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2|回复: 0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上海展区)部分获奖作者感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7 17: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注册/发帖,力挺大学生书法学习与交流,助推高校书画协会联盟与合作!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郑庆伟
    这次全国展投了一副草书作品,没有请专家看,也没有和朋友交流,一切都是在很平淡的状态下进行的。在截稿前十天写好,截稿前五天寄出并获了奖,是我的幸运!
    我是矛盾的统一体。喜欢古典、怀旧,追溯悠远的历史,和古人对话;喜欢古曲的哀愁,抹一缕心伤;用发黄的残纸,书写魏晋的线条。同样,我喜欢时尚、现代,喜欢放飞梦想,义无反顾的随性而为;喜欢摇滚和足球,在竭嘶底理和对抗中宣泄张扬;喜欢自驾,在荒无人烟的僻壤纵情率性。在书法艺术的追求上,矛盾始终陪伴着我——传统与现代、对立与统一、矛盾与和谐始终贯穿于我的学习和创作,在思辨、痛苦、沉寂中,我逐渐清醒、勇敢、成熟。
我的学书历程始终沿着行草书为主线,篆隶为延伸的脉络进行着。追求古意是我学书的着眼点,碑帖结合是我学习的方向。我认为作品要直抒胸臆、狂放不羁,力争在作品的精神气质上昂扬浪漫,在气息上洋溢一种娴熟生新之气。在精神气质上追寻古意,但表达过程中要使作品从晋人文雅的书风中脱化出来,具有时代的特点,从而使表达更为精警劲健,感情上的表达也更为准确深入。这些想法虽然表现的还不到位,但是一直在努力尝试。
    感谢各位师长、朋友对我长期的鼓励和帮助!我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我会再努力!   
金泽珊
   我崇尚自由的书写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多的摆脱经营,拥有更多的邂逅,真正的艺术品是要带有偶然效果的,是不可复制的。因此,我在创作时,一切影响或者干扰我这种状态的多余行为,我都会尽量避免。在下笔的那一刻,顾及越少越好。我想寻求一种真正的艺术创作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让我享受书法创作,并达到抒发性情的目的。所以在这次十届国展作品的创作中并没有刻意去做什么准备,选择什么吉日,是在生活中一种自然的状态下。记得那件作品是在距离截稿日期还有一周时间完成的,没想到一定能获奖,但是渴望着获奖,面对鲜花和掌声固然让人兴奋,但是一件感性无声的视觉艺术创作能够得到认可和理解,那真的是最幸福的。。。。。。。
林邦德
   就这次参加“十届国展”获奖的作品而言,此拟用中医处方的形式来表述我的学书理路和学术思考,以求教于诸方家及同好。
【辨证】临池10年以上,且备相当功力者,然面目单一,习古而泥古,消化瘀结,进步郁滞,入展几率虚弱。
【治法】拜访名师,静心临习,善于思考,注重学法,并适度参加相关培训、
展事活动。
【方名】行草书法滋补汤
【组成】商周甲金之奇古(少量),秦汉篆隶之风骨(少量),魏晋行草之超
逸(适量),唐宋行草之雄肆(少量),元明行草之秀润(适量),现当代行草之通灵(少量),传统文化之学养(少量),中国画画理之常识(少许),当代艺术思潮之趋势(少许),当代书法展厅之文化(适量),当代书法评审机制之标准(少许)。
【用法 】先将诸药用心思充分浸泡后,再用文火煎熬。服用后,再用适量之淡定凉水冲服效果尤佳。一般数年为一疗程。
【禁忌】出名心切、虚火上升者忌用。欲以书法敛财者忌用。愈学自觉愈易者勿用。功力弱者慎用。
余继忠
   辛卯仲夏,全国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作品征稿在即。周末晨起,欣遇小雨光顾,吾性喜雨雪天气,窗外淅淅沥沥,室内檀香袅袅。关掉手机,电脑古筝音乐响起,读前贤《忠经》一书,创作欲望油然而生。
作品创作风格以章草为基础,取简帛行草书、简牍、魏晋楼兰残纸等元素。作品以小字书写,用笔力求干净利落,注重细节的变化与处理,使作品拙中见巧,粗中见细。并在结体大小、字数、墨色及章法错落上不刻意讲究,随心所遇,注重书写性,强调自然书写状态,表现书法“原生态”。
性情书写数张选其八,左右各四拼接而成,即日快递寄出,出征本届国展上海展区。
钱玉清
    古人把书法讲得太玄,今人把书法说得太神。我简单的认为书法就是把汉字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美化她,也就是把她写“好看”了。当然,这种“好看”是建立在你是否具有对历史经典的解读、领悟并成功运用到自己创作过程中的能力的基础之上的,同时,经过长期的揣摩、调整、完善,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独特个性语言并为世人所认可和接受的“好看”,符合或基本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标准,使之大众化、社会化、平常化,并为更多的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我所追求的并催生我努力把字写“好看”的理由和动力。  
李建明
    九届国展获奖后,网友及书界高人多有评价,褒贬各执。拨冗细品,觉得都很中肯。我从内心真切地感谢他们,使我从不同视角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小楷的表现形式,或手卷,或册页,或小品,但都不符合这次国展投稿之要求。我也曾感到困惑,多 蒙毛毅先生提点。若此样式,前后写了三遍,寻求疏密、庄谐之对比,在规制上,实际上还属册页之范畴。
在纸张选择上,字心采用泥金纸,旁批采用泥银纸,以求色彩上的差异,且这二种纸着墨感觉不一,徐疾有别,但都利于小楷之细部表现。
李在兵
    得到获奖的消息,有激动,有兴奋,也有感慨。总结这次获奖,是偶然也是必然。必然来说,我准备充分。窃以为,江浙一带写二王行草,形美而线条不扎实;四川人写行草,线条扎实而字形不美。于是,我在锤炼字形的基础上,增多了绞转用笔,增强了线质,使这幅作品质实而研美,有别于其它。章法上,我强化了书谱中的撒豆原理,使紧者更紧,松者更松,加大用笔用墨的对比。形式上,我没有过多的去考虑,拼接追求大方而朴实,不矫揉造作,顺其自然,如此而已。
周建军
    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被誉为“中国书坛的奥林匹克”,感谢国家对我们书法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感谢中国书协、感谢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为我们书坛、作者提供这样的一个学习、交流、提高、进步的平台和良好的环境及氛围。书法是我国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自幼酷爱我国传统书法艺术,刻苦学习研究我国古今及当代书法艺术,潜心研习各种书体、各类门派,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去写,擅长巨幅大作毛体、启功体、张海体等,尤其古代的各种碑帖更是喜爱倍加,我主张尽可能的去博览群书,集百家之长于一体之中,包括现代人的都有很好的借鉴之处,要会古还要通今,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我在十届国展的创作上,就是用我平时的书法创作经验和知识的积累,静下来作了一番深思、调整和统一,决定用楷书加上朱砂文字的题跋点缀去创作,又加上若干小楷和题款,丰富了层次感,增强了视觉上的冲击力。说实话,写楷书很难,欧阳修在《跋茶录》中说:“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又以小字为难。”清钱泳在《书学》中说:“工画者不善山水,不能称画家;工书者不精小楷,不能称书家。”在书写的内容上我又作了合适的选择,整幅作品追求素净典雅。
    我会把这次十届国展的获奖,作为自己的一个新的起点,为我国的书法艺术瑰宝事业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做出自己更大的努力。
赵理民
    全国书法展被业内称为书法界的“奥林匹克”,堪称书坛盛事,国人瞩目。余之作品获奖,深感荣幸。值此我衷心感谢中国书协所提供的展示平台和评委老师对我的厚爱。
    书法是艺术,书法是生活,书法是民族艺术森林中一棵永不枯萎的苍松。我自幼酷爱书道,少而即学;长后,坚持学习,不敢懈怠。现只求人书俱老,乐在其中。
    一个人成长的因素俱多,自己的努力只是基础,师长的教导才是动力,伯乐的赏识乃是关键。这次获奖,给我的是巨大鞭策和鼓励。我要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我的同道朋友,感谢我的家人,长期以来对我的鼓励、关心和支持。我也要感谢书法,它提升了我的精神境界,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
古人云:为有才华翻蕴籍,每从朴实见风流。我对书法的理解还很肤浅,书法艺术的路刚刚开始走。此次获奖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会继续努力在浩瀚的书法艺术海洋里求索不息。衷心祝愿我们的书法艺术蓬勃发展!
周剑初
    说起我参加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作品的创作体会,可总结为八个字:率意书写,注重形式。
    率意即自然。要自然,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自信。自信何来?首先来自于对书法经典的长期研习。不重视传统,漠视于“法”、游离于“根”、想当然地书写,这样的作品一定不会得到认可。好的作品必须是作者以扎实的基本功作依托,以法度为准绳,并在精神状态的高度自由、心境的完全放松下的随意所适和真情流露。其次要在取法上求“博”。就小楷而言,不能仅仅局限于以历代小楷大家为范本,而更要关注“五体”之涉猎,这也是我这几年一直提倡“书家当习五体”之缘由。有人写楷几十年,功力不可谓不深,但拘谨呆板,毫无生气。如以篆隶入楷,字里可透出生拙的金石意趣;以行草写楷,行间可显自然流畅,拘谨呆板之态顿可化解。三是创作心态宜平和。功利心乃人之常态,过分注重则事与愿违。入展、获奖是每位参展者的美好愿望,过于关注结果会使人心态失常,水平失准,我们关注的应是学书之道,享受创作过程中“痛”并快乐的愉悦,至于结果,应顺其自然。
    就书法而论,关于形式的理解,我归纳为七个字:合理的与众不同。合理是前提,与众不同是关键。合理的概念是宽泛的,包括内容、书体的选择,笔墨、纸张的运用,空间、章法的把握等等,都要恰当、完整,达至和谐。光有“和”是不够的,更要关注“和而不同”。书法大展数万件作品同时PK,短短数日之内评出结果,若“长相”平平,毫无新意,自然惨遭淘汰,若能新意迭出,有自家风貌,才有可能与评委“一见钟情”,脱颖而出。
    是作,在颜色搭配上,以黑、白、红为色调,此乃书法之三原色,白为纸,黑为墨,红为章。正文采用白宣素笺书写,显得素朴天然;以红色菊条将十二桢小品联接成六尺斗方,既紧凑又不失热烈;上下粘接黑色宣纸为底,既使主体突出,更显沉着稳重,黑底适宜位置加盖印章,沉闷中可显活泼。对每桢作品的书写,打破小楷行列整齐常态,以“乱石铺街”之势,相互穿插,形成块面,以块面之势达以小中见大。
梁文斌
    参加比赛获奖了,当然是件开心的事,尤其是在全国展中获奖。若要言“感”,首先是“感谢”。
    感谢各位评委对我书艺的阶段性的肯定;感谢在我的书法之路上一直给我以指导、关心、帮助的老师、同道与朋友们;感谢一直默默给予我大力支持、鼓舞的家人,使我能专心于书法艺术,能安心于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继而又将继续我北京三年博士的学习。
   其次是“感恩”。首先感恩于这个时代。我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书法的复苏与热潮、繁荣与狂热、理性与回归伴随了我整个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涯。
    我很幸运。我幸运于自己在孩童时期就受到了外祖父的艺术熏陶;幸运于在自己的书法学习生涯中,一路有良师益友为伴;我幸运于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另一半。
    获奖不代表成功,她是求艺道路上的一个加油站;获奖不是炫耀的理由,她是考量前进步伐的一个标杆。
    我感恩“书法”。是她让我领略一路风景,感悟人生况味。生命从此与之水乳交融,形影不离。
书法,是我的心灵驿站。我正享受书法!
郑少渠  
    这次十届国展,我投了一件钞写黄宾虹先生画论的小草。黄宾虹先生,无论为人、还是为艺,都让我深深地折服。投稿之后是等待,没想到等到的是自己居然能够获奖,这是各位评委老师对我的一次鼓励。这几年,无论工作再忙、生活境况如何改变,我每天都坚持抽出一点时间来静心临帖,力求能深入地剖析经典,把经典当成创作的源泉,通过经典,与古人对话。书法,俨然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法,是一座永远看不到顶峰的高山。我想自己应该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这样才不违学书的本意。
魏 鸿
    在历代草书一系中,我最喜欢张芝古法帖,黄象文武帖,陆机平复帖,王羲之十七帖、远宦帖,智永千字文,孙过庭书谱等等。我的草书基本定位在李唐以前,唐以后我关注的比较少,只是偶尔翻翻而已。孙过庭书谱承二王正脉,结体奇变自然,草法纯正古雅,我对此更加偏爱。
    这次国展的这件草书作品,是以孙过庭书谱和二王手札为主基调。为了避免过分贴近而带来的刻意做作和经营,有意识将字形压“扁”,适当融入碑的宽博与浑厚,让线条更丰富自然。章法方面尽量让行距密集,强化字与字、笔画与笔画,整体与局部的开合关系,夸张对比。主题内容完成后,拼接,加小字,钤印,反复调整,尽量使作品面貌更加丰富饱满。
    有人说我是“形式主义”者,但我更喜欢思考,喜欢“投机”和“巧取”,喜欢把一种或多种法帖进行信息整合,试图用自己的语言去诠释对书法的理解,努力让作品既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又富有内蕴和韵味。有句佛语:“过河须要船,登山不用舟”。学书何尝不是如此,最可贵的就是学会变通。
余虽驽钝,尚有自知之明,这次获奖,对我而言有些“偶然”,我深知书艺非朝夕可成,须在岁月中慢慢磨砺,但我相信有一天这种“偶然”不再是“意外”。写字终归是一辈子的事,其目的绝非是一次展赛的入展、获奖,我将继续我的功课倚藜前行!
提俊丰                              
    十届全国展的获奖,是我始料未及的。尤其对于我这样一个80后的年轻作者而言。
    八年前,我曾怀揣着我的书法梦想如朝圣般去西安观摩八届全国展。那时我就曾有过这样一个热血沸腾的念想:有一天我也要站在全国展领奖台上!
从此以后,我便面对法帖如至尊,抚去晨光摹月阴。因条件所限,便买旧报纸练习。练后再卖,卖后再买。就是那一张张旧报纸陪着我在经典法帖中流连沉醉,守旧怀古。直到现在,条件虽好却也依然如昔!
    我平时很少创作,只是临帖。有时虽因求之不得而苦恼,却也乐此不疲地坚持并实践着。性情偶发时,也把临帖当成创作对待。比如:将《书谱》写出《韭花帖》的散散落落,把二王手札写出怀素般的连绵不绝等等。因为我觉得,这样做可以意与古会,下笔有由。
    作为年轻的一代,我们是幸运的:有老师的言传身教,有书友的交流指导,有丰富的媒体资源让我们借鉴学习,有众多赛事让我们崭露头角。。。。。。。
    圆得当年痴人梦,痴人今犹在梦中。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我欠缺的太多,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思索,思索、再思索!不断地充实与完善自己,为了梦想,不懈努力!
栾金广
    记得小时候一到春节,就看外公给村里的乡亲写春联,可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就迷上了书法,后来买了支毛笔,到处乱写乱画,父亲见了就给我买来黄纸,订成大本让我练习。即使这样也满足不了我写字的欲望,河边的沙滩上、田间地头也都留下了我写画的痕迹·····
    转眼二十多个春秋已过去,书法仍是我的最爱。每日笔耕不辍,学习古人。每每看到古碑帖都让我激动,都有去写的冲动。我喜欢的东西很宽泛,金文、汉碑、北碑以及二王、颜鲁公、苏黄米蔡等等。我是个喜欢思考的人,常常喜欢将古人进行“嫁接”,这次十届全国展的投稿作品可以说也是“嫁接”出来的,取古人之长处互相搭接,最后求其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王乃勇
    学习行草书多年。近期偶遇当时蜀中石日休家藏《怀素自叙贴》,刻本,河南美术出版社1985年出版。用笔妍润,方圆兼使,提按轻重变化明显,中锋侧锋并用,开合适度,轻灵而不失厚重,活泼而又具规矩,应为其心情恬静时所书,少了些酒后的硬笔枯墨和狂傲性情。仔细品味,实为心动。临习多时,少有心得。同时,又着意于黄庭坚《诸上坐贴》的临摹,体会其结体欹侧变位,字间的穿插与空间营造。创作中,力求以晋人草书风韵为基调,取唐人狂草开合之法,加强空间布局,使之枯湿浓淡变化,显现层次。有心将此些想法付诸于作品之中,然天资愚钝,仅得皮毛耳,贻笑大方。
王厚祥
    总想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书家,一个从艺术水平上真正站得住的书家。获一次奖不能从根本上说明什么。如果不能持续努力,长期保持领先状态,则不可能打造出真正成熟的,能够代表一个时代高水平的艺术作品。许多获奖作者昙花一现的原因就在这里。对于这一点,我心里一直比较清醒。
张  丰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但我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们艺术。我心目中的书法家是有思想、有独立人格、有鲜明个性的。我觉得,在当代,我们所缺失的,不是如何去表现,而是如何去思考。我的梦想是自己能够做一个会思考的书法人,也许这条路很漫长,但我会努力,并将其做为我毕生的追求。
孙  立                  
    九届全国展我的入展作品是以宋克为基,略加平复帖意,感觉稍显呆板和经营。首届册页展我又以赵孟頫加宋克笔调入展。意欲向纯粹方向靠拢,现在看来已经不堪入目。二届草书展我还以赵宋陆三家为本,又刻意的加入汉公羊传砖笔势及意趣,求生动和幽默感,想打破人们印象中皇急就章的典范模式,写的时候很激动,感觉笔下似有神助,投出去虽说还是入展,但我貌似找到了章草一系门径。三届扇面展、二届青年展基本沿此路数下来,稍加巩固。
    十届全国展征稿后,我就开始大量临习王羲之手札、王献之行草一脉刻帖、赵孟頫行草和小楷,张旭古诗四帖等等,逮啥写啥。写的时候我力求以写实的手法去还原经典的格调和精神。进入8月后,我把投稿作品定位在简草书上。先以邓文原急就章,赵孟頫章草千字文,索靖月仪帖,张芝章草,宋克急就章等端严一路下手,进行写意演化,敦煌马圈湾木简,郴州吴简,敦煌马圈湾木椟,东牌楼后汉简,对我启发很大,那种率意而为的书写方式令我神往。10日晚9时,拿出4年前三块小纸头,取汉简草法随手抄录赵一【非草书】,力求草法严谨,笔笔中锋。大胆落墨,线随心走,做到起至清晰,搭接不含糊,线形不中怯,有惊急有慢缓,在细微处下功夫。写毕感觉基本达到了预想效果,洗笔刷砚,和衣而眠......呵呵
徐右冰
    此件国展作品是临近截稿前两日急就,连初稿一共写了三件,择其一而投。之前在做宋画课题,因此,时间略显匆忙。近几年我一直在有计划的做中国画以及中国书法、篆刻的系统学习与研究,悄然间已将学习奉成了信仰。                                                                     关于书法,素日练习中我极注意技法之完善,但创作时我更偏重主观意识之关照。大凡艺术,无论平面、立体抑或多维,其核心意志皆为作者思考方式之体现。当一件作品呈现出来时,无须更多诠释,有识者便可从其间品读出各种信息:或高尚或卑俗,或激进或平和,或愤怒或感动,或磊落坦荡或阴暗狭隘,不一而足。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对美的渴求。美从何来?其必曰: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欲扬先仰,宁方勿圆,宁拙勿巧;或静若处子或动如脱兔;或星星点点萧散松沉,或密密麻麻崩云坠石;追语言之丰富灵动,求格调之高雅旷达!……。放眼今古前贤,若令其胸乏湖海豪迈之情素,无占天地之广大吞吐无穷之气慨,徒言格调高雅、气象恢宏,尚能立乎!?
曹端阳
    平常人看字,都偏爱点画精严、用笔周到的楷书。作为一个写了多年字的人来说,能写得楷书,尤其是一手漂亮的小楷,在生活中总可得到更多的老百姓的喜欢。我平时的书法创作大多是行书,且风格不属于老百姓喜欢的那种类型,清代书家钱泳曾说:不会写小楷就是不会写字。小楷是魏晋以来读书人必须要做的重要功课。因此想写好一笔漂亮的蝇头小楷一直是挥之不去的情节。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喧嚣之中更显出宁静的可贵,小楷的用笔精巧,容不得雕饰造作,需要的是松动和恬淡,小楷的书写状态正如清风拂面,甚是怡情静心。近年在进行其他书体学习的同时,对小楷的学习也是我平时的日课,用心最多的是洛神赋十三行及文征明,尤其是文征明的严谨中微见散淡,劲利中蕴以虚和,点画略带牵连,时出行书笔意,更是我心追手摹之处。
    在构思此件作品时,为使形式与内容统一,选用的是多个团扇组合,内容为清代画论,在书写的过程中尽量做到轻松自然,搦管濡毫,让笔尖在纸上产生跳动的感觉。但完成后总不能全合己意,奈何!
程  度
    作为一名潜心于书法艺术的挚爱者,能在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入展、获奖,是我多年来的夙愿和不懈追求,但当它成为现实的时候,我还是觉得有几分意外,当然也有几分惊喜、几分激动、几分幸福。毕竟是这一阶段的辛勤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老师和专家们的认可。
    就我当前的书法创作水平来讲,此次获奖作品自己还算是比较满意。我觉得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最终看的是作品本身:看的是线条质量,看的是用笔是否到位,看的是章法布局是否和谐统一,看的是整幅作品体现出的神韵,总之看的是对经典的继承与创造。我本不太喜欢在形式上做太多的文章,但从当代书法展览现实状况来看,形式的重要性还是非常凸显的,所以我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基本上采用了书法的黑、白、红三元色,对比简洁、明快,意在追求清新、淡雅的感觉。作品主体内容取法秦汉简牍笔意及构成,力避当前隶书流行书风,但也不违时代审美情调,在追求古拙、厚重中不失情趣,试图以较为新颖的面貌示人。款字配以精致、灵动小楷和行书,以求整幅作品动静、大小、朴秀的变化与统一。
    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我清楚地意识到自身的创作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我认为自己目前还基本上处在一种写字的状态,仍在侧重于技法与技巧方面的锤炼,对经典的研习还不够深入,还没有真正上升到我写我心的艺术高度。但我深信经过不懈的努力,不断加强学习,丰富学养,开阔眼界,一定还会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书网 ( 粤ICP备16035132号-1 )

GMT+8, 2024-4-16 15:40 , Processed in 0.08575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