高校书画协会联盟与合作!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13   


荆鸿的篆刻,方寸之间,动感十足。
  30多年前的一个清晨,渖阳一个年轻记者,突然接到去北京采访胡风的紧急任务,他兴奋不已。没承想,来到胡风家门前,门上赫然挂着“遵医嘱,谢绝采访”的牌子,眼看无法完成采访任务,记者灵机一动,跑到荣宝斋买来石头、刻刀和印泥,亲手为胡风刻就一方印章,故意卖了个关子,只将盖了印的拓纸连同写有联系方式的小纸条一起塞进了胡风家的门缝。不出所料,第二天,胡风就接受了采访,还一再叮嘱记者来时千万别忘了带印章。
  这个年轻记者就是荆鸿。
  ●巧机缘结一世情  
  荆鸿家在番禺。午后,我们匆忙赶往,不免疲倦。推开院门,心境竟瞬间平缓、澄明,倦意全无。那一道铁门,仿佛将户外的红尘隔绝,独护起一方桃源。
  不外是普通的别墅人家,但那台案桌椅、书画匾额……装饰布局无不透露着静谧祥和之气。院中那大大小小、方方正正的石材散漫而踞,却不显杂乱。看到荆鸿的篆刻,方知居如其人,篆刻亦如其人。
  主人荆鸿迎面走来,步履矫健,神态安详,虽年过花甲,却全无老态。谈起和篆刻结缘,还颇有一段佳话。
  童年时,荆鸿生活在大连,机缘巧合的是,郭沫若的第二任夫人安娜恰好是荆鸿家的邻居。父亲是书法家的荆鸿有样学样,出于好玩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时不时地还拿块石头刻印玩。8岁的一天,和往常一样,小荆鸿又来到安娜家串门,这天恰逢郭沫若来探望安娜。无意间,郭老看到邻居家这个小孩刻的印章竟有几分像模像样,非常惊喜,认定荆鸿为可造之材。为了培养荆鸿,惜才的郭老专程从四川将我国著名诗人、书法家蓝菊荪先生请到大连来教授荆鸿。
  因缘际会,尚懵懂的荆鸿在蓝菊荪的严格要求下,从背诵先秦古籍开始系统学习古典文化,为书画和篆刻打基础。荆鸿笑言,“起初,年少贪玩,每天放学后去蓝老师家学艺也是被迫,主要图的还是蓝老师家里好吃的,但时间久了,对书画、篆刻的感情就越来越深。”行万里路成一家印
  不知不觉间,治印已数十年,这妙手偶得的篆刻技艺为荆鸿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出其不意,以印为媒结识了一众朋友,其中不乏朱光潜、秦牧、叶圣陶、矛盾、欧阳山等各路名家。口口相传,互相举荐,荆鸿虽足不出户,他刻的印章却已遍布大半个中国。
  身居东北一隅,虽已名震一方,但荆鸿更希望能通过全国巡回展览的方式,检验自己数十年的篆刻成果,广结天下篆友。
  一不做,二不休,1996年,刚过知天命之年的荆鸿放弃了《辽宁日报》的工作,驾着一辆由中巴车改装的“大篷车”出发了,从北到南,吃住都在车里,“行万里路、收万种姓、刻万家印”,一把刻刀走天下。

篆刻作品《坎为水》。

  就这样,一路走,一路刻,“大篷车”行至广州才暂时停歇。荆鸿说,“广州人太热情了,爱印的人很多,每天都有约,每天都在刻印,会友,参与各种活动,于是就停留下来,一直到今天”。
  篆刻的流派很多,但能自成一派实属不易。国画大师齐白石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对于篆刻来说同样如此,“学篆刻不难,要学好篆刻,在艺术上更上层楼就一定要跳出原来学习的框框,形成自己的风格”,荆鸿深知此艺术之道。虽师从蓝菊荪先生,但他一直在摸索自己的风格。
  随着大篷车一路行进,捉刀篆刻已达40多年的荆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自幼在古文化的浸淫中长大,荆鸿一直锺情于在篆刻中将甲骨文、金文、图腾以及篆刻结合起来,用富有意味的形象表现文字,增加文字丰富的文化内涵。“万里”路途中,荆鸿发现,自己的这种篆刻风格在篆友的鼓励下不断得到印证,他更心中有底。
  “广义地讲,就象形文字来说,每个文字其实都是一个图腾,在我看来,图腾是个广义的概念,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形象美”,荆鸿将自己这种用富有意蕴的形象来表现文字的篆刻风格命名为图腾派。
  看荆鸿的篆刻,方寸之间,动感扑面而来。问及这动感之来源,方知这恰是图腾派篆刻的独特所在。“使文字体现建筑的美感,人体美,运动美,舞蹈美,音乐美,印章也要有自己的节奏”,正是荆鸿的图腾派力臻达到的境界。
  为达到这个境界,每刻一方印,荆鸿都会查阅《说文解字》、家谱、家徽等大量的史料,透彻瞭解造字法以及姓名的渊源等信息,融会贯通,将文字形象化于方寸之间的印材上,使文化渊源和美感贯彻其中。为创作一方完美的印章,荆鸿可谓费尽苦心。而对于篆刻者本人而言,心灵亦得到历练,“篆刻,就好似用刀写字,需静心凝神,提刀运气”,经过精心构思,使立意和美感和谐相容,充溢字间,刻印也不失为修身养性的妙方。
  转眼间,荆鸿在广州已7年之久。如今,他忙碌在莲花山上,力图将甲骨文按笔划和音序排列全部篆刻在石头上,“建立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甲骨文园”。但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并不打算就此长久停留,“过几年,我还要走下去,毕竟,全中国我只走完了一半。”  

把《道德經》搬上雲洞岩

荊鴻閒時對《道德經》產生了濃厚興趣。他鑽進圖書館,研讀《甲骨文編》、《上海博物館館藏印集》等中國歷代篆刻書籍,將戰國的官、私璽,秦朝的磚,漢朝的瓦,魏晉南北朝的烙馬印及各朝各代的鳥蟲篆、吉語印、肖形印、泥封、花押,一直到現代吳昌碩、齊白石為代表的南北兩大流派的藝術特色都研究了一番,吸取姊妹藝術的養料,博採衆長。
在此基礎上,荊鴻開始構思《道德經》的篆刻。自一九九四年信手刻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句之後,便一直刻到兩年後完成「人之道,為而不爭」的最後幾字,《道德經》全文總共刻下了1109枚印章。為表達對老子的真誠,荊鴻選擇了老子故里、福建漳州的雲洞岩作為《道德經》篆刻作品的歸宿,將其1109方印章原樣放大鐫刻在雲洞岩五百平方米大的石崖上,創造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篆刻作品「雲洞岩摩崖篆刻」。這些篆刻印章最小的也有0.4平方米,最大的達2.4平方米,幾乎涉獵了中國篆刻的所有流派和風格。
如今,忙碌於廣州蓮花山上的荊鴻,正力圖將全部甲骨文按筆劃和音
序排列篆刻在石頭上,擬建立「甲骨文園」。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文化艺术部主办的“荆鸿图腾篆刻展”将于11月上旬在河南报业大厦一楼大厅展出。
  荆鸿,曾在内地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目前是香港中和文化出版社董事长,香港中国印社社长,是我国著名的篆刻艺术家。他从艺四十余年,十二岁开始捉刀篆刻,先后从师于郭沫若、蓝菊荪、宗白华、臧克家、赵阜、吴兰英等名家。多年来,他用篆刻来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很大。他曾花了两年时间将老子《道德经》篆刻成1109枚印章,在国内巡回展出时轰动艺术界。篆刻作品《易经》、《三字经》、《金刚经》等都引起了关注。
  据介绍,荆鸿长期致力于甲骨文和图腾文字研究,出版有多种专著20余部。他还创建了全国首家姓氏图腾博物馆,创立“图腾篆刻派”。此次来郑,将展出荆鸿图腾篆刻作品60余幅,是其多年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


http://www.sznews.com   2009-04-15 11:16  深圳新闻网    【字号:大 中 小】





“日”字的9种写法。


  莲花山有本“摩崖字典”

  按照它们现代汉语意思的音序排列。

  从去年6月开始雕刻,花了4个月完成,再刷成红色。

  最大1平方米最小20cm×30cm

  深圳新闻网讯  在广州莲花山上,有一块50m×100m那么大的红砂岩,这块红砂岩上面雕刻着5000多个甲骨文字。这些甲骨文的雕刻者叫荆鸿,他从小就开始学习篆刻并研究甲骨文,有趣的是,在大连长大的他和著名的甲骨文专家郭沫若是邻居,就是在郭沫若的影响下,他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研究甲骨文的旅程,现在他已经把收集到的5000多个甲骨文字编写成了一部甲骨文字典并雕刻在了莲花山的巨大岩石上,这块岩石被他称为甲骨文的“摩崖字典”。

  有艺术感又含文化底蕴

  在莲花山桃花源的巨大的红砂岩上,5000多个甲骨文字按照它们现代汉语意思的音序排列着,雕刻的面积有50m×100m大。荆鸿说,这些甲骨文字是他几十年来研究收集的,也是他的甲骨文字典里面的全部文字,荆鸿说,这是刻在石头上的“摩崖字典”。

  在这些甲骨文中最大的一个字有1平方米那么大,最小的一个字有20cm×30cm那么大,光一个“日”字就有九种写法,“月”字也有六种写法,有不少甲骨文字是象形的看起来很形象生动。荆鸿说:“我从去年6月份开始雕刻,花了4个月的时间才完成,现在想想觉得很有成就感。”这些甲骨文被雕刻完成之后,荆鸿和他的学生又把这些字刷成红色,远远望去,这些甲骨文既有艺术感又富含文化底蕴。

  荆鸿说,当初他跟莲花山的有关负责人说要在这块巨大的岩石上义务雕刻甲骨文,1分钱都不收。“当我把想法表达出来之后,马上得到了莲花山有关负责人的肯定,他们说如果雕刻上古老的文字,会增加莲花山神秘的文化色彩。”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06年荆鸿王德谦与恩师蓝菊荪大连合影





王德谦书甲骨文---林有鹿游


恩师蓝菊荪题耕石书屋旨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书网 ( 粤ICP备16035132号-1 )

GMT+8, 2024-4-24 08:18 , Processed in 0.06808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